生猪的价格波动幅度过大、过频,不利于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笔者近日在安徽采访时,有关方面专家对养猪场户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练好内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合理地组织生产提出4点建议。
及时调整猪群结构
一是及时将老、弱、病、残、差,以及发情不正常、配种比较难、窝产子数较低的母猪进行淘汰。
二是如果饲养的种猪品质不好,要抓住当前种猪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对种猪进行更新。但要从规范的养殖场引种,防止引入疫病。夏季炎热,引种时要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三是如果猪场存栏生猪过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部分母猪推迟配种的办法,减少存栏压力。
千万不能放松疫病防控
因为生猪价格低造成的亏损,可以在下一轮生猪价格上涨时再弥补过来,一旦因为发生疫病造成损失,就会血本无归。所以不能因为生猪价格低,为了节省成本,而放松疫病防控。目前已进入酷暑天气,特别要防止夏季猪病的发生。做到三个“不能”一个“确保”:防疫种类不能减,防疫环节不能少,防疫标准不能降,确保防疫效果。
科学降低养殖成本
当前情况下,要千方百计降低饲养成本是对的,但是要讲究科学,否则有可能得不偿失。可以通过以下3种办法来降低成本。
改变饲养方式降低成本 对采取购买子猪育肥的养殖场(户)可以改为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减少购买子猪成本。
依靠加强饲养管理降低成本 为猪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减少各环节浪费,合理改变饲料配方等。
采取先进技术降低养殖成本 如采用猪人工授精,可以减少种公猪饲养量,降低种猪饲养成本。采用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省水、省料、省劳动力,实现粪尿污染物零排放,也能够降低成本等。
着眼长远提高适应市场和竞争能力
猪场要想在市场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被淘汰并发展壮大,关键要练好内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做好技术、种猪、品牌等储备,在猪价上涨时能够抓住机遇。
二是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搞好积累,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不断总结市场经验,重视信息收集,根据市场变化规律提前调整生产结构。
四是注重市场开拓,搞好产品销售,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