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并不是超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是以养殖规模适度的中间阶层比重为最高。因事关CPI,故猪肉价格一分一角的上涨,都牵扯着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敏感神经。
作为近些年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措施,生猪的规模标准化养殖得到了大力推广。政策初衷之一,便是以规模户取代散养户,以熨平失衡的“猪周期”。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系列扶持政策初衷不错,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每每被钻了空子。以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生猪规模化养殖补贴为例,因为是按照存栏量和出栏量的数据为标准进行补贴,各地不时出现的情形是:两个规模化养殖的猪场之间串通好,检查一家时,另一家的猪也被拉来充数。
操作过程中的猫腻暂且不计,但就规模化养殖本身来说,“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也肯定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