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在绥化、巴彦、讷河、肇东、青冈、集贤6个生猪调出大县以及鸡西、鹤岗等城市开展了当前生猪养殖收益调查。结果显示,伴随回落至400~450元左右,同比仍有近40%的上涨幅度。
养殖成本保持高位
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在生猪养殖所需饲料中,玉米一般占70%,豆饼、豆粕占25%,其它饲料占5%。从猪饲料主要成份的玉米价格看,当前干玉米由去年同期1.8元/公斤上涨到2.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22%,预计新玉米上市后价格将高于上年价格;豆粕由去年同期3.1元/ 公斤上涨到3.4元/公斤,上涨近10%,豆饼3.8元/ 公斤,同比上涨12%。人员工资由上年每月千元左右上涨到1500元左右,个别地区人工费用达到每月2000元,总体来看用工成本平均涨幅在30%~40%。防疫费用、水、电、煤、油等各项费用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养殖收益回落
据讷河市养殖户粗略计算,目前养猪投入的玉米、精料、豆粕等饲料的混合平均价为2.84元/公斤,按照每头猪平均每天消耗饲料量3公斤,饲养周期130天计算,一头猪的饲料支出为1107元。一个人工按饲养50头猪计算,每头猪人工费117元,防疫费10元,生产用房、机器等固定资产折旧费10元,水电费3元,合计一头猪养殖成本为1247元,再加上外购仔猪成本400元,一头猪的总成本在1647元左右。出栏一头生猪按110公斤计算,以当前16.5元/公斤的价格,每头生猪销售收入1815元,养殖户饲养一头生猪纯利润168元,如果仔猪是自繁自育的,可节省300元左右的购买仔猪费用,出栏一头生猪可获利468元。生猪养殖效益明显下滑。
四大生产问题需关注
调查显示,大部分养殖户认为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激励,生猪市场供给量将会增加。虽然生猪价格很难再出现7、8月份的高价,但进入猪肉消费高峰期的冬季,消费量也会有所增长,同时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消费市场的旺盛,生猪价格不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养殖户多维持现有养殖规模。专家提醒,生猪生产中四大问题应引起关注。
风险加大。近年来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疫病频繁发生,导致生猪养殖风险加大,中小规模养殖户,特别是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外出打工和种地经济效益提高,部分散养户将退出生猪养殖业。
融资困难。由于生猪生产风险高、生产周期较长、成本回收较慢,银行、信用社贷款手续繁琐,所以养殖户宁可保持现有规模或向亲朋好友借款,也不愿意向银行贷款。同时,规模化猪场建设补助和奖励政策门槛高,多数养殖户得不到政策扶持。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大致分为饲养、贩运、屠宰、批发、零售5大环节,当前饲养环节利润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其它环节相比增幅仍然偏低。
空间环境制约。部分养殖户和养殖场想扩大规模,使养殖专业化、规模化,降低养殖风险获取更多利润。但养殖占地需要办理的手续复杂,甚至有的申请无法获得批准。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生猪生产也受到环境因素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