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赶上了,随后一些养猪场纷纷增加了生猪饲养量,也吸引了游资争先恐后进入该行业,结果市场萎缩,赔钱的养猪场不少。琼山区云龙村委会养殖户陈先生说:“对于养猪场来说,最害怕的不是行情不好,而是猪价剧烈波动,稍有不慎,就会被突然跌落的行情裹进去,赔个底朝天。”近几年肉价大幅波动,都会使一批养殖户和经营者蒙受巨大损失。
经营户:寻找平衡需要政府指导
老百姓对猪肉价格变化最敏感,一旦超越了其承受能力与限度,城乡居民就会减少消费或者干脆不消费,直接后果是消费者对猪肉消费减少。
据了解,因为零售商是根据生猪收购价格的高低决定零售价格,正常情况下,零售商的毛利率在20%左右,每销售1头肉猪的收益在200元左右,如果猪价大幅持续上扬,猪肉消费明显减少,生猪屠宰量会急骤下降,相对应的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经营户李运生认为,春节刚过了几个月,猪肉销量不大,而价格传导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生猪收购价格没能及时反映到零售环节。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使得终端市场价格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到养殖链上的变化就是大起大落。市场和价格应该有一个相对的平衡点,这就需要政府的指导和介入。
专家:编制规划不能无序养猪
畜牧业生产不仅是海口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渠道之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是一大新亮点,越来越受农民青睐,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养猪业要避免大起大落,既要确保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又要考虑高价位条件下生猪生产的高风险;既要考虑生猪养殖有利可图,又要考虑人居环境、行业规划布局;既要考虑就业难题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又要兼顾各个利益群体。专家建议,首先应编制区域与行业相协调的统筹规划书,明确区域功能,让老百姓都知道,无序养猪对生产能力的负面影响。其次,生猪养殖要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引导分散的家庭养殖户向养殖区集中,由散户向组织化养殖方向发展,鼓励和培育各种养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实行规模化专业化饲养。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众多农户签订生产合同,鼓励农户做大做强,提高市场波动中的组织、消化、协调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尤其是保险业要为都市农业保驾护航,降低生猪养殖生产经营风险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