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的收购价已经击穿了很多养猪场的利润底线,那么,困境之下,他们该何去何从?是转型还是继续围绕着“猪周期”的怪圈再“赌”行情?是收缩经营还是干脆打包卖掉,彻底离场?历经猪价反复波动起伏的养猪场们,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行情之殇
养一头猪
赔300元
“近期出栏的生猪正是当初价格最高那茬猪崽儿长成的,那时,25斤~30斤重的一只猪崽儿售价在600多元。另外,今年,饲料和人力成本进一步上涨,比如,玉米已超过每斤1.2元了,饲料价格在每斤3元左右。”大连生猪收购商孔庆业随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猪崽儿价格600元;生猪育肥过程中需要大约120斤饲料,饲料每斤3元,合计360元;育肥期间要700多斤玉米,合计840元;电费、药费等等合计要70元左右;育肥一头猪在5个月左右,一般规模在200头的养猪场需要一名工人,按雇佣工人月成本为2000元计算,均摊在每头猪身上的人力成本在50元。这样累计起来,养一头猪的成本在1920元,而出栏生猪通常在220多斤,按照每斤7.3元的收购价计算,一头生猪现在只能卖到1600多元。
“即使现在的价格,一些养猪场仍然赔钱,有的养猪场一头猪要赔300多元。成本控制好的,即使不赔钱,也基本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孔庆业说。
转型之难
大型养猪场的“倒不起”
周桂凤和白俊东代表了规模在200头~300头养猪场的一种现实困境。那么,更大规模比如上千头或几千头养猪场在今年的低迷行情下,生存现状如何呢?8月25日,记者又赶赴普湾新区丰荣街道办事处朝阳村一家年出栏量在5000头左右的养猪场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
这是一家占地面积30多亩的大型养猪场,母猪产房、猪崽居住的“育婴室”、育肥猪舍、饲料加工间、供水水塔等等一应俱全。“今年以来,养猪场确实不赚钱,但我们这种规模的养猪场,根本"倒不起"。”该养猪场负责人王春艳坦率地说,该养猪场干了15年左右,规模逐渐在扩大,如今,其建筑面积已达到7000多平方米,累计投入约700多万元。“这些年我们是赚了一些钱,都基本没有拿回家的,赚的钱都投入到养猪场里了,而养猪场里的猪舍等只适合养猪,很难转型。现在,一些大型养猪场是骑虎难下,关停损失太大,只能一边收缩规模,一边硬撑着维持。”
“小型养猪场还能灵活一点,行情不好时,认赔一点钱,将所有的猪清栏卖掉就行。而大型养猪场真的"死不起",只能硬着头皮在撑着,等待好的行情。”普湾新区复州湾镇一家大型养猪场负责人张先生说,大型养猪场进场容易,但要摆脱“猪周期”怪圈离场,恐怕就难了。
近期持续上涨的玉米以及大豆价格促使巴西的猪肉生产者寻求饲料的替代品,巴西农业研究院的研究员近日也表示,如果一些注意事项得到重视的话,部分替代产品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