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的冬春和秋冬季节多发。 在自然病例中只见于猪,其他家畜、动物和人未见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而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高,其次为怀孕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率低, 病情也较轻。成年猪为慢性或隐性感染。由母猪将肺炎支原体传染给仔猪,使此病在猪群中持续存在,特别在断奶时,将猪混群后更是如此。但仔猪到6 周龄以后才能出现症状。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病猪的咳嗽、喷嚏、喘气随分泌物排出体外, 形成气溶胶浮于空气中,健康猪经呼吸道而感染。如果饲养管理不好、猪群密度大、拥挤、猪舍卫生条件恶劣、潮湿、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的影响, 也可诱发本病。
二、症状
潜伏期5~7天,最长达1个月以上。
1、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呼吸加快,每分钟达60~120次。喜卧,不愿走动。随后出现腹式呼吸,两前肢叉开,呈犬坐姿势。严重病猪,张口喘气,从口、鼻流出泡沫样物。有时发出连续性至痉挛性咳嗽。只有少数病猪有微热。食欲一般正常,只有呼吸困难时才减退或拒食。本型多见于新发生猪支气管肺炎的猪群,发病重,病程短,死亡率高。病程1~2周而死亡。幸存者转为慢性。
2、慢性型。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尤其早晨起立驱赶、夜间、运动时和进食后发生咳嗽。由轻到重,严重时出现连续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时拱背、伸颈、头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为止。进一步发展,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后期不食。仔猪消瘦、体弱,发育缓慢,如有继发感染而引起死亡。病程2~3个月,有的长达半年以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该型在老疫区多见。
3、隐性型。病猪一般不显临床症状,有时在夜间或驱赶运动后出现轻微的咳嗽和气喘。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用X光检查时,可见到肺上肺炎病变。该型在老疫区多见,被忽视为危险的传染源。
三、防治措施
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本病。加强饲养管理,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消毒工作。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不要从外地引进猪只。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行“三定”,即固定猪舍,固定饲养人员,固定工具。
2、经常观察猪群,发现咳嗽,气喘的病猪应马上隔离,检疫,确诊治疗。对猪舍在搞好清洁卫生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对病群猪用抗生素治疗,促进病猪尽快康复。最根本的措施是用康复后母猪和无特定病原猪培育健康群。
3、免疫预防。中国兽药监察所已研制出猪气喘病成年免冻干疫苗、鸡胚卵黄囊冻干疫苗、乳兔肌肉冻干疫苗,兔化弱毒苗,免疫期达12个月。经过应用证明,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四、治疗
仔猪气喘病根据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病理剖检、实验室镜检确诊为猪支原体肺炎。
治疗方案1:卡那霉素 3~4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 肌肉注射2次/天,5天为1个疗程,严重者2~3个疗程。
治疗方案2:林肯霉素 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天, 5天为1个疗程,严重者2~3个疗程。
治疗方案3:20%泰乐菌素 0.1~0.2毫升/千克体重,同时配合注射黄芪多糖 0.15~0.25 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天,严重者2~3个疗程。
治疗方案4:中药治疗 桔梗50克 天冬50克 麦冬50 克 苦参50克 知母50克 款冬花50克 贝母50克 瓜篓40克 白前40克 枝子50克 黄芩40克 陈皮50克 茯苓80克 甘草25克水煎灌服。20 千克猪5头为1剂,2次/天, 连用5天,严重者2~3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