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高热病呈片区流行的原因分析?
1、持续猪价低位导致部分养殖户资金链断裂,很多猪场选择降低猪的营养水平、忽视免疫、消毒、保健工作,导致猪群体质下降,抗病力下降。
2、全国某些省份如广东、江西等发生了生猪口蹄疫疫情,耐过的猪群仍旧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发生感染。
3、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
4、上半年阴雨潮湿天气较多,导致霉菌毒素普遍存在;加上玉米、豆粕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猪场使用霉变原料的现象增加。
5、全国种猪、商品猪的大流通以及病死猪不能做到真正的无害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6、受之前国家鼓励生猪养殖政策影响,很多投资者开始进入养猪行业,但是这些初入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猪场管理经验,因此他们应对疫病危机的观念较差,这些猪场极易发生高热病疫情。
编者按: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已经陆续有高热病发生。
高热病有哪些症状和病理变化?
1、发病猪体升高至40—42.5ºC,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蓝紫色。
2、呼吸困难,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剖检可见肺肿胀、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3、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
4、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
5、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6、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7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7、病死猪淋巴结广泛肿大,周边出血,部分猪肝脾肾肿大,肾脏、膀胱、喉头及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
如何才能防控高热病?
1、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降低饲养密度。
3、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
4、打好蓝耳病疫苗
在注射蓝耳病疫苗前5天,添加1%奥得曼1号,注射疫苗后继续饲喂25天,可有效提高蓝耳病疫苗的抗体水平,并缩短抗体产生时间,母猪用量减半。
5、猪舍及环境定期消毒,消灭致病性微生物,消毒时应选择消毒谱广、刺激性较小的新型消毒剂,如碘酸混合消毒液、过硫氰酸钾等,做好空气消毒。
6、未发病猪场的预防措施:①防霉脱霉:在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的前提下,饲料中添加大壮素。②加强保健:种猪群饲料中添加1%牲命1号+复合多维l000克/吨;保育猪饲料中添加护仔康2号2%连用15-30天;育肥猪(包括后备母猪),饲料中长期添加大壮素-B,同时,各阶段猪适当添加抗生素:如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支原净+阿莫西林+金霉素等,连用5—7天。③减少应激危害:在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促免1号5000克/吨或奥得曼A 2500克/吨,连用半个月。同时,在炎热高温的天气,长期在饲料中添加300克小苏打,饮水中添加300-500克维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