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及对猪价的影响

2012-08-07 14:57:57来源:作者:张明第浏览:次 分享:

笔者大概统计2001-2007 年猪只死亡率大致呈0、20%、40%、60%、80%,2008-2012 年猪只死亡率大致呈60%、40%、20%、0 这样的规律。发病率最低的时期猪低价,这是由于猪数量的增加没有其他原因,2012 年上半年猪价格就是相当低。因此本病是决定猪数量的一个调节杠杆,因为猪是高产动物,符合自然辩证法法则和进化论的规则。

猪“高热病”是多年来在我国很多省市广为流行的猪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本病主要以高热为主,伴随高死亡率,在1996-1997年6 月和2006-2007 年6 月感染猪死亡率达80%。目前该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引起母猪的流产和不育,影响到猪的存栏数和生猪价格,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直追踪分析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治。

笔者通过参考文献和实践调查发现“高热病”流行病学规律是十年为一流性周期,在周期内呈“V”字型变化,并且保守疗法是防治“高热病”最好的对策。本文分析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和防治,以供参考。

一、流行病规律调查

笔者发现该病1996 至1997 年在甘肃严重暴发,死亡猪只与2006-2007 年病死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一致,死亡猪只较多。笔者发现在十年中的许多阶段发病较轻,曾在2004 年咨询山东农大肖传发教授受到批评。笔者追踪发现,该病在1997 年致死率较高。1998 年、1999 年、2000 年、2001 年在部分地区局部发生,2002 年几乎没有发生仅表现喘气病严重,断奶后僵猪很多,主要是喘气病防控不得力,2003 年6 月份笔者在湖南永州发现有养殖户育肥猪得高热病死亡,2004 年、2005年逐年发现发病率高,2006-2007年6 月份全国暴发。笔者在2008 年、2009 年发现江苏、河南、河北、山东局部地区发生,治愈率较2007 年高,故笔者推断2008-2011 年内该病的致死率递降,2012-2017 年该病的致死率递增。2012 年5 月笔者对河南商丘和湖南衡东县中小猪场走访发现,由于5 月初气温温差变化大,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少,病死猪全身苍白,同时对规模化猪场考察几乎没有发病。笔者推断“高热病”在2016-2017 年会严重暴发,呈全国流行性。同时笔者惊奇地发现1977 年、1987 年报道“红皮病”的文章很多,结论都是高热、高死亡率;1997 年刘爱国等报道猪“红皮病”多发生于4 月上旬和9 月下旬,病死率高,笔者发现报道尽管“红皮病”、“附红细胞体病”、“高致病性蓝耳病”都采用中药或西药相结合的保守疗法。分析:尽管上世纪70 ~ 90 年代媒体不发达,国家对生猪的重视程度不及现在,规模化程度不高和猪的宏观密度较小,病死猪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06-2007 年“高热病”震惊全国,2008 年以后报道较减少,有专家高兴地说是免疫接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纵观近几十年的报道发现,“高热病”十年为一个周期,在2012 年6 月份以后将呈上升态势。

万事都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不是无序的,像无机化学的熵值一样。高热病的暴发也是一样,猪的年龄一般十年,猪作为高产动物,每头母猪年产仔20 ~ 40 头,可谓多子多孙,如果按照这样的数量繁衍,世界将是猪的世界。同时猪经过两万年的进化,已经对很多病都有耐受性,如果猪还有新病或变异性疾病那就是不可思议了。就2006-2007 年6 月份全国暴发高热病的猪只采取增加运动、降低密度、加强护理,发病和死亡率有所降低。就1996-1997 年6 月份及2006-2007年6 月份笔者发现高发时全国猪价统计2001-2007 年猪只死亡率呈0、20%、40%、60%、80%,2008-2012 年猪只死亡率呈60%、40%、20%、0 这样的规律。发病率最低的时期猪价低,这是由于猪数量的增加没有其他原因,2012 年上半年猪价格就相当低。因此本病是决定猪数量的一个调节杠杆,因为猪是高产动物,符合自然辩证法法则和进化论的规则。

笔者发现本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猪均易感,但感染后临床症状差别很大。本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通过空气传播。主经呼吸道感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可通过粪、尿等排泄物,喷嚏、唾液污染饮水、饲料、空气、土壤、猪舍及饲养管理用具而传播病毒,工作人员可通过车辆、衣服、鞋帽、医疗器械等机械性扩大疫区。同时笔者调查发现每年季节交替、长途运输以及盛夏用井水直接冲洗猪只应激是导致该病发病的根源,一般自繁自养猪发病率低。

笔者调查发现规模化猪场做好喘气病预防的猪场发病率低。中小猪场病死猪解剖发现死亡猪肺30% ~ 40% 呈肉样实变(支原体引起),同时整个肺呈大叶性肺炎。滥用四环素类、氯胺醇类、磺胺类、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猪场(江西新干侯老板)季节交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原因是这些抗生素降低了猪的抵抗能力。

结论:“高热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即在2007-2017 年呈”V”字型变化,同时笔者推断该病毒毒力在变化而不是变异;季节交替、长途运输以及盛夏用井水直接冲洗猪只是导致发病的根源,接触感染、垂直传播扩大了疫区。防控好喘气病的猪场可降低猪的死亡率,滥用抗生素降低了猪的抵抗能力协助该病的发展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调查笔者调查发现2002 年6 月份至2012 年6 月份成年病死猪全身呈苍白、泛红、发红、深红、发紫、深红、发红、泛红、苍白的变化过程,笔者在今年5 月解剖病死猪呈苍白(湖南衡东县肖伟等)。同时猪体温也在按照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2012 年5 月份笔者测量成年猪为39.5℃。这样我们可以推理出该病症状是由于肺部病变严重,导致氧气供应量的反映,病变呈大叶性肺炎,肺间质和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液体导致猪窒息而死。另外仔猪水样腹泻和肠黏膜水肿是高热病另外表现形式。高热病对育肥猪易感,表现全身发红,传播速度快,以后仔猪和公猪在一至两天内接触感染后迅速感染。

三、防治对策

笔者对发病和未发高热病的猪场调查发现以下特点。

1. 注射蓝耳病和未注射蓝耳病的猪场均发。王斌等(2008 年)认为现有疫苗并不是预防“高热病”的主要有效手段。袁丽萍(2007 年)认为灭活苗接种28 天可产生免疫力,也不能保护仔猪,而仔猪又是主要病原宿主。笔者也认为“高热病”是调节猪数量的一种条件性疾病,注射疫苗的保护力并不高。

2. 频繁消毒和每月消毒两次的均发,本病主要与温差变化过大有密切的关系,消毒解决不了温差的问题,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 使用和不使用脱霉剂的猪场均发。

4. 建立健全药物预防程序的猪场未发或发病轻微,没有药物程序的,滥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氟苯尼考、磺胺类和第三代氟喹诺酮(恩诺沙星)两种或三种配伍预防的猪场发病严重,并且无药可救,且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发病较多。

5. 降低饲养密度, 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时,晚上做好保温可降低发病率(湖南益阳大通湖姚双喜等),长途运输按照防治规程操作的发病率低,减少直接冲洗猪只或其他应激的猪场发病率低。

6. 笔者在猪场使用以下方案在2006-2007 年取得理想效果:(1)防治细菌继发感染,抗病毒。使用恩诺沙星+ 病毒唑注射或者青、链霉素+ 病毒灵。

(2)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同时防止猪饿死。绝大多数猪是饿死的,一定在饮水中添加5% ~ 8% 葡萄糖、口服补液盐或电解多维、VC 以及VE- 亚硒酸钠、黄芪多糖等。并且每两个小时赶猪活动十分钟,并饮水。

(3) 拌料使用替米考星100 ppm+ 阿莫西林200 ppm,3%银翘败毒散,连用5 ~ 7 d。(4)饮水中添加酒石酸泰乐菌素0.2 g/L+ 阿莫西林0.2 g/L 自由饮水7 ~ 10 d。

总之,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导致猪宏观密度和微观密度的增大,猪的运动减少,高热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行业界的关注。研究“高热病”流行病规律和防治对策是养猪场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预防高热病的发病是养猪场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技术。通过笔者多年的追踪发现,该病的发病是否蓝耳病还需要专家的研究,但但是与猪流感的防治有惊人的相似,同时发病规律与流感病毒病几乎一样。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