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肠道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饲养管理不当
如在开放或半开放猪舍饲养的猪只,过热过冷的环境温度易使猪产生应激,扰乱机体的正常代谢,造成肠道疾病的发生。在密闭猪舍,往往由于通风不良,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如果湿度较高,更有利于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繁殖,为肠道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另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饲喂习惯等,均易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2、是饲料品质不良
如饲喂了霉烂变质的饲料、冰冻饲料及未经煮熟的豆类制品等。
3、是细菌、病毒侵袭
由于以上各因素的存在,扰乱了猪胃肠道正常的消化机能,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使胃肠道发生程度不 同的病理变化,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大肠对水分的吸收作用明显降低,造成腹泻;腹泻又使体内水分、电解质、氯化物等丧失,造成机体脱水;伴随着脱水、失盐而发生酸中毒,使体内血液浓缩,外周循环阻力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同时,由于肠黏膜的脱落和坏死,使机体的屏障机能丧失,细菌和毒素大量进入血液,使机体发热,引起中毒,严重时造成猪只死亡。
按照防重于治的方针,生产中应着重搞好预防工作,猪发病后,首先应查明病因,然后进行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
日粮配合要全价,品种要多,营养要全,实行标准化饲养,可常年在饲料中添加0.25%的奥德曼A,提高猪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使猪有一个好的健康体况。
2、严格防疫
猪场要建立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严防细菌病毒侵袭。猪舍要卫生、干燥、不潮湿,定期消毒。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消毒池药剂要常更换,保证消毒质量。
3、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目前常用的室内降温方法有:滴水降温、冲洗淋浴降温、喷雾降温、湿帘负压通风降温以及空调降温等,养猪户应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及场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公猪舍:采用湿帘负压通风降温系统和空调降温相结合的措施;
妊娠舍:采用喷雾降温作为辅助降温措施,
分娩舍:采用滴水降温作为辅助降温措施。
保育舍:高温时间可采用室外用遮阴网降温,个别高温时段也可采取湿帘、风机的负压通风模式;
中大猪:采用喷雾降温,在超过35℃时2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不超过2分钟。
不管是小猪、大猪,都可在饲料中添加“护舍安”(大猪剂量要加倍使用),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并能对患有肠道疾病的猪群进行肠粘膜的修复。
5、治疗措施
a.隔离消毒
发现猪病毒性腹泻,应立即把病猪隔离到干燥、不潮湿,已消毒的隔离舍,固定工具、专人饲养和治疗,以免相互感染。对无病猪立即隔离到安全地带饲养,用没感染工具、饲料和饮水喂猪。对猪舍、地面、粪尿及用具、环境、车辆等用能杀灭病原的消毒液等紧急消毒。
b.饥饿疗法
生猪腹泻,可实行 1- 2天的饥饿疗法,要自由饮水,排出病毒和代谢产物,排空肠胃。减轻和恢复胃肠机能,能减轻病状,缩短病程,促进康复。一开始就用止泻收敛药物可能会使排毒过程受阻,易导致肚胀、酸中毒,加重病情。
c.补充体液
仔猪要及时补液防止用药过晚使电解质紊乱而脱水。轻症1- 2天,重症3- 4天,这样可收到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的作用。
d.防继发病
使用抗生素,防止炎症发展。由于病因复杂,在选用抗生素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药物品种。同时要针对猪龄状况和发病特点,注意强心、补液、止泻和调整综合进行。
夏天,在热应激原的作用下,猪的单核巨嗜细胞系统的防御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出现猪的肠道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保证猪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