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后备母猪日粮的营养特性:
1.1 由于生长和繁殖期的营养需要量不同,后备母猪日粮比商品育肥猪的日粮含有更高水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2 由于种猪比育肥猪饲养时间长,高水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保证它们体组织营养物的储备;
1.3 运动问题是造成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但它对保证母猪能摄取足够的钙磷也非常重要。
很多实验研究表明,猪的最大骨质矿化要比最快生长率对钙磷的需要量更高。从50kg体重开始,后备母猪日粮的钙磷水平比育肥猪至少要高0.1%。后备母猪的日粮除要求额外高水平的钙、磷之外如能再补充高水平的铜、锌、铁、碘、锰微量元素,这将有助于提高母猪体内对这些矿物质的储备从而能改善以后的繁殖表现。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2 后备母猪矿物质与维生素的需要量
2.1 与肥育猪日粮相比后备母猪日粮中矿物质的推荐添加量(表1)
2.2与肥育猪日粮相比后备母猪日粮中维生素的推荐添加量(表2)
繁殖母猪的维生素需要量比育肥猪高。要用种猪维生素预混料来代替常用育肥猪饲养期的典型维生素预混料。种猪维生素预混料应含高水平的脂溶性维生素A、D、E和水溶性多种维生素,特别注意胆碱、生物素、B6、叶酸这些通常不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的维生素。
3 后备母猪的饲养
3.1 后备母猪饲养策略的目标是引进后备猪进入繁殖群后它们均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繁殖周期和繁殖性能,有必要在繁殖前就选用好后备母猪具备足够年龄、大小、生理成熟状态;也必需在第一次配种前考虑所选用的后备母猪具备足够体脂和瘦肉储备;
3.2 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时的目标指数:至少135公斤活体重、至少P2背膘厚度16-22毫米、至少处于第二个发情期或更晚;
3.3 母猪的繁殖性能与第一次配种时的体重和背脂厚度相关(表3)
3.4 后备母猪最大瘦肉组织生长率所需的营养水平(表4)
3.5 在性成熟之前,对于那些生长过快很可能显著超过目标体重的后备母猪品种,有必要限制它们的能量摄入。
饲养管理中限饲能量摄入的目的是限制成熟母猪的体重、减少因母猪超重过肥引发的肢蹄病。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限制日采食量(2.4~2.6 kg);(2)降低能量浓度。
3.6 在临近配种时饲喂程序的目标是促使排卵数最大化。
排卵率是限制母猪窝重的主要因子,在配种前提高采食量能显著性地增加排卵效率。
在排卵前14天立即增加采食量,排卵数相应会增加1~2个,这是著名的“超速排卵”效应。(最大采食量会导致胃肠的迅速排空,即催情补饲):
催情补饲能增加血浆中卵泡刺激素的水平和增加促黄体素的脉冲频率,这表明催情补饲能通过刺激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提高排卵速率;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增加被看作是血浆中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 (IGF-1)的水平调节所致;排卵速率的增加很可能是由于卵泡增生加强或是卵泡囊萎缩下降所致。
如果在饲养过程中限制饲料采食量,应当在配种前2周采取特别措施来确保后备母猪自由采食(至少3 kg/天)。
4 小结
4.1 饲喂后备母猪要使用专门的日粮而不是育肥猪日粮,以促使体组织中维生素和矿物营养元素的贮存;
4.2 日粮应含3000~3200大卡/千克消化能和0.7~0.8%赖氨酸并自由采食,确保配种时母猪体脂肪和肌肉的储备;
4.3 对某些品种有必要限制采食量,减少由于母猪超重过肥引起的肢蹄病;
4.4 如果限制食量,应当在配种前2周确保后备母猪自由采食(至少3 kg/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