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高的猪群繁殖力水平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先决条件,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基础猪群生产潜力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猪群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是从后备猪开始,只有控制好源头,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传入基础母猪群。因此,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后备母猪整体生产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1. 后备母猪的引进
引种时,特别是需要纯繁的猪场,要索取后备母猪档案卡,以避免近交选配。比较正规猪场的档案卡应该包括:耳号、出生日期、初生重、同窝仔数头数、左右乳头数、断奶天数、断奶窝重、血缘关系以及疫病免疫项目等。
通常情况下,很多隐性感染的猪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经过长途运输、环境和饲料改变等应激,这些猪就可能发病。因此,引进猪一定要放在远离本场猪群较远的隔离舍观察2个月左右,确定正常,方可转入。另外,由于每个猪场的病原有所不同,因此,要尽可能避免频繁地从多个猪场引种。所引的种猪也不宜太大,控制在50~60公斤范围,以便疾病的净化。
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营养
母猪生殖机能的发育与完善需要特定的营养,对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要求相对较高。国外引进的纯种良种猪要求可能更加明显。理论上讲,不同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时期的猪都有其相应的营养标准,这些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作为参考。种猪经过前期育成达到一定的年龄体重后,经表观选择,确定为后备种用猪只,应采用种用阶段营养标准,以利于生殖机能的发育,为发情受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做好保健饲养
后备母猪保健饲养原则是抓质促进性成熟,抓量促进体成熟,长大杂母猪6月龄体重要达80-90公斤,8-10 月龄达120-140公斤,并形成周期性发情规律。具体按以下操作:
1、充分饲养阶段:20-60公斤是促进后备母猪体格充分发育阶段,建议采用以下配方:玉米55、麦麸25、豆粕16、母猪预混料4;
2、限制饲养阶段:后备母猪体重60公斤以后,要控制生长速度,每天日增重在8两至1斤较适合,建议采用以下配方:玉米56、麦麸30、豆粕10、母猪预混料4。
3、后备母猪体重90公斤以后,至配种后7天,建议在日粮中添加母猪保健产品“牲命1号”, 比例为1%,能促进母猪性成熟。同时要控制生长速度。
自由采食则有利于后备母猪的骨骼体形的充分发育,为日后的持续生产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后备母猪的正常发情,但要注意对食欲特别好的个体予以限制,防止过肥(卵巢内脂肪浸润,卵泡上皮脂肪细胞变性,造成卵巢萎缩或卵巢囊肿。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喂需要平时细心观察。根据膘情,灵活确定饲喂量,确保母猪体况在3分左右。配种前一月或半个月采取优饲,以增加背膘厚和提高配种时的排卵数量。限饲的喂料量一般控制在2kg以下,优饲可在2.5kg以上或自由采食。
3.3 管理要点
为使后备猪生长发育均匀整齐,后备母猪可按体重大小分成小群饲养,每圈以5头左右为好。同时后备母猪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常常会影响到发情。因此,夏秋季节降低温度和湿度对保证后备母猪的正常发情意义重大。对于广东等南方地区,种猪舍的机械强制通风设备(例如水帘降温系统)可明显降低温度、湿度。同时,也能加快猪舍内闷的空气的流通和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点可能更为重要。
3.4 配种要点
母猪阴道流出的黏液,阴户由深红变成浅红色,肿胀开始消退出现细皱,流出白色稍带黏性液体,这时按压母猪背部,出现静立反应,母猪常常会表现两耳竖立,两后肢叉开,呆立不动,并且频频排尿,尾向上翘,这个时候为最佳的配种时期。一般情况下,当发现上述发情症状,12h 内进行首次配种,再间隔8-12小时进行复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总会有为数不多的猪发情症状不明显,轻轻按压背部会出现静立反射,则已到发情盛期,必须立即配种;还有一些是按压母猪背部,没有出现静立反射,但阴户已经红肿且流出白色稍带黏性液体,这个时候也要马上进行配种,以确保较高的受胎率。
4. 疾病预防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除了进行相应的保健(包括驱虫),必须接种一系列疫苗,以确保顺利度过配种和怀孕期。后备母猪一般在配种前2个月进行疫苗注射,免疫接种的疫苗有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蓝耳病、口蹄疫等,其中猪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这几种烈性传染病必须接种,其他几种酌情接种。
综上所述,要提高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需从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