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猪业进入了高成本时代,饲料价格连续攀升,对于如何降低养猪生产成本,是养猪生产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人觉得除了科学管理、建立必要的生物安全体系、降低疾病风险,合理的免疫机制外,如何有效的提高母猪的产能才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根本。本文从如何来提高母猪产能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保持合理的母猪群体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对母猪群体繁殖力的影响很大,尤其表现在对排卵数影响上。母猪群内年龄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一般猪种的母猪繁殖高峰为第2~7胎,第8胎及8胎以后产仔数和仔猪存活率逐胎下降。对母猪及时的选留与淘汰是保证一个猪场满负荷生产、使母猪群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2.保证公猪精液品质
俗话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加强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使其精液品质提高,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坚实基础。合格的种公猪要求具备良好的繁殖体况,体质健壮、四肢结实、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射精量大及精子活力强。保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二者之间的平衡协调,从而提高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
3.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年产胎次,提高母猪利用强度
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配种期、怀孕期、泌乳期,从配种至泌乳期结束(仔猪断奶)称为一个繁殖周期。繁殖周期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怀孕期114天是比较固定的,所以要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次,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3.1 控制初配年龄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母猪初配年龄和体重为:引进品种8~10月龄,体重110~120公斤;地方品种6~8月龄,体重60~70公斤。
3.2 情期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较低会延长母猪空怀期,即母猪的非生产日,它不但降低母猪的年产仔窝数,还造成饲料和人工的浪费,增加养猪成本,这是目前影响母猪年产窝数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饲料中添加2%的牲命1号,可以控制母猪分娩前和断奶时的体重落差,断奶后尽快发情。正常情况下断奶后3到5天发情的比率在95%以上。
3.3 受胎分娩率
指产仔的母猪占受胎母猪的比例,分娩率越高,母猪年产仔窝数越高。此期间的主要损失是流产,将妊娠母猪放置在同一栋舍内,不随意转群、混群,加强母猪妊娠期的管理可有效地减少流产的发生。
3.4 哺乳期
实行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以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但不要盲目地追求早期断奶来实现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增加,要以保证仔猪断奶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结合本场的实际生产水平来确定断奶日龄,一般以21~28日龄断奶为宜。
4 提高受精率、加强妊娠管理,提高窝产活健仔数
4.1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
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0~22天,平均为21天,母猪发情征状从出现到结束为60~72小时,而排卵则在表现发情征状后的36~40小时,因此正确地判断母猪的发情状况,是做到适时配种的前提。母猪发情鉴定主要采用外阴观察法,结合压背反射和公猪试情进行鉴定并做好记录,结合母猪的品种、胎龄等不同情况,确定最佳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猪出现“静立反应”后,间隔8~12小时,可进行第一次配种,连配2~3次,每次配种间隔12小时。
4.2 提高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
首先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对断奶空怀母猪实施小群饲养,进行短期优饲,尤其是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4天实行短期优饲,日喂量提高0.5~0.7千克,以促进排卵和受胎。其次可以采取公猪诱情,合栏并圈,对不发情的母猪合并到发情母猪的栏中,通过爬跨刺激,促进空怀母猪发情,也可利用外激素催情。
4.4 加强配种后母猪的管理,减少胚胎死亡
减少胚胎死亡则针对三个死亡高峰时期(受精第9~13天合子附植初期、妊娠第3周、第60~70天)采取措施,除按饲养标准配制全价料外,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饲料,饲料变换不宜频繁,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8-1%的牲命1号,可增加排卵数,降低胚胎死亡率。妊娠后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8-1%的牲命1号,管理上防挤、防跌,严禁鞭打。
5.加强哺乳母猪的管理,提高泌乳力
5.1 妊娠期的采食量
过量的饲料会影响哺乳母猪的采食量,致使产奶量不足。对妊娠期母猪采取前低后高的营养水平,即控制妊娠期的饲料喂量,使妊娠增重控制在30~40公斤。
5.2 保证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母猪所采食饲料的质量与数量直接关系到泌乳量的多少,加强母猪泌乳期的营养,在饲料中添加2%的牲命1号,给仔猪提供充足乳汁的同时母猪不掉膘,确保充足的饮水。
6.加强仔猪的护理,提高仔猪成活率
6.1 哺乳仔猪的护理
首先要有专人接产,尽量减少分娩过程中造成仔猪死亡。产床设保温箱,初生3天以内,箱内温度要保持30℃以上,仔猪生后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以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促进胎粪排出,增加营养,提高免疫能力。生后2~3日内要固定好乳头。加强护理,防止母猪踩压。
6.2 补铁、补水、补料
母猪奶中含铁量远远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进行人工补铁。一般在仔猪生后3~4日龄内,肌肉注射铁制剂,每头剂量150~200毫克。母猪奶的乳脂率高,仔猪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一般生后 3 日龄训练仔猪用饮水器喝水,以免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仔猪出生后7日龄开始训练采食,以促进其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消化机能的完善,料槽要保持清洁,每天补料5~6次,保持饲料新鲜。
6.3 预防下痢
仔猪消化机能、体温调节机能、免疫机能还不完善,容易发生下痢,且严重危害仔猪的成活,要加强仔猪阶段护理,防止腹泻疾病发生,首先要养好母猪以保证乳汁质量,做好仔猪补铁、补水等工作,在补料中添加护仔安或直接用护仔安惊醒灌服,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保持猪舍卫生,为仔猪创造清净、舒适、温暖的生长环境。
7.小结
目前规模化猪场均不同程度受到疫病的困扰,尤其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乙型脑炎、子宫内膜炎、PCV-2 等等,致使母猪受胎率降低,流产,产死胎,产弱仔,直接影响母猪繁殖成绩。解决这一问题应从疫病净化和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入手。对种猪群坚持疫病普查,淘汰阳性猪,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扎扎实实地打好各种疫苗接种,定期地针对种猪群的具体情况拟定详细的保健方案,做好圈舍消毒,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改善环境加强管理,提供营养合理的饲料,为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