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管理分娩后的母猪能够极大地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从而也提高了整个猪场的生产能力。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一般注重分娩前和分娩中的疫病防治,而分娩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却往往被忽略。
1.饲养:
a.分娩当天不喂食
由于母猪分娩时间较长,体质消耗较大,精神疲乏,胃肠功能活动能力较差。一般不提倡喂食,可供给足量的饮水,冬季饮温水,适当加盐、电解多维等,必要时可饮麸皮(少量)水。
b. 分娩后2~3天喂稀食,并逐渐增加供食量
母猪分娩后2~3天,对哺乳母猪更要注意饲喂方式,由于分娩带来的胃肠功能下降,这时饲喂过度,最易诱发母猪产后不食病的发生,前2~3天要少喂勤添,喂流汁食物。而后逐渐增加饲料供给量,5~7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c.母猪分娩后4~5天,注意增加母猪的活动
母猪生产后,由于体质较弱,再加之仔猪频繁的哺乳,这时应当增加母猪的运动,有利于体质的增强,减少疾病,增加泌乳。可采取母猪出圈活动,而后入圈再行哺乳。
整个哺乳阶段在饲料中添加2%的牲命1号,缩短母猪自身(特别是子宫)修复的时间,子宫复旧程度高;母猪泌乳量增加,仔猪断奶重大,成活率高,母猪哺乳期失重小。
2.护理
a.产后的清洁
母猪分娩结束后,立即清除胎衣及污染的产床,清扫地面,用温肥皂水或表面活性剂(饮水消毒的产品也可以)洗净母猪的外阴部、尾巴及后躯的污染物及奶头,阻止病原或其产生的毒素侵入,导致全身感染。
b.母猪产后的检查
母猪产后应注意观察:①恶露的排出量、色泽及排出时间的长短(猪的恶露很少,初为暗红色,以后变为淡白,再成为透明,常在产后2~3d停止排出),恶露的排净时间延长,则母猪产后可能受病原感染,本场常用0.1%的高锰酸钾、生理盐水等溶液冲洗子宫。冲洗时,应注意小剂量,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透明为止,在充分排出冲洗液后,向子宫内投入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粉。②观察乳房的胀满程度,有无炎症、乳量多少及乳头有无损伤等。③还要注意观察外阴部是否有肿胀、破损等情况。
3.母猪产后的体力恢复
母猪产后身体很虚弱,因为母猪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损失较多,加之在分娩前采食基本停止,所以常表现出疲劳和口渴,此时应给母猪补充能量物质以使母猪尽快恢复体能,本场常做的方法是准备充足的电解质多维水或者1%盐水供母猪饮用;对于分娩时间过长或者人工辅助分娩的母猪常通过输液来恢复其体能,具体步骤:①500mL的5%葡萄糖盐水中加鱼腥草20~30mL、VC20~30mL和10Ml VB注射液;②500mL 5%葡萄糖盐水中加适量的抗生素(青、链霉素或者头孢唑啉纳)和ATP。此做法的目的是通过大量补充葡萄糖盐水使血液流量扩充和加速,提升血压,补充和改善体内的大量能量消耗,并可为产后的哺乳蓄积能量和体力。
4.小结
母猪分娩时,生殖器官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因此,母猪产后要进行妥善的护理,让其尽早恢复健康,投入正常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