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染传染病
农村饲养条件差,农民消毒、防疫意识淡薄,大多没有按照母猪防疫程序进行防疫,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外普遍发生的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对初产母猪死胎危害最重。
1.日本乙型脑炎通过蚊、蝇、蠓等吸血昆虫传播,一般在夏末秋初发生,妊娠母猪出现毒血症时,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发生流产。胎儿早期死亡的,产出木乃伊(干尸),后期死亡的产死胎。但不腐败,有的全身水肿,胸、腹腔积水,鼻、躯呈青紫色。
2.细小病毒接触传染,母猪妊娠35天以前感染此病时死亡的胚胎,多被母猪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母猪妊娠3个月 感染此病时,大部或全部是死胎。
3.犬病接触传染、鼠类传播。呼吸道、消化道、哺乳、自然交配也能传播。冬、春季节多发,有的发生流产或木乃伊,死胎和胎衣特臭。目前,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此病发生。此外,猪瘟病毒、猪肠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猪腺病毒、流感病毒等,都可在某种条件下引起母猪死胎或流产。
二、细菌性传染病
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还有猪弓形虫病、猪衣原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三、某些非传染病
如密度过大拥挤、饲料霉变中毒、习惯性流产、母猪殴斗、爬跨、跳圈、穷追猛打、跌打损伤、特大雷声惊吓等,都可引起母猪流产和死胎。
1.饲养管理不科学
饲养圈中密度过大、拥挤、母猪殴斗、爬跨、追赶、跳圈等等,都可引起母猪流产或死胎。
2.环境因素的影响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对整个繁殖过程都十分不利。连续的高温出现在配种期,受胎率明显下降。高温出现妊娠前期,则胚胎早期死亡数增加,母猪返情率高,或产仔数减少。高温出现在妊娠后期,母猪产死胎,弱仔数增加;高温高湿影响激素的分泌,使内分泌发生紊乱;母猪出现食欲下降、孕期延长等现象。
3.营养不均衡
越是优良的品种,对饲料营养要求越苛刻,农民饲养良种母猪,有的人仍沿用传统的饲喂方法;有的人虽然饲喂大量的精饲料,但不讲究科学搭配,不用添加剂或重复使用添加剂,结果造成营养不平衡,有些营养成份不够,不能满足母猪需要;有些营养成分过剩而浪费掉,甚至某些微量元素超量引起母猪中毒。母猪过肥不利于胚胎着床,但初产母猪在怀孕后胎儿发育很快,如营养缺乏或不足,势必对母体或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发生流产、死胎等。
四、防控措施
1.预防接种
病毒性的母猪繁殖障碍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因此做好疫苗接种尤为重要。脑、细小病毒、伪狂犬病和猪瘟的预防注射,注射疫苗应足量,要在母猪健康时注射疫苗。如果在注射疫苗期间猪只因病使用了抗生素,应在病愈后重新补注疫苗,对检出布氏杆菌病的猪只要捕杀。
2.科学饲养
饲料必须营养均衡,在饲料中添加1%的“牲命1号”,保证饲料营养的同时解决母猪繁殖应激综合征。
3.坚持自繁自养
当必须到外地引进良种猪时,要做好检疫工作。
4.药物催产
对妊娠期超过114d,仍没有分娩症状的母猪,应用氯前列烯醇注射液2~4mL,或缩宫素2~5mL,肌肉注射催产。
5.搞好圈舍卫生工作
圈舍每日清扫,粪便污物运出圈舍进行发酵处理,并用水冲洗地面。在高温季节,应及时消灭蚊、蝇、蠓、鼠、虫,防止病原传播。
6.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如果外界温度超过35℃时,应敞开门窗,加大通风量,下午14:00前后气温最高时,应洒水遮阳。有条件的可安装沐浴喷头和吊扇,尽可能地降低舍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