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多以新生仔猪和产后3-7日内仔猪为主)腹泻来势凶猛,给我国养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就引起哺乳仔猪顽固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病因分析
1.气候异常,猪只应激大,抗病力差
2.原料霉菌毒素污染严重,霉菌毒素间互作效应加重猪群免疫抑制,疫苗免疫无效
原料霉菌毒素污染严重,重金属超标,长期使用劣质油脂(毛油桶,垃圾油、底油),长期滥用抗生素保健(磺胺、氟苯等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或不当使用),产程较长、人工助产较多,产后给水不足,母猪便秘等造成的内毒素蓄积。
3.种母猪累积内毒素中毒加之哺乳母猪乳房炎。
乳房炎是一种多发性疾病,临床中以乳房发硬、肿胀、热痛、排乳不畅、乳汁发黄、发稠为主。本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或因产床潮湿,致使乳络不畅,气血凝滞引起;或因平时给料过多,乳汁过于浓稠,阻塞乳管,乳汁排出不畅,以及泌乳过多,幼畜吸吮不完;或因产后乳猪大量死亡,无寄养仔猪,乳汁未能消散,滞留乳房,久而化为热毒所致;或因乳头受到咬伤,病原微生物经伤口感染所致,主要为饲料管理不当:
4.病原(如圆环病毒病)
据统计,临床中圆环病毒的感染率为100%,已有大量文献证实该病引发的哺乳仔猪顽固性腹泻给猪群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发病仔猪的哺乳母猪,皮肤疮白、皮下暗瘀 (发疳)、毛孔呈铁锈状渗出点。
5.疫苗供应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假、劣、低效价疫苗充斥市场,养殖户真伪难辨,延误最佳免疫时机
二、发病特点
无季节和地域性;有些仔猪在哺乳阶段不同日龄均有发病,有些仔猪初吃初乳即呕吐,有些仔猪3日左右开始腹泻,有些仔猪7-10日龄后随着哺乳母猪采食量增大后会突然发生腹泻,发生腹泻的哺乳仔猪粪便既有水样也有糊状,呈黄色、乳白色、暗绿色等多种颜色。发病率30~80%,死亡率10~60%,平均达15~40%。此种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区别在于发病仔猪吃奶欲较强,精神稍差,不脱水,长势较慢;仔猪反复发病,抗生素和疫苗治疗效果不佳,返饲基本无效,且绝大多数母猪采食量都正常,断奶后改用教槽料饲喂即停止腹泻。
三、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防止温差过大
2. 选用优质原材料及优质霉菌毒素解毒剂
要能全面综合吸附饲料、降解肠道中的霉菌毒素,而且能够清除血液中的霉菌毒素,解决免疫抑制,在高湿多雨季节时因地制宜增加用量。
3.解决好母猪的问题
a.在母猪饲料中添加0.25-0.5%的“奥得曼A”,祛除内、外毒素,强化肝、肾功能,全面增强肝、肾、淋巴及肠道免疫,保证下丘脑-性上腺激素水平稳定,清除内毒素,有效控制病原体,全面解决饲料、肠道、血液中的霉菌毒素,全面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b.增强初生仔猪的抗病力。养好怀孕后期的母猪,在饲料中添加1%的“牲命1号”,促进初生仔猪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仔猪初生重;养好哺乳母猪,在饲料中添加2%的“牲命1号”,提高初乳的质和量,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4.合理选择疫苗
优质高效活疫苗依然是该病的最有效防控方案,但在疫苗选择时一定要注意疫苗种类、生产企业。临床中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供应商所供应的疫苗因渠道不同效果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