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分析
1.在临床上,致使乳猪腹泻和乳猪急性腹泻症病原呈多样性,然而导致10日龄以内急性腹泻且具有极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已明确的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等四种传染病。当前3日龄乳猪发生腹泻造成高死亡的原因,不同的猪场发病表现不完全相同,检测出的病原多种多样,病原应该是以流行性腹泻Ⅱ型病毒为主。其中有轮状病毒、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博卡病毒等参与,同时存在耐药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继发感染,中毒性因素也普遍存在,这与母猪有关,根据解剖症状可证明这一点。
2.母猪奶水有毒,在中国目前的饲养管理水平之下,母猪群大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经常出现肠道中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出现便秘的现象。造成有害菌分泌多种炎性因子,造成肠炎和其他器官的炎症。对肠道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后,黏膜出血。大肠内大量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侵入血液后,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内源性感染,形成有毒物质(内毒素Toxin) ,并会随血液一起循环流遍全身,体内过多毒素侵入猪的神经系统、皮肤黏膜……
3.乳猪出生时,体内处于无菌状态,新生仔猪主要通过与母乳和产床微生物接触建立自身的肠道菌群,仔猪的胃功能与成年猪的胃功能不同。仔猪出生后的前几个小时内,不产生胃酸,这样细菌和病毒就能进入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大肠杆菌通过菌毛/黏附素黏附/定居肠上皮细胞,并产生肠毒素,后者使水和电解液大量流入肠内,从而引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均会引起乳猪下痢。
4.营养缺乏,仔猪的快速生长每天需要7克铁左右,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g铁,所以容易造成缺铁。缺铁时往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一级危害,还会造成感染大肠杆菌,导致腹泻甚至死亡。
5.妊娠后期大量的添加脂肪,造成乳中含有大量脂肪造成消化不良。或者产前减料,由于产程时间过长,造成母猪出现低血糖现象,使初乳中糖分过低,造成乳猪出现低血糖营养缺乏。
二、对于产房乳仔猪的腹泻,预防治疗原则是仔病母治,专病专治。防控腹泻应采取以下思路:
1.加强产房管理,创造母猪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母猪怕热,仔猪怕冷,产房母猪适宜温度20-22℃,仔猪34-32℃,依照生长日龄递减。保证母猪的饲料质量、采食量,减少仔猪脂肪性腹泻。
2.对于当前产房7日龄内仔猪腹泻可灌服“护仔安”,每头仔猪5克,每天2次,连用2-3天。
3.对产房7-14天的仔猪和偏小的仔猪,可灌服“护仔安”,每头仔猪5-8克,每天2次,连用2-3天。
对于能够采食饲料的猪可提高栏舍温度,力求达到20℃以上,最差不能低于15℃,饲料中添加 1%“急救包” +5包“ 护仔安”(250克,拌料100千克),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饮服口服补液盐补液,是减少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三、本病的预防要点是提高母猪的抵抗力
1、保证母猪怀孕后期的营养,尤其是对临产前几天营养的供应很重要(大部分猪场在母猪产前5天就开始控料),同时补充高能量的营养物质(1%的“牲命1号”)是保证母猪产前体况,保证顺产,以及保证母猪初乳质量的关键措施。
2、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在母猪饲料中添加0.5%的“奥得曼A”,减少母猪炎症,提高机体抗病力,抑制有害菌的滋生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