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保育猪饲养管理要点及主要疾病的防治

2016-06-21 09:26:55来源:网络作者:浏览:次 分享:
一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育猪舍,安装好饮水器和料槽等,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并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干燥后再用卫康或菌毒敌(1:300)或0.2%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反复消毒3次,每日1次,空舍3天后进猪。这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2、猪舍灭鼠1次,并灭杀各种吸血昆虫,准备好优质的小猪料、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及工具等。

3、仔猪28日龄断奶前要完成猪瘟、伪狂犬病、链球菌病及气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断奶时母猪先下产床离开产仔舍,仔猪原窝不动在产床上停留3-5天后再转入保育舍,有利于防止发生断奶应激,减少各种腹泻病的发生。

4、保育舍要保温又通风,转入仔猪时要求温度:冬季为28℃、夏季为26℃。因为断奶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胃肠道的消化机能都尚未完全成熟,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断奶第1周为28℃、第2周为25℃、第3周为23℃、第4周为21℃、第5周为20℃,适宜的湿度为65%-70%。仔猪对低温非常敏感,冷应激可引起肾上腺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成倍上升,导致仔猪消化能力降低,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可诱发病毒性腹泻、肺炎、气喘病及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5、分群与调教
仔猪进保育舍时,要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日龄不要相差太大,最好控制在7日龄以内。如能按原窝转群更好,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恃强凌弱,相互争斗造成伤害。饲养密度,每栏以20-25头为宜,夏天数量要少,寒冷冬季数量适当增多,以便仔猪相互取暖,但一定要保证每头仔猪有0.6-0.8㎡的活动空间。对仔猪的调教主要是训练仔猪定点排便、采食和睡卧的“三点定位”,这有利于保持圈内干燥和清洁卫生。每个栏内悬挂1-2条铁链供仔猪玩耍,可避免仔猪咬尾和咬耳等恶癖的发生。

  6、采食
仔猪断奶后5天内要继续饲喂原来的哺乳仔猪料,防止突然变换饲料引起仔猪食欲减少,胃肠不适和消化机能紊乱。少喂多餐,定时定量投放,每天喂料5-6次,5天后可自由采食,并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给予充足的饮水,4周龄断奶仔猪的采食量为每天每头127克。换料时可按30%的比例将小猪料加入乳猪料中,每隔3天再加1/3,直至完全转吃小猪料为止。仔猪断奶前后,其消化道及其酶系统正处于发育健全阶段,一般须经过6-8周时才趋健全。如果这时日粮中的蛋白水平过高,仔猪结肠内蛋白质腐败作用增强,腐败产物的含量增多,吸收进体内的腐败产物也增加。造成结肠内大肠杆菌含量和腹泻指数、仔猪死亡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的过量升高而升高。当小猪饲料中豆饼蛋白的比例高于25%时,腹泻病例增多。因此,小猪料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控制植物性蛋质白的含量,粗纤维以4%为宜。如在小猪料中按0.02%的比例加入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研发的唯泰C231(微生态制剂),可有效的改善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防止消化道疫病的发生。

  7、饮水
从断奶开始,饮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共饮12天。可有效的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营养应激,防止圆环病毒2型感染、蓝耳病和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保育舍饲养期一般为4-5周,仔猪生长到65日龄左右,即转入育肥舍饲养。断奶仔猪只要按照上述饲养管理技术去做,并认真落实到位,就能降低保育期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使仔猪健康生长。

  二 保育仔猪主要疾病的防治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1.1当前流行形式与特点
PVC-2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原。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猪细小病毒(PPV)、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协同作用、以及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恶劣的饲养环境和各种应激因素的诱发密切相关。当前本病在猪群中血清阳性率高达20%-80%,发病后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12-18个月之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尤以5-12周龄的仔猪多见,一般于断奶后1-3周开始发病,急性病例发病率可达20%左右,如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病死率可达25%以上。我国猪群中发病最多的日龄为6-8周龄,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8%-35%。由于本病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使其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导致其免疫力低下,抗病力降低。因此,在临床上常见本病与其他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发生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使病情复杂化,难以防控,这在猪高热病和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中极为多见。仔猪发病时常表现为食欲减少,进行性消瘦,生长缓慢,颌下与颈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苍白、黄疸、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1.2慎重引种,严防带入隐性感染的传染源
许多农户引入50日龄左右的仔猪后,10天左右就开始发病,造成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引种检疫不严,而带入了隐性感染的传染源所造成的。因此,要慎重引种,严格检疫,隔离观察,并做1次血清学检查,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或留做种用。

  1.3免疫预防
  目前还没有商品疫苗用于PCV-2感染的免疫预防,但已有研制的PCV-2灭活疫苗,用于田间试验,并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哺乳仔猪10日龄免疫1次,可获得满意的保护。同时应做好仔猪70日龄之前的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气喘病和链球菌病的免疫接种,这有利于提高仔猪呼吸道和肺脏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和其他病原的多重感染,能有效的降低PMW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上述疫苗的免疫程序将在以下各个疾病中分别介绍。
 
  1.4治疗方案
  发病时可参照下列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猪用干扰素,每40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4天,重症可加倍量;猪用转移因子,用法与用量同干扰素,二者分别用生理盐水或灭菌的注射用水稀释,分别肌注;同时配合肌注清开灵注射液,每次仔猪10-1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或者配合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气喘、咳嗽严重者肌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第1次注射后,隔日再注射1次即可。为控制继发细菌病的发生,下午可肌注1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不食者可每日静注1次10%葡萄糖溶液,并加复合维生素,连用3-4天。初步治愈后,休药2天,为防止疾病反复,可再用药2天,第2次治疗可改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并配合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2天。

  2.蓝耳病(PRRS)
  2.1当前流行形式与特点
  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PRRSV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6周龄开始发病,8-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2006年从发生高热病的病猪体内分离出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序列有缺失现象,与以前的流行毒株的同源性为94%,以变异毒株接种健康试验猪时表现为前肢跪卧,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PRRSV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2.2免疫预防
  仔猪23-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0.25毫升,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的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