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靠近牛肉价
据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11.1元筑公斤,比去年高出40%以上。第二季度我国猪肉平均零售价格为13.32元,同比提高35.64%。其中,主产区上涨34.27%,主销区上涨22%。7月份的价
格上升了10%,已经超过了12.5元筑公斤。目前,北京地区的猪肉价格已经接近牛肉的价格,而以往后者每公斤要比前者高出3至5元。而全国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则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
三大因素促涨价
就肉价提高这一关系百姓生活的大事,笔者专门采访了肉类专家、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邓富江。据邓富江分析,这次猪肉大提价主要由三大因素导致:其一,从国内背景看,受去年以来非典和禽流感等影响,我国各地生猪和猪肉流通受阻,未能及时“补栏”,导致市场总容量下降。
其二,从全球背景看,疯牛病的阴影和禽流感的爆发,导致消费者对牛肉和禽类产品的选择度降低,猪肉贸易和消费则受到市场肯定。
其三,今年粮食价格上涨较大,带动了玉米等饲料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增加。预计2004年全球猪肉产量为9770万吨,增速降低2%。
另外,也不排除一些商贩哄抬物价的人为因素和运输、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邓富江认为,猪肉市场是一个价格放开的市场,目前猪肉价格的上扬态势从整体上看还是合理的,是市场总体供求关系的常态反映。他同时指出,肉价的上升对农民和养猪户是有益的,同时也不会带来大的市场波动,尤其在中秋和国庆两节到来之时,对节日期间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消费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邓富江也指出,面对类似问题,政府应该探索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应急机制和办法,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控市场波动。
应对涨价要理性
据邓富江分析,猪肉价格上涨,调动了农民养猪积极性,有利于农民增收。但是,肉猪的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政府、社会、农民都应理性看待价格上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防止盲目发展。政府还应该对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实行有效的市场监管,但邓富江指出,政府绝不可以代替市场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邓富江认为,此次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另一启示,就是原料价格和成品价格应实现同步增长。在生产原料大提价的风潮中,肉类制成品的销售价格却提升有限。邓富江说,长此下去,会极大阻碍肉制品加工制造企业的良性发展。
邓富江说,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活猪的活体储备制度,但仍缺少长效政策予以扶持,因此,我国应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储备肉制度。
另据商务部消息,我国正在对《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进行征求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目前已基本成熟,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后即将出台。根据该办法,商务部将在各地择优选择城市或企业,作为中央储备肉代储企业、储存库、活畜储备基地和加工企业,进入中央储备肉网络。有了这个网络,商务部可以根据各地市场异常波动的程度及级次,快速反应,及时调控。(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