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研究与2007年防控措施

2008-01-29 14:34:08来源:湖南农业大学作者:浏览:次 分享:

刘建辉副教授从2006年夏秋之季开始,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严重的猪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大多数人把它称为“高热病”,也有的称之为呼吸道综合征,本次疫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高热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畜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养殖朋友的高度关注。以前对于引起此病的病原有很多说法:如先前的“流感说”、后来的“蓝耳病说”、“变种蓝耳病说”以及“不知名的新病说”等。2006年9月,文利新等综合分析湖南、河南、山东等地疫情,提出“高热病”疫情最重要的元凶就是“蓝耳病”(详见2006年第12期《河南畜牧兽医》),通过采取积极保健防控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3月28日,农业部正式公布本次疫病的病原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针对2007年生猪生产工作,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并颁布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详见“中国保健养猪网”www.1350135.com)
为进一步让广大养猪户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及时做好有关的保健防控工作,特撰写了本文,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蓝耳病”的概述

1987年在美国首先报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1989-1990年在亚洲开始流行。多年来,蓝耳病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主要病原之一,一直受到集约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关注,但对于一般养殖户和散养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受2006年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的影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征?诊断方法及保健防控措施,为猪场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参考意见。

一?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关于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一直以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1.专家们对蓝耳病随空气传播这一传播途径还存在不同意见,有待进一步研究?.认为吸血昆虫(主要是蚊子)传播此病的可能性小;3.运输工具也是其传播途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4.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猪与猪之间的相互传播,包括母仔垂直传播和同一批猪群之间的平行传播。在同一猪群中,蓝耳病毒存在持续感染情况,病毒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造成感染及未感染猪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引进带病毒血症的后备种猪与原猪群的平行和垂直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不同的猪群还可通过感染公猪精液传播。

通过认识此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广大养殖朋友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此病的流行与扩散。

二?蓝耳病的发病特征与诊断

对于确定猪群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找到病原,其次,必须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三,必须有相应的病理变化。对蓝耳病的诊断,也应建立在其发病特征的基础之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

(一)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

管理规范、饲养正常的猪场,种猪的繁殖率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等各项指标应该是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只有当大的疫情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才会出现波动。蓝耳病急性暴发可引起猪繁殖及呼吸道症状,对猪场各生产性能指标影响巨大。猪场只有通过每月生产性能指标的分析,才能初步确定是否存在蓝耳病的干扰。清楚的认识猪场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是控制此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关键。要想通过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来预测疾病,猪场必须具备完整的生产记录资料,否则这项诊断就无从谈起。

(二)临床症状:

繁殖障碍: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黑胎)等,死胎体长大于17厘米,脐带有郁血现象;经产母猪表现为不发情、发情不正常或屡配不孕,滞后产,而流产和产死胎的大为减少;蓝耳病初感染阴性种猪群时,常表现为短时间内(约1个月)“暴风式”的母猪流产现象。

呼吸道症状:在猪群中常与其它病原交叉感染,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猪只感染蓝耳病毒后2-4周出现呼吸障碍症状,发病率可达20-80%。断奶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表现非常明显)、生长缓慢,日龄越小呼吸道疾病越严重,死亡率也越高;有些猪场可见哺乳仔猪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发热、关节肿大、跛行、眼睑肿、有多量眼屎。

本次“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特征:文利新等发现,本次有以下特征:怀孕母猪大批流产、死胎、早产、产弱仔,怀孕母猪流产率达30%,严重的可达70%,甚至80%;哺乳母猪严重缺奶,甚至无奶汁。乳猪:其发病死亡率随日龄的加大而下降,10日龄以内死亡率为 80%~100%;10日龄以上一般为20%~50%。生长猪和育肥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但在本次疫病中,肥猪发病率高,症状严重,死亡率较高。种公猪症状轻微,只表现咳嗽、昏睡、厌食,精液品质明显下降。本次“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重要临床特征:猪出现结膜炎,眼睑和结膜水肿,个别出现球结膜水肿,目光阴森。

[FS:PAGE]

(三)、主要病理变化:

间质性肺炎、呈褐红色花斑状、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泡沫或粘稠的粘液,肾盂肾炎,淋巴结水肿、褐色肿大,心包和胸腔积液(清亮)。

三?2006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暴发因素分析:

2006年夏秋开始以来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并造成严重损失有七大原因:1、部分地市在疫情暴发之初,部分养殖户将发病猪乱扔或者卖到市场,导致疫情扩散;2、猪舍设计不合理、通风不良,空气中氨气浓度高,呼吸道损害,抗病力下降,造成继发感染;3、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影响,导致抗病力下降;4、高温地区由于没有通风导致高温潮湿,病菌繁殖,使得疫情更趋严重;缺水或水管在阳光中暴晒,水温高引起缺水,部分猪出现猪休克、肺水肿死亡;5、免疫不到位,猪群没有建立起对蓝耳病的特异性抗病力;6、猪价低迷时,普遍忽视了对母猪和仔猪营养供给及管理,猪群的非特异性抗病力低;7、其它因素如用药治疗不当,用药过量,加重死亡。

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的具体防控措施

一、加强蓝耳病疫情的监控

猪场通过对蓝耳病进行进行适时正确的诊断,来制定基本的健康监控措施非常重要。及时检测猪场蓝耳病的抗体水平、确定蓝耳病病毒的循环传播水平和时间,采取措施实施有效控制。具体监控方法:1、 猪场管理人员应跟踪猪场各方面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对可疑临床病例做剖检诊断及实验室检测蓝耳病病毒,及时做出诊断。2、 对猪群实行蓝耳病毒血清学检验,尤其是对后备种猪的检测,观察分析其抗体水平。3、 结合生产实际,猪场当蓝耳病抗体水平处于不稳定阶段或抗体水平处于临界值之下时,正是生产问题最突出之时,应该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如紧急疫苗注射或补注疫苗)。

目前即将进入猪病高发季节,养殖场须要高度重视猪病防控工作,近期要把防控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作为重点,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加强猪场的日常管理

为防控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须加强猪场的日常管理,减少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和致病条件,措施如下:
1. 建立合理的猪群流动制度及相关管理;
2. 设立病猪隔离舍;
3. 淘汰病猪,以避免感染猪只与健康猪群之间的接触传播;
4. 加强后备种猪管理,对新引进的后备种猪实行“闭群管理”,隔离并使后备种猪适应新环境.
5. 不要将流产母猪的胎盘喂给其它猪吃;
6. 仔猪在出生24小时内实施寄养;
7. 及时清除病、弱仔猪;
8. 对分娩舍及保育舍执行严格的“全进全出”管理;
9. 注射时每头猪更换一次针头;
10. 夏季应严防中暑、猪热应激综合症、猪感光过敏、流感、圆环病毒病、皮炎肾病综合症、猪日本乙型脑炎、猪瘟、霉变饲料中毒、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钩端螺旋体、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败血型链球菌病等,做好常规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11. 冬春严寒季节,搞好防寒保暖与通风;防止猪舍内氨气过高对猪呼吸道造成影响;
12. 非自繁自养猪场尤其要加强管理,重点是保健预防“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及时打好猪瘟等疫苗;
13. 做到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14. 发生疫情的地区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1)严格实施隔离封锁;(2)严格猪舍、场地及用具的消毒和搞好杀虫灭鼠工作;(3)对病死猪及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4)强化猪瘟、蓝耳病的免疫;(5)建立猪场发生疫情的紧急处置预案。

三、按照“扶正祛邪”原则,做好保健防控工作

2002年,文利新等提出保健养猪,它是指通过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祛邪),保持和提高动物机体本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力(扶正),达到防病、治病和增加效益的养猪新方法。从2006年9月至今,笔者按照保健防控原则指导数十家养殖场,进行高热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成功,具体措施如下:

(一) 做好“蓝耳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1)肥育猪23―25日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在配种之前、公猪每半年,注射一次蓝耳病灭活苗;
(2)因为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应激较大,为了增强免疫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建议在疫苗注射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促免1号0.5%。

(二) 消除饲料霉菌毒素影响:
有关专家认为,本次疫病流行与饲料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有较大关系,建议使用“大壮素”,消除饲料霉菌毒素,保持和提高抵抗力。据部分养殖户经验,每吨饲料添加大壮素10公斤可提高猪抗病力,大幅减少疾病发生。

(三) 增加仔猪初生重,利用初乳保护哺乳仔猪:
在母猪配种前须做好蓝耳病的免疫注射;在怀孕后期母猪添加1%的牲命1号,使仔猪初生重达到1.5公斤;哺乳期添加2%的牲命1号;通过以上保健措施,大幅度提高母猪初乳的质和量,利用初乳中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保护30日龄以内的仔猪。

(四) 做好保育仔猪保健:
本次疫病到目前为止一直是连绵不断,据笔者观察,目前发病主要是从保育舍暴发,因此,过好“断奶关”和“保育关”是防控本次疫病的关键。具体措施:护仔康1号使用15天,接着使用护仔康2号20―30天。

(五) 有效防治疾病发生,特别是防治几种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疾病,如圆环病毒、气喘病、猪瘟等。

总之,对于“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所造成的高热病,我们完全是可以有效防控的。我们相信,养猪业者及时采取保健防控措施,一定能够避免疫情再次暴发。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