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周后,上半周基本稳定在12.55元/公斤元内,之后至4月9日涨至12.6元/公斤,之后又回落至4月12日的12.52 /公斤,13日又上涨至12.6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已上涨超20%。
福建发生病死猪肉事件,并被各大媒体报道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这也再次的将相关的主管责任部门地方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和屠宰企业推向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位置,这是继3月18日金锣黑蹄猪事件后,一个月内第二次发生类似事件。而福建病死猪肉事件的后续处理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也基本翻版了金锣事件,短期内加强生猪检验检疫和对屠宰企业的检查,导致可出栏的生猪减少,对猪价有助推作用。但福建病死猪事件和金锣黑蹄猪事件相比,对终端消费的打击更大。因此其对猪价的助推作用得到了消减。短期内猪价难出现十几天近1元/公斤的上涨,平稳震荡、小幅上涨是主趋势。
去年的同期玉米的价格开始酝酿大幅上涨,并最终成为2014年5、7、8月份猪价大幅上涨但上涨利好被蚕食掉过半的罪魁祸首。当前又再次来到这一关键时期,玉米价格已不声不响的小幅连涨4周,从11周的2.35元/公斤涨至本周的2.41元/公斤,虽然上涨较为温和,但趋势已经形成。
由于当前国内的人口流动和就业形势已经与5年前有了很大变化,农民不再在粮食丰收后大量囤积粮食,而是收完粮食便卖掉进城继续打工。导致库存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大量的粮食进入国家储备库。从近两年玉米价格的波动看,连续出现了虽然玉米产量大丰收,但玉米价格依然上涨的情况。玉米价格与当年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已经明显下降,而和临储玉米拍卖关联度明显上升。当养殖业和饲料业需要大量玉米的时候,储备库是放还是紧成了玉米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我们提醒相关饲料和养殖企业,需高度警惕当前玉米价格的小幅温和上涨形成趋势后的后期发力大涨,并再次成为蚕食猪价上涨带来利好的罪魁。
如今支撑猪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猪源减少!本周的最新数据表示,2015年3月份生猪存栏量比上月减少0.7%, 比去年同期减少10.7%。猪源缺乏,从而全国生猪出栏价维持上调态势。华南和西南猪源紧缺明显,福建区域养户惜售心理十分强烈,西南持续的高价导致外省猪对市场的冲击较大,部份肉联厂仍然明显缺猪。在全国来讲,福建最多地方破7。
猪价在经过上周的震荡期后进入上涨期,全国各地基本已进入“6元时代”,涨势喜人,基本成快速上升趋势。本周周一至周三震荡上扬,周四后大面积上升,南方地区有的甚至攀上了“7元时代”,似乎7.5元/斤的预测有望成真。各大论坛也涨声一片,有网友表示“8元时代”也不是梦。
但养猪人需注意的是,猪价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猪少,另一方面是养猪成本增加迫使生猪价格不涨也得涨.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玉米、仔猪价高的上涨让养猪利润下降,所以现在的涨价并不意味着养猪利润全面增加,有网友表示,如今7元也才保本。所以养猪人切不可猪价上涨就“得意忘形”,仍要意识到如今的猪价形势是严峻的,仍要提高养猪技术水平,保证猪群健康才是关键。也不可贪心,猪市本就无常,适当机会分批、合理出栏才是正道!
仔猪价依然高位,这是猪源减少的原故,本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比上月减少1.7%,比去年同期减少15.3%。大量淘汰母猪已经开始影响仔猪供应,近期仔猪价格走势明显好于生猪价格走势。有山东网友表示:“近日补栏的见多,仔猪越抓越小,母猪产能减少,才见显现。”
玉米价格自涨价后一直比较稳,且有缓慢下调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玉米拍卖的结果,4月9日,引人瞩目的2015年临储玉米首轮常规拍卖终于落幕,不出所料,在比价优势的吸引之下,进口玉米悉数成交,国产临储玉米成交则以二等玉米为主,起拍底价未如部分市场人士预期那样偏低,拍卖的利空影响有所消化。同时,有关部门此轮拍卖的“试探性”和“趋势性”初露端倪。从临储玉米试拍的定价水平来看,有关部门期望在临储完成大量收购后顺势销售过剩库存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也是此次拍卖底价并未出现大幅下调而只是小幅下降的根本原因,也给未来玉米市场走势提供了指引。
东北地区农户手中余粮已十分有限,继黑龙江、辽宁之后,吉林农户玉米销售进度也达到近九成,市场普遍预计1个月后粮食收购将十分困难。如此看来,拍卖后的玉米价格降低并不会长久,随着供应的减少,消耗掉临储玉米后或又将进一步回升。有山东网友称:“我们这里玉米已经没了,只能去买东北的玉米,今天去拉了点,贵的吓死人,1.27的玉米,我们养猪的还怎么活啊。”。养殖户需要关注玉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