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清明节,又迎来劳动节,这让人联想起去年的中秋和国庆双节,养殖户们盼望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期望着猪价能上涨,能有个好的价格。那么今年的这个小“双节”猪市将如何变化呢?
去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并没有给猪市增添喜庆的氛围,养殖户一筹莫展,猪市开始了下滑之势,直至2015年春节前也没有翻身。春节后的三月,猪价才有了上涨的动作,给养猪人以希望。
猪价从三月份中旬开始上涨,到目前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据数据监测系统显示,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从 11.54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的 12.66元/公斤,涨幅1.12元/公斤。4月份以来,猪价一直震荡,并没有实质性的上涨,这次上涨主要是三月中下旬的上涨,涨幅较大,涨势较快。如今 五一即在眼前,猪市将是一番如何景象?
我们来看下猪市现在具备的利于猪价上涨的因素吧。
截至2015年2月,中国生猪总存栏下降至3.9亿头,同比减少10.1%,相比2013年最高存栏水平下降了16.8%。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至4110万头,同比减少15.5%,相比2013年同期减少18.7%。目前育肥猪总存量同比减少 9.6%,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从2013年年底开始,全国能繁母猪的量就一直处于淘汰过程中,养殖户要么缩减规模,淘汰胎次高或者繁殖性能差的母猪,要么直接退出猪市。2014年猪市的低迷和环保政策的施行让养殖户感受到往后个体散养型养殖户生存的艰难性,从此“金盆洗手”远离猪市的也不少。
母猪存栏量下降,会在11个月左右传递到出栏育肥猪市场,而新母猪的增加,则需要 14个月才会传递到市场。母猪存 栏从2013年年底已经开始下降,根据这一规律,现在已经处在出栏育肥猪下降的进程中,这是当前猪价上涨的最大支撑因素,且后期仍将持续下降,这就为猪市 奠定了基础。
清明节已经过去,清明前后猪价较平稳,劳动节能否给猪市带来利好?
每逢节日,业界的共识是节日会促进肉类的消费,特别是猪肉的消费。养猪人也深知,节日对终端消费的提振作用能否体现出来,还要看养猪人的行为。若是在节日前后出栏猪较多,节日效应就会被减弱;若是市场上出栏的猪源偏紧,节日效应则较明显。
当前市场上猪源紧张,屠宰企业收购体重均在110公斤左右,足见养殖户手中的大猪猪源不多,这种时候,终端需求增加能给猪市的提振作用较明显。
能繁母猪的大量持续性淘汰已经影响到仔猪市场,目前仔猪价格强势上涨;生猪存栏量的持续下滑已经传到至生猪价格,目前猪价呈现稳中上涨的态势。随着产能过剩的持续淘汰,生猪市场、仔猪市场以及猪肉市场价格都应该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然而目前猪肉价格依旧处于低点,可以说它是拖累猪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猪肉价位的低迷目前主要来自于销售不畅,而销售不畅的又与消费者的饮食结构、需求变化以及经济程度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猪肉终端需求的改善是一件繁冗的事情,短时间内难以起到利好作用。目前可以说现阶段是下跌周期接近尾声、上涨周期初步确立的时候,如果养殖户能够保持合理的补栏积极性,那么未来生猪养殖行业的供给关系将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那么业内推测的今年生猪养殖行业景气度将会逐季走高的预测也会渐变式的实现。
5月即将到来,猪市能否在有利的条件下支撑上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