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是一项有风险的行业,不仅猪这个活体动物每天要吃喝,还需要对它精心管理,而且还要受到饲料价格、市场行情、各种疾病这些因素的影响。猪价的高低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养猪户要坚定信心。猪肉占肉食的57%,是中国人主要的肉食来源,猪价虽低但肉价和肉食品价格并没有降低。还是希望养猪户练好内功,做好准备迎接养猪业新的高潮的到来。
市场是无情的,同行们唯一能把控的就是做好内部管理,包含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投资管理。
虽然猪价跌跌不休,但业内众人却各怀心事,有的叫苦连天,有的冷静以对,有的心中窃喜。之所以有这些现象,皆源于彼此间实力的差异。
猪价下跌的最终结果必将是行业的重新洗牌,分析低迷行情时猪场的应对策略应针对不同的人群。
第一类,PSY12头以下,之前亏损,现在更亏的养殖户,除非在栏舍改造和内部管理上进行革命性的改变。否则不如收回些“剩余价值”退出这个行业,不然重亏且长亏之余,还会落得个心力交瘁。此话绝非危言耸听。
第二类,每头母猪平均投资额在3万元以上并且PSY在17头以下的商品猪场,首先要把PSY提高到20头以上,同时收缩其它投资或暂停养猪规模的扩张,保证资金链不致断裂。应知银行甚至朋友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同时尽力压缩成本,以前不敢做的事或者搁不下脸皮得罪人的事这时必须担当起来,把危机变成革新的机会,仍然可以把猪场改造成良性的企业。
上市猪成本要向温氏看齐。温氏在广东的生猪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预计还会上升,经济学原理指明的“二八原理”在温氏身上再明白不过了,即20%的企业或者产能将赚走行业80%的利润,今天的温氏无疑是养猪行业的阿里巴巴。如能跨越温氏此类在行业具话语权的“巨无霸”,那么你的企业将无往而不胜。如不做任何主动性的变革,一味等待市场的复苏,则企业|新牧网|有可能兑变成长久低度亏损,最终积重难返。
第三类,当前管理和投资良好的企业,且资产负责率不高。此时,投资成本最低,并且同行自顾不暇,投资竞争最少,应迅速扩张发展,壮大自己的版图。
因此养猪户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做好抗风险的准备。那么养猪户要怎么去应对呢?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一、淘汰不合格的公母种猪。由于过去猪价高,好多养猪户把不少老龄的大猪留下。现在正值猪价低,可以购买一些年轻、体型好的小母猪备用。
二、整顿好猪群的同时,要把圈舍维修、改造一下,做全面的消毒,准备迎接新猪的到来。
三、在引母猪时不要过分看双脊背、双脊臀的猪。经过几年观察,双脊臀的猪产仔性能往往不高,繁殖性能也不好。只要母性好、产仔多,一般猪场和农户饲养的小母猪都可以,而且价格也便宜。
四、引入仔猪时不要太小的,最好是17.5公斤左右吃过一段料的猪。另外,还要问清是否打过疫苗。一般小猪出生20天要注射猪瘟疫苗。
五、做好疾病的预防。该打的疫苗一定要打,猪舍进门要有消毒设备,不要随便进进出出。引进的外地猪要隔离观察才可以进入自家的猪舍。
六、由于饲料占养猪支出的75%,所以最好用预混料自己买豆粕配料,这样心里有底。自配料比买浓缩料可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预混料有1%的、4%的。1%的要自己买骨粉、贝粉、盐;4%的则不用,只要有玉米、豆粕、糠、麦麸就可以。最好不用鱼粉,原因是进口的太贵,国产的质量又不保险。
七、在卖猪时最好几家合起来直接找肉联厂。不要听信猪贩子的话。
在此,笔者还就众多猪场为节省成本选用低端动保产品和饲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无论是在低迷期还是景气期都是应该坚持的。中国养猪环境和种群特性客观上需要可靠的动保产品和高端饲料,为节省开支人为地降低生产资料标准,结果是使养|新牧网|猪的损失隐性化和滞后显现,并容易出现损失放大的后果,即省一元亏二元。正确的做法是压缩生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的种猪群。
养猪行业是传统行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其归根结底是行业内的竞争,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需求我们永远无法把控,我们的职责是在供应端做好份内事。当前猪价低迷是未来猪价飙升的必经路径,坚定信心之余,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傲立于行业的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