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猪蛔虫病的防治技术(图)

2007-10-30 10:48:14来源:中国保健养猪网作者:浏览:次 分享: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主要感染仔猪,分布广泛,感染普遍,对养猪业的危害极为严重;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或营养不良的猪群重,感染率很高,通常可达50%以上。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往往比健康仔猪降低30%左右;病情严重者,不仅生长发育停滞,而且引起死亡。因此,本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之一。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为蛔科的猪蛔虫。该虫为黄白色或淡红色的大型线虫。虫体呈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圆柱体;体表有横纹,体两侧纵线明显。口位顶端,有3个唇瓣,内缘具细齿,还有感觉乳突和头感受器。雌虫长20~35厘米,尾端钝圆,肛门位于末端,双管型生殖器,阴门在虫体腹侧中间之前。雄虫长15~31厘米,尾弯向腹侧,肛门前后多乳突,单管型生殖器,有1对交合刺(图3-1-1)。虫卵多为椭圆形,呈棕黄色,卵壳表面凹凸不平(图3-1-2);受精卵大小为45~75微米×35~50微米,内含一个圆形卵细胞;未受精卵较狭长,大小为88~94微米×39~44微米,内为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合空泡。

猪蛔虫卵随粪便排出至体外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氧气的环境中发育为含幼虫的感染性虫卵,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被感染。在小肠内幼虫逸出,钻入肠臂毛细血管;先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后,再经后腔静脉还流到左心,并通过肺动脉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幼虫在肺脏中停留发育,蜕皮生长后,随黏液一起到达咽喉,进入口腔,再次被咽下,从而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自吞食感染性虫卵到发育为成虫,需2~2.5个月;猪蛔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期限为7~10个月。

蛔虫卵对不良的外界环境影响和化学药品作用的抵抗力非常强大,这可能与其卵膜有直接的关系。例如,虫卵在55℃时,可存活15分钟;在60~65℃时,还能存活5分钟;在-20~70℃,感染性虫卵仍能存活3周;在疏松湿润的耕地或园土中可以生存2~5年。常用的消毒药也不能将蛔虫卵杀死,例如,在2%福尔马林液中,虫卵不仅可以生存,而且还能正常发育;10%漂白粉溶液、3%克辽林溶液、15%硫酸与硝酸溶液和2%苛性钠溶液均不能将虫卵杀死。在5%~10%钾溶液和3%来苏儿溶液中经10小时到7天,仅有一部分虫卵死亡。一般要杀死蛔虫卵必须用60℃以上的3%~5%热碱水、20%~30%热草木灰或新鲜石灰才有效。

【流行特点】

猪蛔虫并的广泛流行,主要与猪蛔虫的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和虫卵的抵抗力强大有关。

本病虽然可发生于各年龄的猪,但以3~5月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可成流行性发生,病情严重时,能引起死亡。病猪和带虫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据报道,3~5月龄的仔猪感染后,于6~7月龄时开始排虫;轻、中度感染猪的带虫现象可持续1.5~2年;成年母猪也可能有1%~10%是带虫者。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据研究,猪感染蛔虫病主要是由于猪采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放牧猪也可在野外感染;母猪的乳房容易沾污虫卵,使仔猪在吃奶时受到感染。

此外,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也有很大的关系。在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恶劣和猪只过于拥挤的猪场;在营养缺乏,特别时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下,容易在仔猪中爆发流行。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深秋、冬季和早春更为多见。

【临床症状】

猪蛔虫的临床表现随猪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感染强度和蛔虫所处的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仔猪发生后的病情重,症状明显;而成年猪能抵抗一定数量虫体的侵害,感染后的症状常不明显。

仔猪轻度感染时,体温升高至40℃,有轻微的湿咳,有并发症时,则易引起肺炎。感染较重时,病猪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呼吸和心跳加快,食欲时好时坏,营养不良,有异食、消瘦、贫血等表现,有的还出现全身黄疸等症状。生长发育明显受阻,部分变为僵猪。感染严重时,病猪的呼吸困难,急促而不规律,常伴发声音低沉而粗厉的咳嗽;还出现口渴、流涎、呕吐、腹泻等症状。病猪喜卧地,不愿走动,逐渐消瘦而死亡。当病猪的肠道有大量蛔虫寄生时,常引起蛔虫性肠梗阻,随梗阻程度的不同,病猪可出现不同的腹痛症状(图3-1-3);严重时,病猪的四肢乱蹬或卧地呻吟。蛔虫进入胆管时,可引起胆管梗阻(图3-1-4)。此时,病猪除有剧烈的腹痛症状外,还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腹泻和黄疸等症状。

成年猪感染蛔虫后,如寄生虫的数量不多,病猪的营养良好,常无明显的症状;但感染较严重时,常因胃肠机能遭受破坏,病猪则出现食欲不振,磨牙,轻度贫血和生长缓慢等症状;严重的感染,也可出现类似仔猪感染的种种症状。

【病理特征】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侵害的组织和器官不同,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也有很大的差异。幼虫主要侵害肝脏和肺脏;成虫主要损伤胃肠道。

蛔虫的幼虫在肠道孵出后,从小肠出发,主要经肝脏和肺脏而迁移,因而常在肝、肺引起以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和肉牙肿形成。幼虫在肝脏移行时,可造成局灶性损伤和间质性肝炎(图3-1-5)。严重感染的陈旧病灶,由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发生肝硬变,形成“乳斑肝”(图3-1-6);幼虫在肝内死亡或肝细胞凝固性坏死后,则见有周围环绕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的肉芽肿结节(图3-1-7)。大量幼虫在肺内移行和发育时,可引起急性肺出血或弥漫性点状出血(图3-1-8),进而导致蛔蚴性肺炎;康复后的肺内也常可检出蛔虫性肉芽肿。

蛔虫的成虫通常游离在小肠腔中,以小肠内容物为食,夺取宿主的营养。成虫在小肠内游动及其唇齿的作用可使空肠粘膜发生卡他性肠炎;严重的蛔虫感染,常可从肠浆膜面看到肠腔内的大量蛔虫缠绕成麻花状(图3-1-9),切开肠管见大量蛔虫蠕出(图3-1-10)。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成虫可移行到胃、胆管和胰管,常可引起蛔虫性胆管阻塞而发生黄疸;胰腺出血和炎症。虫体数量多,可造成小肠腔阻塞(图3-1-11),导致仔猪死亡。虫体的游动偶见擦伤肠粘膜或穿透肠壁而发生腹膜炎。另外,由于蛔虫变应原作用可见宿主发生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其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也可引起实质器官和脑猪组织的中毒性变性。基于以上原因,病猪常呈现营养不良而消瘦,生长迟缓而发育不良,消化机能紊乱而腹泻,剧烈腹痛而起卧不安,间或出现神经症状等。

[FS:PAGE]

【诊断要点】

幼虫移行期诊断较难,可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上爆发哮喘、咳嗽等症状综合分析。成虫期诊断主要事检查虫卵,检出虫卵有两种方法:一为直接涂片检查法,是基于蛔虫产卵量非常大的原理,主要用于较重的感染,在涂片中可检出不同发育阶段的虫卵(图3-1-12);二是饱和盐水浮集法,多用于轻度感染而寄生于体内的蛔虫不多的场合。一般情况下,当一克粪便中虫卵数达到1000个时,即可确诊为蛔虫病。

【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蛔虫病的有效药物较多,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及其治疗方法。

1、精制敌百虫疗法 按每千克体重0.1克,总量不超过10克,溶解后均匀拌入饲料内,一次喂服。为了防止个别猪吃多或吃少,一般以头猪为为一群为宜。对体弱的病猪,药量可适当减少。

2、哌嗪化合物疗法 常用的有枸橼酸哌嗪和磷酸哌嗪,每千克体重按0.2~0.25克,用水化开,混入饲料内令猪自由采食。本药无毒副作用,故安全可靠。另外,兽用粗制二硫化碳哌嗪遇胃酸后可分解,释放出哌嗪和二硫化碳,后二者均有驱虫作用。故该药的驱虫效果更好,计量为每千克体重125~210毫克,混入饲料内喂服。

3、噻咪啶疗法 常用的制剂为萘羟嘧啶,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混在饲料中一次喂服。本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驱蛔虫新药。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未发病的猪场,重点在“防”,要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防治仔猪感染;已发病的猪场,重点在“净”,即要净化猪场,消灭病猪和带虫猪,建立无虫猪场。

1、常规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减少感染机会;给仔猪多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克服起拱土和饮用污水的习惯;猪舍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潮湿阴冷,垫草勤扫,减少虫卵污染;定期给猪舍及环境消毒,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引进种猪时,应先隔离饲养,并进行粪便检查,无本病或其他疾病时才可放入猪群饲养。

2、紧急预防 对爆发本病的猪场,应立即将病猪和无病猪,成猪和仔猪分离饲养,并用上述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和药物预防。发生回肠后的猪场,每年应进行两次全群驱虫,并于春末或秋初深翻猪舍周围的土壤,或铲除一层表土,换上新土,并用生石灰消毒;对2~6月龄的仔猪,在断乳时驱虫一次,以后间隔1.5~2个月再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

3、另外还须注意妊娠母猪产前、产后的管理。怀孕母猪在怀孕中期应进行一次驱虫,在临产前用肥皂、热水彻底洗刷母猪,除去身上的蛔虫卵,洗净后立即放入预先彻底消毒过的产房内,分娩后到断奶前的母猪和仔猪一直放在产房内,饲养人员进产房必须换鞋,以防带入蛔虫卵。

只有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才能逐渐减少仔猪体内的载虫量和降低环境中的虫卵污染,从而逐步控制仔猪蛔虫病的发生和重新建立无蛔虫并的猪场。


[FS:PAGE]

中国保健养猪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