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对策

2011-04-07 15:18:00来源:技术中心——尹恒作者:浏览:次 分享: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又称慢性萎缩性鼻炎或猪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T+Pm)引起猪的一种多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慢性鼻炎、颜面部变形和鼻甲骨萎缩。哺乳仔猪感染本病后,除引起鼻甲骨甚至鼻腔变形、萎缩或消失外,还可以引起全身钙代谢障碍,致使仔猪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有时伴发急、慢性支气管炎,导致仔猪死亡。T+Pm和Bb感染猪后损害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其他病原继发性感染,诸如支原体、嗜血杆菌、猪流感病毒、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等,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增加猪的死淘率。AR于1830年最早发现于德国,现已分布于世界养猪美国和法国都有很高的感染率,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1964年,我国由于引进猪而将AR带入境内,现已在许多省、市(区)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和流行,随着集约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1 猪AR的流行病学

Bb广泛存在于养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远远超过临床所见的AR及屠宰时所见到的鼻甲骨萎缩的比率。Bb常从暴发AR的仔猪体内分离到,但也广泛存在于无AR的猪群中。1975年宁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猪萎缩性鼻炎的平均发病率为1O.4%;1998年~2000年对甘肃省34个集约化养猪场的调查结果显示,20.58%的养猪场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其临床发病率为3.82%,血清学阳性率为14.05%;2003年~2005年期间,对贵阳市养猪场的猪群进行调查,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发病率平均达到12.1% ,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达到42.8%;2008年对贵州集约化主场的猪萎缩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存在猪萎缩性鼻炎临床病例的猪占调查总数的2.79%,不同类型猪群中均可检出阳性抗体,抗体阳性率达12.07%,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率分别为25.0O%和8.33%。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猪萎缩性鼻炎已成为危害和威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应加以重视和有效的控制。

2 诊断

AR临床症状明显,可根据病猪的特殊性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诊断。若症状不明显或该病流行不严重的猪场,则难以进行准确判断。尸体剖检对确诊AR有很大帮助,对4周龄以上死亡或屠宰年龄的猪在第1臼齿和第2臼齿问横断,观察有无鼻甲骨萎缩。x射线可对活猪进行检查,但操作困难,而且不能检出轻度病变病例。鼻甲骨病变先发生于腹侧卷曲再发生于背侧卷曲,其变化由轻度收缩到完全萎缩。严重的病例,腹侧、背侧鼻甲骨卷曲及筛骨均发生萎缩,最严重时,鼻甲骨结构完全消失。最有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骨组织的软化和萎缩,主要是鼻甲骨萎缩,特别是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进行病理解剖诊断时,可以观察到鼻甲骨萎缩卷曲变小而钝直,甚至消失,使鼻腔变成一个鼻道,鼻中隔弯曲,鼻粘膜常有粘液性或干酪样分泌物。病理组织学变化是鼻甲骨粘膜上皮细胞核浓缩,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逐渐消失。对怀疑有PAR的猪群,确诊需要分离Bb和/或产毒素Pm。主要检查鼻腔及鼻分泌物(Pm和Bb)、扁桃体(Pm)和肺(Bb)有无病菌存在。采集的病料应尽快接种鉴别培养基,经纯化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和荧光变化并进一步作生化试验和菌体型鉴定。

3 治疗

多种抗生素对治疗PAR有效果,如磺胺、土霉素、青霉素及链霉素等,Gois和Pijper等证实长效土霉素和强力霉素均可降低鼻腔感染的患病率和由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鼻甲骨萎缩程度。饲料中添加一种或多种有效抗生素对治疗PAR有益,但如长时间应用抗生素,致病菌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性,而且容易造成临近屠宰的育肥猪体内的药物残留。药物对本病的控制作用有限,它只能作为一个降低疾病严重程度的临时措施。事实上,无论选用哪种药物对本病进行控制和治疗,其作用都是暂时的抑制作用,不同的是疗效好的药物,能较快地抑制或消除本病的症状,药物停用后,其症状又会在猪群中出现。但在本病的流行蔓延期间使用药物进行控制,暂时性地预防其传染和扩散,还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

4 防治

4.1 饲养管理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属于条件性传染病,猪舍的环境对本病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药物和免疫效果的充分发挥需要有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作基础。全进全制度,降低生育母猪群年龄,隔离检疫新购入猪,调整猪群饲养密度,严格卫生防疫制度,严格通风换气制度,合理控温都对本病的控制和预防有较大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改善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与空气中的含氨量、毒素浓度和细菌浓度都与本病有关。事实上,在冬季,因为防寒保暖的原故,猪舍的门窗完全封闭,空气流通不畅,该病的发病率与夏季相比较要高;而在夏季,由于门窗开放,空气流通较好,该病的发病率便明显降低。

4.2 营养保障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比例适当是防治本病的必要条件。饲料营养缺乏可致使本病症状进一步加重尤其是维生素A缺乏。怀孕母猪维生素A和D缺乏是出生仔猪生长迟缓,在不良环境进一步导致鼻甲骨和鼻黏膜皮病变而诱发AR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鼻炎的仔猪食欲降低,从而影响日粮中钙磷的吸收致使病情加重。

4.3 免疫预防PAR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二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经多年实验证明该疫苗安全、有效,在我国预防AR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应用二联苗,临床无AR猪,全群料肉比下降0.12,饲养周期缩短17d,平均日增重提高9.55%,提高出栏率15.6%和良种率9.1%。陈斌对该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猪萎鼻二联苗后临床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免疫后临床发病率降低,平均日增重增加,平均肥育期缩短,医药费支出减少,并且免疫二次比免疫一次效果要好。

5 小结与展望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主要由支气管败血波特氏杆菌和产毒素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可推迟猪肉上市时间,并且可使感染猪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继发其他病原感染,如支原体、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造成更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迅猛发展,猪只流动频繁以及防疫技术、员工素质相对滞后,导致AR在一些猪场持续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该病对于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内应用的AR疫苗还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灭活苗或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加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灭活苗,如华中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AR疫苗都是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加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灭活苗。虽然AR的预防效果良好,但用后常会有发热之类的副反应。研究更安全高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及亚单位毒素苗对控制AR具有重要意义。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