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正确认识猪瘟的防控

2011-07-27 10:06:00来源:长沙绿叶作者:尹恒浏览:次 分享:

猪瘟又称猪霍乱(HC),曾称为古典型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的广泛性出血、梗塞和坏死等病变。但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中、低毒力HCV株感染等原因,形成了一些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的类型,致使猪瘟的流行病学、临诊表现、病理变化及危害形式和程度等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直接影响到防制对策的制定和执行,现就有关问题做一概述。

本病仅对猪有易感性,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近些年采,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多地区散发性流行,有时表现为波浪形、周期性,尤其大多表现为非典型的温和型,它们症状显著减轻,很少有急性死亡,但母猪表现繁殖障碍,各日龄猪都可出现持续感染,长期带毒、排毒,成为猪瘟病毒的持续散播源,也是造成猪瘟难以清除和清除后再次发生以至爆发的重要原因。本病除病猪、病愈猪和潜伏期带毒猪之外,更为危险的是隐性带毒猪,以及被猪瘟病毒感染的母猪娩出的死胎儿、弱仔及胎盘和分娩过程的分泌物,均含有大量病毒,它们污染环境,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等途径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温低时利于病毒的存活和散播,所以秋、冬季节及气候多变等应激因素,可致发病增加。经免疫接种的猪群仍有发病,且多不是疫苗质量和操作失误所造成。从市场购入的猪苗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繁自养。

非典型或温和型猪瘟是近些年猪瘟发生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

猪瘟病毒可在猪体内存活数月甚至终生,可持续向外排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

2.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

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儿或木乃伊胎儿、不发情或不孕等。

3.仔猪先天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

仔猪出生后不吃奶或吃奶无力,衰弱、排稀粪便,陆续死亡。也有在1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严重死亡,偶有发生先天性震颤(俗称抖抖病)。

4.免疫耐受(免疫力低下)

虽用合格的疫苗及正规的操作进行免疫,但猪瘟抗体仍在保护线以下,并时有猪瘟的发病,有时用大剂量疫苗免疫2-3次,但免疫水平仍达不到保护水平,这种情况以断奶后仔猪及生长育肥猪为多见。

一、疫苗免疫与免疫程序

C株猪瘟弱毒的研制成功,在它的保护力和安全性等许多方面的优越性能,可名列我国近些年来所用畜禽弱毒活疫苗之首,是世界公认的优秀疫苗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猪瘟的生物原性和诸多外界因素发生了某些变化,非典型、温和型猪瘟的出现,给猪瘟的免疫带来难题,目前对猪瘟免疫的要求不仅要防止猪出现临床感染,而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不出现亚临床感染,应该达到“双保护”的标准。由于影响免疫力产生的原因很多,所以应树立“免疫不是万能,不免疫是万万不能”的观念。再者制定免疫程序要考虑当地疫情、环境、生物安全状况、母源抗体和残留抗体水平、猪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所用疫苗的类型、厂家、质量,然后还有接种时间、途径、剂量以及技术操作等问题。一个免疫程序的制定应“个性化”,应是一个全面细致的作战方案和计划。我国一般地区可参照于25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1次,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仔猪断奶时免疫1次;不要在母猪配种期或怀孕期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使用细胞苗的注射剂量不低于750个兔体感染量;用组织苗时为1-2个头份。

二、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及防止

1.猪群中有带强毒猪

以繁殖母猪和种公猪危害最大,它产生的后代往往貌似健康,但可长期排毒、散毒,造成猪瘟发生;它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延绵不断后患无穷。

2.牛睾细胞存在某些问题

C株毒接种于牛睾细胞上往往毒价不够,以及多年来使用1头份为150个RID免疫剂量不足的问题。生产牛睾细胞苗所用犊牛血清还时有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的现象,它直接影响猪瘟疫苗质量和被接种猪免疫力的产生。

3.免疫程序不合理和疫苗使用不规范

主要存在母源抗体干扰,免疫时间安排不当,免疫剂量不足,在使用中不能正确规范的使用等许多问题,如疫苗未在贮运和使用前全程冷藏,使用前未检查是否为真空,注射用具未认真煮沸消毒;保证一猪用一个针头,疫苗注射到皮下脂肪层内,打“飞针”等许多看似微小,但严重影响免疫效果的问题。

4.某些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

主要是某些病毒病影响最大,如蓝耳病(PRRS),II型圆环病毒感染(PCV-2)、伪狂犬病(PR)等最为严重。含有霉菌毒素及劣质饲料、不良的饲养环境等,都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5.病原发生遗传变异

近些年,从国内外一些地方分离到的猪瘟野毒株,经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它们与石门系强毒株和C株疫苗在氨基酸和核苷酸等方面发生了某些差异,这已引起全世界兽医界的关注。但经大量试验和生产实践证实,目前我国现有的C株疫苗,对预防现今流行的猪瘟病毒仍然完全有效,无需疑虑。

6.社会整体防病意识淡薄,散毒情况严重

许多养猪场、户,粪尿横流、蚊蝇遍处、老鼠乱窜,猪贩和收购病死猪者入场串户,买卖病死猪肉并通过市场销往各地。生猪无序任意流动及多点屠宰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些现状构成了最危险和最普遍的疫源,成为猪瘟严重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

三、超前免疫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在仔猪出生后粒即注0射猪瘟活疫苗0进行免疫的方法称为超前免疫(简称超免),或乳前免疫、零时免疫等。该方法从1979年由台湾赖秀穗及法国Coieheieier等做大量试验,并进行推广应用,证实该方法可使仔猪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并迅速获得整齐而较高的抗体水平。该方法在我国应用20多年来,大多数使用单位认为效果良好,但也有些单位,尤其是近几年,有的对此方法产生怀疑和否定。据我们实践应用调查,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①胎儿通过胎盘遭受了猪瘟强毒的感染,超免前带有了猪瘟强毒,不仅导致超免失败,甚至促使猪瘟的发生。②一些免疫抑制疫病对猪瘟超免产生的干扰。③超免未按严格的操作技术去落实,而这方面的原因是较易通过主观努力来解决的。超免应在仔猪分娩时由专人执守,每娩出1头胎儿立即注射猪瘟疫苗,并编号记录时间,放入32℃左右保温箱中,于90min后放回母猪身旁吃奶,以后娩出的各头仔猪,均依次序注苗,满90min后依次放回母猪身旁吃奶。另者,产房内温度较高,稀释后的疫苗应在带冰的冰瓶中保存,3h后另换一瓶新疫苗。注射部位涂75%酒精,干燥后再刺入注苗。注苗用较细而短的如(8-9)×13号针头。猪瘟细胞苗的剂量为1-2头份,组织苗的剂量为1头份,千万不要用“猪三联苗”做超免。超免后应在60-70日龄时加强免疫1次;猪瘟严重污染地区还应在25-30日龄免疫1次。四、免疫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及处理

近些年因注射猪瘟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逐渐增多,反应率约为1%-2%;有时某些批次的疫苗反应率会更高。如发生休克型过敏反应,致死率可达30%-70%甚或更高。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疫苗中的致敏原引起机体产生IgE应答而致,这些致敏原包括猪瘟抗原、牛血清、组织细胞及佐剂等,最常见发生于母源抗体或残留抗体过高,超免或第2次加强免疫时。不同厂家、不同制剂、不同批次的疫苗和不同的猪群,发生反应率差别可能很大。超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也是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但正常量或微量的疫苗也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以休克型最为严重,它可发生闪电型猝死。一般于注苗后10min内出现抽搐、强直或昏迷,呼吸困难,不能起立,口流白沫或血沫而死亡。在20min以后发生者死亡减少。轻者呼吸困难,身体末端紫绀,皮肤苍白、呕吐、腹泻,有的眼睑、耳部水肿及皮肤出现荨麻疹,或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对休克型过敏反应要争分夺秒,立即注射0.1%肾上腺素,初生仔猪0.1-0.2ml/头,断奶仔猪0.3-0.4ml/头,30kg体重的生长猪0.5-1.0ml/头,注意不要超量,否则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迅速死亡。其次也可用地塞米松注射,仔猪用量为2-10mg/头,生长育肥猪10-30mg/头。为治疗眼睑水肿、呼吸增数等有关症状,可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及钙制剂。除外,根据情况还可给予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放置于安静、通风处,并注意保温。在注射疫苗时,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以备急救,并应于注苗后观察1h。特别注意高抗体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孕期注射猪瘟苗的母猪所产的仔猪易发生过敏反应。

五、关于紧急接种

猪经肌肉注射C株毒疫苗后,第3天即可产生可靠的免疫力,由于产生抗体快,所以可用于发生猪瘟时的紧急免疫接种。但在使用时应防止人为造成的猪瘟蔓延和交叉感染。免疫顺序应从健康猪群可疑猪群发病猪群。所用注射针头保证达到“三个一”(一次、一头猪用一枚经过煮沸消毒的针头)。参与免疫注射人员应穿消过毒的工作服和靴、鞋,注射完毕换下后进行认真的消毒。紧急接种免疫剂量:细胞苗可加倍为1头份的2-3倍量(2100,3150个RID);组织苗为2-4头份。紧急接种3天后进行带猪消毒,每天2次、连续5-7天。对病死猪做严格的无害化处理。许多实例证明,紧急免疫接种对初期发生猪瘟的地区和场、户,是一种迅速而行之有效的措施。

六、关于猪瘟的治疗

在某些中小猪场、散养户的兽医员,常提出对猪瘟进行治疗的问题,现对其方法做一归纳和评价。

1、特异疗法

用抗猪瘟血清或球蛋白,需在患病早期且要数次反复注射,费用昂贵,尤当今猪瘟常有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疗效并不理想,除对价值极为珍贵的猪种外,一般难以应用。

2、白砒卡耳

是将白砒埋藏于猪的耳部皮下的一种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猪瘟流行猖獗,当时尚无C株猪瘟疫苗可供使用,但有一孙良臣白砒卡耳治疗猪瘟有“特效的验方“流传。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相当现今的国务院)指令国家某兽医研究单位进行验证。用健康猪分组,于接种猪瘟强毒前和接种后几个不同阶段用白砒进行卡耳,结果所有各组猪均100%死亡,证实白砒卡耳法对预防和治疗猪瘟无任何效果。但是,至今仍有兽医员将其做为治疗猪瘟的”最后一招”来使用,并有的把白砒改为高锰酸钾等药物,实际是以讹传讹,害人菲浅,起到了留病养医的结果。

3.注射大剂量的疫苗

注射大剂量的猪瘟疫苗治疗猪瘟,被某些临床兽医视为“绝招”。其理论根据是对猪瘟病毒进行“干扰”,称可在某些基因位点上进行“占位”,或称“以毒攻毒”。用这种方法对在某些实际病例中也曾观察到有病愈猪,但属于”治愈“或是自身耐过?也有人对用这种方法治疗猪瘟认为注射大剂量猪瘟苗是雪上加霜,帮助感染了强毒的猪加速死亡并引起猪瘟的蔓延。由于缺乏科学客观的对比试验,所以难以得出确切的定论。

4.用抗病毒药物

常用的西药有病毒唑(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RBV)、病毒灵(吗啉胍,ABOB)等,但目前尚未证实对猪瘟病毒在某个时期起到的是何种抑制或干扰作用,尤其对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目前任何药物均无能为力。至于某些中药及不同制剂形式的兽药或与西药的复合制剂,虽据各自说明书或广告称,可治疗若干种病毒病,但均说不清治疗的机理是什么,是如何抑制或灭活体内病毒的,临床实践也显示它们不具有治疗病毒病的作用,认为应属虚假宣传、伪劣药品。迄今为止,全世界医药界尚未研制出真正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第一、二部(2000年版)尚未收入一种治疗病毒病的药物,所以且勿轻信某种化学药物包括它们的复方制剂及中药等可以治疗猪瘟。

5.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白介素-2、转移因子等,可提高免疫力,据称有助于猪瘟等病毒病的治疗,但确切疗效尚有待证实。

猪瘟病愈或耐过后,以及非典型猪瘟,即使外观健康,但也往往长期甚至终生带毒、散毒,成为引起猪瘟发病的重要疫源,治疗猪瘟往往是得不偿失,造成猪瘟的散播和蔓延,后患无穷。

七、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纵观我国几十年的猪病防制经验,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它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猪瘟的大流行。目前由于我国非典型性温和型猪瘟占据猪瘟发病的主要形式,除从增大注射疫苗剂量等方面使猪瘟达到“双保护”水平外,还要增加猪群的免疫密度达到头头不漏。除猪瘟的特异性免疫外,还应淘汰带有猪瘟强毒猪,尤其是繁殖母猪,从源头切断猪瘟的传染。控制好免疫抑制病的干扰。全进全出,做好不同层面的消毒。对粪尿、病死猪及死胎儿、胎衣等做妥善处理。优化环境条件和养殖设备,提供各不同日龄或用途的全价饲料,注意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从多方面增强猪的非特异性抗病力,以减少猪瘟的发生和危害。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