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一、病 原
病原体为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因无细胞壁,故事多形态微生物,有环状、球状、点状、杆状和两极状。本菌不易着色,可用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
本菌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生长条件要求较为严格。液体培养基含有水解乳蛋白的组织缓冲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组成。
猪肺炎支原体对自然环境抵抗力不强,圈舍、用具上的体,一般在2-3天失活,病料悬液中支原体在15-20度置36小时,即丧失致病力。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对壮观霉素、土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二、流行病学
自然病例侧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乳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病情也轻。
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很多地区和猪场由于从外地引进猪只时,未经严格检疫购入带菌猪,引起本病的暴发。哺乳猪从患病的母猪受到感染。有的猪场连续不断发病是由于病猪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断排菌感染健康猪。本病一旦传人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很难彻底扑灭。
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将含病体的分泌物喷射出来,形成飞沫,经呼吸道而感染。如给健康皮下、静脉、肌肉注射或胃管投入病原体都不能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降时较为多见。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尤以饲料的质量,猪舍潮湿和拥挤、通风不良等影响较大。如继萎望垫病常引起临床症状加剧和死亡率升高,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猪鼻支原体等。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以X线检查发现肺炎病灶为标准,最短的潜伏期为3-5天,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主要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的经过,大致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形三个类型。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病初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每分钟达60-120次。病猪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有明显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体温-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到40度以上。病程一般为1-2周,病死率也较高。
慢性型:急性转为慢性,也有部分病猪开始时就取慢性经过,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主要症状为咳嗽,清晨赶猪喂食和剧烈运动时,咳嗽最明显。咳嗽时站立不动,背拱,脖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续性的痉挛性咳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喘气)。这些症状时而明显,时而缓和。食欲变化不大,病势12重时减少或完全不食。病期较长的小猪,身体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停滞。病程长,可拖延2-3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病程与预后,视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好坏差异很大,条件好则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病死率低,条件差则抵抗力弱,出现并发症多,病死率升高。
隐性型:可由急性或慢性转变而成。有的猪只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表现症状,但用X线检查或剖解时发现肺炎病变,在老疫区的猪只中本型占相当大比例。如加强饲养管理,则肺炎病变可逐步吸收消退而康复。反之饲养管理恶劣,病情恶化而出现急性或慢性的症状,甚至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