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2011-12-08 14:47:32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浏览:次 分享: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的霉菌包括,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它们可在农作物生长和收获期间及加工后的作物上生长。猪饲料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等,偶尔还伴有其他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不但对猪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饲料和猪肉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

  1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毒害

  霉菌毒素对猪产生的毒害作用因在饲料中的含毒量、喂饲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临床反应的变化可自急性中毒症状至慢性症状。如黄曲霉毒素的毒害作用通过其免疫抑制作用增加猪对疾病的易感性,同时造成出血和消化性障碍;呕吐毒素造成猪厌食;玉米赤霉烯酮影响繁殖性能;赭曲霉毒素导致肾受损。

  1.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其他曲菌、青霉菌、镰孢霉菌和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免疫功能的抑制剂,中毒的第一个症状为采食量降低,通常约于开始饲喂后3~4 d发生。依污染的严重程度,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效率下降、生长延迟、屠体品质不佳和死亡。在20~200μg/kg的低质量浓度时,黄曲霉毒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超过500μg/kg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曲霉毒素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和死亡。即使离乳后不再饲喂含黄曲霉毒素的饲粮,但是仔猪生长受阻,饲养效果下降的情况会一直持续至上市。而且低质量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还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动物,其肝、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曲霉毒素通过干扰肝中脂肪向其他组织的输送,使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而产生斑点,同时还会干扰肝合成维生素和解毒的其他功能。

  1.2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学名脱氧雪腐镰菌烯醇,由污染小麦的雪腐镰刀菌和寄生在谷物的燕麦镰刀菌产生。对生长肥育猪而言,用含有14 mg/kg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猪,10~20 min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持续低剂量饲喂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胃食管部增生和血浆中α-球蛋白含量降低(Rotter等,1994)。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含量为0~14 mg/kg的试验中,Williams等(1998)发现,饲粮中每增加1mg/kg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在含毒量超过10 mg/kg即完全拒食。

  1.3 T-2毒素

  T-2毒素是由念珠球菌属产生的新月毒素中的一种,新月毒素已超过100种,饲粮中的含量超过0.4 mg/kg就会对动物产生中毒症状。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黏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黏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T-2毒素通过影响DNA和RNA的合成及通过阻断翻译的启动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且T-2毒素还会引起胸腺萎缩、肠道淋巴腺坏死并破坏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抑制白细胞和补体C3的生成,从而影响机体免疫机能。

  1.4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也称为F-2毒素,是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在所有的圈养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而受影响最大的部位主要是其生殖系统。较低质量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质量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后备母猪最为敏感,0.5~1 mg/kg低含量即可造成假发情、阴道脱垂或脱肛(Blaney和Williams,1991)。玉米赤霉烯酮会增加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及死产的概率,初生仔猪的存活率较差、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Vanyi,1994)。Golh(l1990)指出,饲粮中10 mg/kg的F-2毒素会延长母猪自离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降低窝仔数和增加畸形猪的数量。F-2毒素使年轻公猪性欲下降、睾丸变小和睾丸生精细胞上皮细胞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不孕及生精细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

  1.5烟曲霉毒素

  近几年来欧洲、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等地的玉米和动物饲料已遭烟曲霉霉菌毒素的污染,其中发生最多的是烟曲霉毒素B1(FB1)。对生长猪而言,1 mg/kg的FB1会降低猪生长速率8%,而10 mg/kg的FB1则可降低11%。而对肥育猪,1 mg/kg FB1即可对屠体品质造成有害的影响(脂肪厚度增加和瘦肉率降低),造成

  2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防控策略

  目前防控霉菌及霉菌毒素危害最关键的便是做好饲料的防霉和脱毒2个环节。

  2.1饲料防霉

  饲料防霉关键在于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选育和培养抗霉菌的饲料作物品种、选择适当的种植或收获技术、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运输与饲料中添加防霉剂等。但需注意的一点是使用防霉剂无法去除饲料原料中已存有的霉菌毒素,添加防霉剂仅仅只是预防未来霉菌的生长。预防饲料霉变的主要措施如下。

  1)减少污染。在采购原料时要加强检查和验收,防止霉变原料进厂,保持饲料仓库、加工运输设备干净和无污染,对生产线上有些容易长期残留饲料的部位要定期检查清理,对出现霉变和结块的饲料要彻底清理干净。

  2)控制原料含水量,保持环境干燥。一般要求饲料原料的含水不超过13%,对含水量超标的饲料原料应及时晒干。贮存饲料的仓库要干燥,贮藏时下面要垫底,上方周围要留空隙,使空气流通。对贮存较久者要定期进行水分监测,含水量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

  3)适当添加防霉剂和抗氧化剂。防霉剂可通过破坏霉菌的细胞壁或细胞内的酸抑制霉菌的繁殖生长和产毒,当饲料中的含水量高于安全贮藏含水率上限标准时可考虑添加防霉剂。目前,防霉剂使用较多的是丙酸及其盐类(丙酸钙、丙酸钠和丙酸钾),丙酸的添加量为饲料的0.3%,丙酸钙的添加量为饲料量的0.2%~0.5%。饲料中使用防霉剂主要是根据季节和水分含量来决定是否使用和用量,在秋冬季等干燥和凉爽季节,饲料水分低于11%,一般不必使用防霉剂;而水分超过12%就应使用防霉剂,饲料中水分较高及高温高湿季节还应提高防霉剂的用量。饲料的发霉过程也伴随着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氧化过程,一般防霉剂都应与抗氧化剂一起使用,组成一个完整的防霉抗氧化体系,才能有效地延长贮存期。如:鱼粉添加750 mg/kg的山道喹,对抗氧化和防霉有极好的作用。

  4)饲料的合理储存。装运饲料防止雨淋日晒。储存饲料仓库应通风、阴凉、干燥且地势高,底部要有支架隔离地面。要定期消毒、打扫和防鼠。堆放要规范,若环境温度高于10℃时,堆码高度不超过14层(袋)。料堆应与窗和墙保持一定距离,并注意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2.2饲料脱毒

  饲料发生霉变,尤其是大量的饲料原料发生霉变,全部丢弃会损失惨重,但是如果霉变很严重则应弃之,因其养分已严重流失,对于轻度霉变的饲料与原料,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脱毒处理。脱毒方法一般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酶解法和吸附法。

  2.2.1物理脱毒法和化学脱毒法 物理脱毒法主要有水洗法、剔除法、脱胚去毒法、溶剂提取法、加热去毒法和辐射法等;化学脱毒法主要是采用碱或氧化剂进行处理脱毒。上述的诸多脱毒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及对于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来说均不适用,因其操作不但困难,大批量的饲料及原料用此类方法是没法进行的,而且经化学脱毒处理后往往会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

  2.2.2酶解法

  主要是选用某些酶,利用其降解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降低其毒性。如内脂酶可断裂玉米赤霉烯酮的内脂环,而环氧化酶降解单端孢酶毒素1和13环氧组。与物理学和化学方法相比,酶的降解处理法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和影响较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饲料工业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酶不耐热,在高温易失活,而饲料成品的制作过程,尤其是压制颗粒饲料均需经过高温。二是使用酶解脱毒法成本较高,普遍难以接受。三是在利用酶降解霉菌毒素的毒性时,某些霉菌毒素需要一套完整酶系才能彻底降解其毒性,如在进行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时,部分的酶只是将其转化成了另外一种物质,而转化的这种物质仍具有毒性,需要一系列的酶才能将其完全降解成无毒物质,这一系列的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2.2.3吸附法

  即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行脱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仍是比较可行的(目前国外已普遍使用),在饲料工业及养殖业来说是一种比较常用、简便和有效的脱毒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要求既能有效地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又不至于对动物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理想的吸附剂应有吸附不同种类霉菌毒素的能力;使用量应低且有效;能在饲料中迅速均匀地混合;加工制粒、膨化和储存期间有较强的稳定性;对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及其他营养物质无吸附作用在宽pH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排出后应能被生物降解;本身应不含污染物。

  目前,饲料中脱毒效果较好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有铝硅酸盐类、有机物类(酵母细胞壁等)及其他树脂类(消胆胺等)。天然铝硅酸盐,如:沸石、蒙脱石、硅藻土和高岭土等,因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离子吸附能力,对霉菌毒素有一定的选择吸附能力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铝硅酸盐类吸附剂尤其对黄曲霉毒素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有不少体内(喂养)试验结果证实了这类吸附剂的实际效果(Rizzi等,2003),但它们对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和单端孢菌素等毒素吸附能力不足。不过通过适当的改性有可能使它具有更广泛的吸附能力。这类吸附剂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对维生素及矿物盐有非选择性吸附能力。

  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具有特殊结构,对霉菌毒素产生吸附力。试验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壁可以吸附2.7 mg/g玉米赤霉烯酮,并且这种吸附平衡可以在10 min内达到,在这一点它比铝硅酸盐类吸附剂有优势。葡甘露聚糖对霉菌毒素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Swamy等(2002)进行的猪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葡甘露聚糖对镰刀菌产生的毒素有一定的脱毒作用。葡甘露聚糖的作用方式应和酵母细胞壁的作用方式相似。酯化葡甘露聚糖(EGM)是一种新型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是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的功能性糖类。EGM有很大的表面区域,1 kg的EGM有相当于2.2 hm2的表面区域。其表面富含不同孔径的孔穴,用以大面积地捕捉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因此,EGM对多种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且吸附后的霉菌毒素不易被解离;对饲料中其他营养成分无显著负作用,还可能对动物的其他生理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广谱的具有很大潜力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除上述常见的几种吸附剂外,研究者和生产者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消胆胺和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消胆胺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一般用于肠道中吸附胆汁酸,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质量浓度。但体外研究表明:这种树脂对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有较强的吸附能力。Giuseppina等体外模拟健康猪胃肠道,研究不同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在胃肠道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胆胺可以使小肠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从32%下降到16%。PVPP是一种不溶性高分子极性多孔性两性化合物,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它可以吸附0.3 mg/g玉米赤霉烯酮。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