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

2011-12-08 14:47:32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浏览:次 分享:

目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最近几年内,我国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等地区的一些猪群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呈现多种临床类型,典型经过的者称作Glasser氏病(Glasser's Disease),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其临床特征。有的无多发性浆膜炎变化但呈急性肺炎经过,也有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的。发病年龄从2周龄至4月龄,通常多见于5~8周龄的仔猪。卫生状况良好的猪群,一旦遭遇到应激因素,往往更易爆发本病,感染过程往往也更为严重,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会很高,如发病率可达到10%~15%,病死率可达到50%。副猪嗜血杆菌是上呼吸道的常在微生物,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可以并发或继发于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病、猪瘟等疫病,使疫情复杂化,经济损失加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等病原体一起已经共同成为当今现代化集约猪场新的麻烦问题之一。

  1 副猪嗜血杆菌

  Glsser(1910)首次报道,他在患有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的病猪的渗出液中发现了这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但分离培养成功的人可能是Schermer 和Ehrlich(1922)。

  在研究早期,曾把需要Ⅹ(铁卟啉)和Ⅴ(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两种生长因子的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uis) 视为Glsser氏病的致病菌。后来,Biberstein和White(1969)证明来自Glsser氏病的病原菌只需要NAD。因此,他们提议把不需要补给X因子的嗜血杆菌在命名时加前缀“para(副)”以示区别,从而提出一个新种——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1.1形态

  副猪嗜血杆菌是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中一种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不能运动,带荚膜的菌株一般呈球杆状,无荚膜的菌株形态多样,呈杆形或丝状。经热抽提、电泳分离和十六烷三甲基溴化氨(Cetavalone)沉淀后发现,荚膜中含有多种多糖物质(Morozumi和Nicolet,1986)。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时,本菌还可形成丝状形态,并产生菌毛样结构(Munch 等,1992)。

  1.2培养和生化特征

  本菌的生长需要使用含有Ⅴ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如巧克力琼脂、Levinthal琼脂、加NAD的PPLO琼脂等。在血液琼脂上本菌在金黄色葡萄菌菌苔周边呈卫星状生长,不产生吲哚,发酵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

  当从猪呼吸道分离细菌时,可能会分离到其他不溶血、脲酶阴性、依赖NAD的类似细菌。过去,把这类细菌用嗜血杆菌“小群(minorgroup)”一词来统纳,并有C、D、E、F之别。如果进行深入详细的生化分析,即可将它们与副猪嗜血杆菌区分开。D、E、F群为上呼吸道中常在的菌群,但也可以从肺或脑组织中分离到。Moller等人(1993)在DNA同源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D和E群属于同一种,故将这两个群合并。随着研究的深入,Moller等(1996)提出了三个新种,对应于“minor group”、D+E群和F 群,这3个新种分别是小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minor),猪放线杆菌(A.porcinus)和吲哚放线杆菌(A.indolicus)。对所有来自呼吸道的V因子依赖的细菌进行16SrRNA序列比较分析后发现,副猪嗜血杆菌与吲哚放线杆菌(F群)关系最为密切,同源性达到97.4%到97.7%。两者的差别是,吲哚放线杆菌可以产生吲哚和发酵棉子糖。

  1.3血清型

  血清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各菌株的抗原性具有高度异源性。Bakos等(1952)依据沉淀试验的结果报告存在A、B、C、D四个血清型,之后,Morozumi和Nicolet报告了7个血清型(1~7),Kiestein等(1991)又增加了6个(Jena6~Jena12)。Kielstein和Rapp-Gabrielson(1992)又鉴定了5个新血清型(ND1~ND5)。为了使血清分型得到统一, Kiestein和Rapp-Gabrielson(1992)根据用特异性兔抗血清进行的免疫扩散试验结果,提出了猪副嗜血杆菌新的血清型分类体系,即保留过去已证实的血清型1~7,血清型Jena和ND合并为血清型8~15。目前,这一分型方法已被各国采纳,并明确副猪嗜血杆菌现有15个血清型(1~15)。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分离株不能被分型。

许多国家研究了本菌血清型的分布情况。在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和中国,以血清4型为优势型,血清5型也经常分离到(Morikoshi等,1990;Kielstein和Rapp-Gabrielson,1992;Rubies等,1999;;Tadjine等,2004;Cai等,2005)。澳大利亚和丹麦流行的是血清5和13型(Blackall等,1996, 1997;Rafiee和Blackall,2000;Angen,2004)。

  1.4 毒力和毒力因子

  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迄今尚未搞清。血清学分型通常要考虑到与毒力的关系。用血清5、10、12、13和14型菌株经腹腔途径感染SPF猪,其发病和病死高峰集中在4d之内,因此认为,它们强毒血清型;血清2、4和15型引起多发性浆膜炎,无死亡,为中毒力型;剩下的血清型(3、6、7、8、9和11)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为无毒血清型(Kielstein and Rapp-Gabrielson, 1992;Amano 等,1994)。从病猪呼吸道和其它部位分离到菌株,血清型别相似,有血清2、4、5、12、13和14等型。北美地区血清型流行状态的调查结果表明,呼吸道以外部位分离到的菌株,血清型主要是1、2、4、5、12、13和14,以及许多还不能分型的。来自健康猪上呼吸道的,主要是血清3型和不能分型的。

  众所周知,巴氏杆菌科成员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毒力因子如荚膜、菌毛、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等。但是,副猪嗜血杆菌是否就产生这些毒力因子,以及它们与本菌的毒力是否有关,目前还知之甚少,彼此矛盾之处颇多。

  有人运用人工感染试验研究了荚膜与毒力的关系。据Little和Harding(1971)以及Morozumi和Nicolet(1986)报道,从健康猪鼻腔和病猪病料中获得的菌株,带荚膜的并不多。

  Munch等(1992)证明,副猪嗜血杆菌在体内传代后能够生成菌毛样结构,但其致病作用不清楚。

  LPS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但是,Zucker等(1996)又未发现强毒株的LPS与无毒株的LPS有明显的差异。同样,Miniats等(1991)发现,用含有LPS和OMP抗原的菌苗免疫动物,仅是有OMP抗体的猪才能抵抗强毒菌的攻击。这些事实似乎表明,LPS不是副嗜血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后,Amano等(1997)进一步研究了LPS的致病作用,他用血清5型菌株接种动物后发现,血流中LPS抗体的出现与血栓形成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关。现已清楚,副猪嗜血杆菌的LPS具有与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相似的活性(Raetz和Whitfield,2002)。

  应用SDS-PAGE技术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OMP)具有2个完全不同的生物型:生物1型和生物2型。由健康猪鼻粘膜分离到的菌株表达生物1型OMP,其分子量一为约68Kda,另一在23~40KDa之间。由Glsser氏病病猪分离到的菌株通常含生物2型OMP,其以约37KDa的优势蛋白为特征。后来,Oliveira和Pijoan(2004)通过全菌蛋白组分计算机分析证实了这些发现。

  副猪嗜血杆菌的另一个毒力因子可能是神经氨酸酶。Lichtensteiger和Vimr(1997)发现,90%以上野毒株产生神经氨酸酶。该酶在本菌的对数生长期末期开始表达。神经氨酸酶的作用是通过酶解而暴露为本菌定植和侵入宿主细胞所必需的受体。宿主的防御系统也可因降低粘蛋白黏性而遭到破坏。

  与毒力有关的毒素,至今尚未发现。Schaller等(2000)也排除了副猪嗜血杆菌具有产生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RTX(Apx)毒素相关的毒素的基因。

  Blackall等(1997)运用多座位酶电泳(multilocus enzyme electrophoresis,MEE)技术试图分析呼吸道以外分离株与呼吸道分离株之间的区别。结果是,他们不仅揭示了不同来源菌株间的巨大不同点,而且发现了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间的巨大差别,研究人员把它们分为2个MEE主群,但是,也没有发现菌株分离部位与MEE群之间的关系。

  Hill等(2003)运用差异RT-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研究了菌株1185(血清5型)的毒力。该菌在与急性病例相似的40℃高温条件下生长后,作者发现有7个基因在表达,它们分别与fadD(脂肪酰基辅酶A合成酶)、apaH(二腺苷四磷酸)、pstI(磷酸转移酶体系酶Ⅰ)、cysK(半胱氨酸合成酶)、StD(Na+和Cl-依赖离子转运蛋白)、HSPG(哺乳动物基底膜特异的肝素硫化物核芯蛋白前体)和PntB(吡啶核苷转氢酶)基因同源。15个血清型都有相同的表达。它们与毒力因子的关系尚在研究中。

 1.5 分子生物学分型

  基因分型的方法已被用于副猪嗜血杆菌菌株的分类。此类方法与血清分型法比较,特征比较明显。通过鉴定菌株DNA图谱后发现,某些DNA图谱可能与毒力有关联,如由全身感染分离到的菌株与非致病性菌株截然不同,前者各菌株间同源性相当高(Oliveira等2003)。

  Smart等(1988)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法(REE)研究了SPF猪群和常规猪群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布情况,在绝大部分SPF猪群,都可以发现相似图谱的菌株,而常规猪群菌株的图谱十分复杂。发病场病猪体分离到的菌株,其图谱亦相似,但与同一猪群由健康猪鼻腔分离到的菌株图谱不同。

  基于重复元件的PCR(repetitive element based-PCR,rep-PCR)技术也被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分型。该法先通过ERIC(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引物扩增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再经电泳分离来揭示特异基因组图谱。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即使是相同血清型的菌株也可分辨出不同的DNA图谱。研究发现,能致死病猪的菌株并不多,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DNA图谱(Versalovic等,1991,1994;Woods等1993;Rafiee等,2000;Oliveira等,2003)。

  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分型的另一种方法是PCR限制性酶切电泳长度多态性试验(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ELP)。运用这种方法分析tbpA(一种编码运铁蛋白结合蛋白的基因),从15个血清型的标准菌株分出了12个不同的DNA图谱,其中血清5、12、14和15型标准菌株的限制性多态图谱相同。在鉴定101个野毒株时,发现了33个RELP图谱,其中有10个与标准菌株的相同。未发现血清型和RELP谱型间的相关性(Redondo等,2003)。

  2 发病机理

  副猪嗜血杆菌最初的定植部位是否就是上呼吸道,迄今尚无定论。Vahle等(1995)经鼻感染5周龄CDCD仔猪,发现接种后36h可从血液、鼻腔和气管内分离到接种物,在肺和血液涂片中不易发现病菌,也没有从扁桃体中分离到。Amano等(1994)用血清1、4和5型菌株经鼻接种于猪后,则从鼻腔和扁桃体中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Segales等(1997)报道在气管内接种后,常可从扁桃体和气管拭子中分离到接种物。2001年Kirkwood等则报道了从染猪鼻腔拭子中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的结果。

  造成副猪嗜血杆菌侵及全身的因子,尚未被大家公认。Vahle等(1997)证明,能从鼻腔中段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的猪常伴有急性化脓性鼻炎和黏液纤毛细胞(mucocilliary cell)消失。作者还提出,这些粘膜的改变有助于副猪嗜血杆菌的侵入以及到达血流。但是,无论是通过电镜还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均未能在纤毛消失和粘膜细胞变性的部位找到副猪嗜血杆菌。

  Brockmeier(2004)证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ronchiseptica)是造成副猪嗜血杆菌在上呼吸道定植的诱因,其情形与猪萎缩性鼻炎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作用相似。

  3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多是因从感染性猪群引进带菌猪而带进致病性菌株。各年龄猪均易感染,都可爆发本病。同样,一旦抗原性不同的新的强毒菌株侵入猪群,也可以引起疫病爆发(Oliveira和Pijoan,2002)。

  在感染性猪群中,母猪是病菌的储主,无论是致病性还是非致病性菌株,仔猪都是在哺乳期被感染的。但是事实上,母猪的带菌率并不高,因此被感染的仔猪也只是一小部分。被感染的小猪可因感染而产生免疫力,但以后也可能成为亚临床带菌猪。未被致病性菌株感染的仔猪,可从母源抗体获得保护。到5~6周龄断奶时,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可因断奶因素的影响而致使亚临床带菌猪数量增加,那些在哺乳期没有接触过致病性菌株的猪只开始发病。因此,本病的临床症状通常在5~6周龄时即断奶之后出现。

  4 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感染部位有关。Hoefling(1994)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Glsser氏病(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败血症型(无多发性浆膜炎)、急性肌炎型(myositis acuta ,见于咬肌)和呼吸病型。

 各型临床表现,其绝大多数都是非特异性的。病程呈最急性或急性经过。发病猪通常是十分健壮的猪。最初的症状是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和食欲减退,接着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降、跛行、共济失调、发绀、卧地不起等症状。有的病猪衰竭而死。

  引起发烧的细菌和病毒有很多种,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放线杆菌、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猪鼻支原体、流感病毒等。对于这些需要通过鉴别诊断加以排除。

  5 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意义不大。确诊病性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

  5.1 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变化是在腹膜、心包、胸膜或关节面出现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组织学检查这些炎症部位可见嗜中性白血细胞和巨嗜细胞浸润。在重剧病例如脑膜炎、栓塞性脑膜脑炎,伴有脑脊液增多。肺部病变不典型。败血症病例可在肝、肾和脑等器官表面见到出血斑(点),同时血浆中内毒素含量增加,各器官出现纤维素凝块。伴有发绀、皮下水肿和肺水肿的急性败血性病例不多见,也见不到典型的浆膜炎症表现。

  5.2 病原分离

  从病料分离副猪嗜血杆菌,通常在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液琼脂上进行,目的是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提供NAD。也可以选用巧克力琼脂或者加有NAD的PPLO培养基。培养时间通常需要24~48h。本菌为难于培养的微生物之一,尤其是从病料中分离时,常常受到杂菌的干扰。解决的办法,一是采用稀释培养法,二是在培养基中加林肯霉素和抗菌肽。由于本菌为上呼吸道常在菌,因此,必须注意由呼吸道分离到本菌并不一定代表发生了全身性感染。但是,当在脑和关节内检出副猪嗜血杆菌,其诊断价值就不容置疑了。另外,当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样细菌时,必须对其作细致的生化鉴定,将之与其它不溶血的NAD依赖细菌如吲哚放线杆菌、猪放线杆菌和小放线杆菌等区别开。

  5.3 血清定型

  如上所述,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已经根据特异性兔抗血清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确定了15个血清型(1~15)。最近,还有人对不同的血清学分型方法[免疫扩散试验(ID)、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协同凝集试验(CA)]进行了比较研究(Río等,2003;Tadjine等,2004;Turni和Blackall,2005)。

  Turni和Blakall(2005)比较了ID和IHA检测野毒株的结果后发现,IHA产生比ID更多的不可分型菌株,前者达44%,后者为41%。Del Rio等(2003)和Tadjine等(2004)的研究则认为,最适合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分型的方法应该是IHA,因为IHA减少血清学不可分型的百分数至少比ID或CA低10%。其他学者详细分析了Del Rio和Tadjine等的研究结果后发现,他们的研究方法有缺陷,即所检测的菌株没有一株是国际认可的标准菌株,所采用的抗原提取技术也没有经GD试验校正。因此,他们的研究结果受到质疑。

  分离菌株不可定型的原因,可能是其所含型特异抗原的数量不足,也可能是至今尚未被认知的血清新型。ID和IHA分型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所用的可溶性天然抗原都是用于ID的。因为,IHA试验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红血细胞,其结果是把沉淀抗原当凝集抗原使用,从而使IHA试验的敏感性比ID试验提高了3000倍(Mittla,2003)。

  5.4 抗体检测

  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血凝(IHA)试验和ELISA试验都可用于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抗体。急性病例经过一周的病程即可检出抗体,但都有较明显的型交叉反应性。Takahashi等(2001)作了免疫接种试验,他通过CF试验检测抗体滴度,其结果在二免后19d呈现阳性滴度。研究发现,无论是用超声粉粹的还是用加热煮沸的菌体作包被绵羊红细胞的抗原进行IHA,无论是用煮沸细菌的上清液还是用酚:水热抽提物透析液作抗原进行ELISA,都只能获得不稳定的阴性结果,特别是在检测免疫动物时。因此说,这些试验不宜用于检测免疫保护反应。但是,如果改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全菌体作抗原进行ELISA试验,则可用于研究母猪的抗体滴度和仔猪的疫苗接种反应。

5.5 分子生物学方法

  这类方法中,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是寡核苷特异性捕捉平板杂交试验(OSCPH,oligonucleotide-specific capture plate hybridization),其敏感性很高,为102CFU/mL纯培养物。问题是不容易获得纯培养物。因此,又建立了一种能直接鉴定病料中副猪嗜血杆菌的PCR方法,其敏感性亦达102CFU/mL。而且,可以用于检测已灭活的病菌。然而,这两种方法对吲哚放线杆菌都可以呈现弱阳性反应。由此,Oliveira和Pijoan(2004)推荐这两种方法只用于检测呼吸道以外的副猪嗜血杆菌,因为吲哚放线杆菌是上呼吸道中的常在菌。

  5.6免疫组化诊断

  由于杂菌滋长而使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异常艰难,因此有人推荐用免疫组化法(IHC)来诊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IHC的优点是,即使副猪嗜血杆菌已被巨噬细胞杀灭而遗骸于胞浆中,也可轻易地被检测到。

  问题是本方法中所使用的多克隆抗体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交叉反应(Segales等,1997)。

  6 治疗和预防

  与其它疾病一样,卫生恶劣、营养不适和管理不当等诱因都可以促进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无序转群,以及在同一圈内饲养不同年龄的猪只,更是促成本病暴发的诱因。

  6.1 抗菌素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用抗菌素治疗。治疗要求尽早尽快,症状一旦出现即应经胃肠外途径给药。用药剂量因症而异。对于Glsser氏病,由于病原进入组织和脑脊液以及侵害关节,用药剂量一定要大。

  用什么抗菌素,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有关本菌抗药性的报道不多、瑞士分离到的所有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青霉素和恩氟沙星均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磺胺嘧啶和TMP+磺胺嘧啶都有抗性(wissing等,2001)。丹麦菌株对所测抗菌药物(氨苄青霉素、头孢替福、环丙沙星、红霉素、氟苯尼考、青霉素、壮观霉素、四环素、硫粘菌素、替米考星、TMP+磺胺甲基异恶唑)都十分敏感(Aarestrup等,2004)。

  6.2 免疫预防和疫苗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来控制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能比较实用些。虽然对本菌的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何在还不清楚,但确实存在型特异性的免疫力。所用疫苗可以由厂家购买,也可以制作自家菌苗。在自家菌苗控制疾病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制苗菌株的血清型,也要重视制苗菌株的其他因子。因为从一头猪可以分离到强毒至无毒的各种菌株。由此推荐:最好使用由脑内分离到的菌株来制备自家菌苗;否则,如果用从关节和身体其他部位分离到的菌株制苗,免疫效果会变差,而用肺内菌株制备则可能几乎无效。其原因如前所述,不同部位来源的菌株有非常高的异源性(heterogencity)。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的多样性和大比例的不能定型的分离物的存在,迫使人们在努力寻找能够产生交叉保护力的疫苗。Miniats等(1991)曾经试图使用含有高致病力或低致病力菌株的菌苗来诱导交叉保护性免疫反应。结果是,抵抗同源性和异源性菌株的交叉保护作用只有用毒力菌株制备的菌苗才能得到,低致病力菌株制备的菌苗接种的猪,仅能保护同源菌株的攻击。Rapp-Gabrielson等(1997)在研究血清2、4、5、12、13和14型间的交叉保护性时发现,除了血清12型制备的单菌和血清2、12型制备的二价苗外,其他型都能对同源菌株产生保护;用血清4型制备的菌苗,可以保护血清5型的攻击;用血清4、5型制备的二价菌苗,可以抵抗血清13、14型的攻击(仔猪病变的严重性和病死率明显降低)。该作者还进一步研究了血清12型菌苗对同源菌株的保护性反应。血清12型有12a和12b两个亚型,分别以之制备菌苗来免疫猪发现,以12a制备的菌苗不能产生同源性保护,而用12b免疫,则能产生显著的同源性保护。这些事实表明,尽管血清12型菌株都是高致病性的,也能产生相似的OMP和LPS,但菌苗中所表达的保护性抗原肯定是有所不同的。Takahashi等(2001)研究了血清2和5型之间的交叉保护性,证明单价菌苗免疫不能产生交叉保护,但用其二价菌苗免疫,然后用致死量的2、5型菌株分别攻击,双双都能获得保护。Bak和Riising(2002)研究了血清5型+DiluvacForte佐剂菌苗的保护性,仔猪在5周龄和7 周龄接种菌苗后,所产生的保护力不仅能抵抗血清5型同源菌株的攻击,而且对血清1、12、13和14 型等异源菌株的攻击也都能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

为了预防仔猪发病,可以让仔猪小剂量地感染致病性菌株。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在自然状态下,猪群中很少有猪定植有致病性菌株;细菌早期定植于仔猪后,仔猪不仅可因有母源抗体而免发全身性感染,当母源抗体减少时仔猪能获得主动免疫反应。有人通过田间试验证实了这种假设,即仔猪在5日龄时经口接种7×103CFU强毒活菌,感染猪的病死率比对照猪降低了2.88%。但要切记:感染有PRRS病毒的猪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疫苗接种的另一个问题是用苗时机问题。有学者不同意疫苗接种影响自动免疫的观点。他们证明:对母猪仔猪接种疫苗同样有效,认为初乳抗体不能干扰疫苗效果。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如果母猪什么都不接种,只是仔猪接种疫苗,结果无效。因此,为了保证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都能对疫苗接种产生免疫反应,有必要重视设计疫苗接种的策略。Oliveira和Pijoan(2002)证实,母猪分娩前免疫产生的乳汁免疫以及断奶仔猪的疫苗接种和再接种都能够提供必要的保护作用。

  7 结论与建议

  在过去的数年中,虽然人们愈益重视了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研究,但至今仍有许多问题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特别是对毒力因子的检测、毒力因子的作用机理、诊断方法的改进和新型广谱疫苗的研发等,需要格外重视加以研究。

  在我国,在注视PRRS病毒、PR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等疫情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副猪嗜血杆菌的并发或继发感染(帮凶)作用。尤其在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大型猪场,更应汲取国外的经验教训,更加重视副猪嗜血杆菌的潜在危害性。在疫苗研究过程中,要根据我国猪场疫情的特殊性,要着手研制副猪嗜血杆菌多价苗,还要开始研制预防多种疾病的联苗。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