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猪生产日益规模化、集约化、良种化,大大提高了养猪业者的劳动生产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养猪环境的恶化,猪病频发,而且日益复杂,疾病变得越来越难治疗。疾病给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效益的制约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猪群疫病频发难治的主要原因
许多专业人士认为,近年来猪群疫病频发且难治的根本原因是动物的免疫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引起免疫力低下,免疫应答消失,造成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交差混合感染增加,使猪群疫病表现得更复杂,更难治。有许多因素抑制了动物的免疫功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病毒性、细菌性疾病造成猪群的免疫抑制
病毒性、细菌性疾病会破坏猪机体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骨髓细胞,进而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如猪蓝耳病、附红细胞体、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弓形体、口蹄疫等使猪成为亚健康状态,一旦出现应激就要发病,即使注射过疫苗也达不到应有的抗体高度,虽然注射过疫苗,但抗体高度维持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2. 饲料造成猪群的免疫抑制
饲料中的维生素及许多营养成分的缺乏, 营养不良或猪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都会降低抗体免疫应答能力。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D、E、B和多种微量元素和全价蛋白质时, 更能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反应明显受抑制。黄曲霉菌、赤霉菌慢性中毒,都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使猪抗病力下降,产生免疫抑制,造成疾病多发。
3.抗生素造成猪群的免疫抑制
长期把多种抗生素药物加入饲料中,不但容易造成产品污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还会使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某些细菌发生变异,分泌某些酶类,使抗生素失活,并可以将耐药性由非病原菌群传给病原菌群,使抗药性菌群进一步扩大,发生疾病后,治疗十分困难。这都是抗生素造成猪群的免疫抑制惹的祸。
4.应激因素造成猪群免疫抑制
猪群受到应激源和环境温度、湿度、饲养密度、断齿断尾、转群等刺激后, 猪只处于强应激状态, 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及其活性受阻, 从而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 导致机体免疫抑制。
二、防控对策
能影响猪体免疫状态的因素都是应激因子,全方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提高猪体免疫力是预防免疫抑制综合症的基本原则。
1、正确使用疫苗
虽然国外已有商品化的猪蓝耳病活疫苗和灭活苗,但在实际生产中疫苗的免疫效力是很不确定的,疫苗的安全性令人担忧。
2、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
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接触感染机会,尽可能地降低猪群的感染率。
3、作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它疫病
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猪场应作好猪瘟、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的控制,尤其是应最大的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净化猪群猪气喘病,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4、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和选用合理的消毒剂
采取采用科学的消毒方法, 能使机体对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提高, 且维持时间更长。每周进行1 次舍外卫生大扫除和环境消毒,带猪消毒要按猪群的不同日龄定期开展。要合理选择消毒药,同一类消毒药不能长期使用,应按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药交替使用,选用无免疫抑制作用的复合有机碘或复合醛类消毒剂,有效减少猪舍内的病原积累。
5、消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饲料中霉菌毒素多以人们肉眼难见的形式存在,因此在霉菌的防治方面,要采取综合措施,以防为主,如已发生霉变的,最好采用保健方法,饲料中添加脱霉促生长产品“大壮素”,在脱霉去毒的同时,补充霉菌及其毒素造成的营养损失。
6、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应激和各种疾病发生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增强免疫功能的重要手段。要尽量减少猪群的应激,尤其是减少奶猪与断奶仔猪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2%的“护仔康1号”,可有效的减少仔猪断奶应激。在预防接种前后24 小时内不改变饲料品质、不进行转群、断齿断尾、减少意外惊吓。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勤换垫料。接种前后10天内,在饲料中添加1%的“促免1号”,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应激反应。
7、合理进行保健,提高机体自身体抗力
合理进行保健,提高机体自身抗病力。长沙绿叶公司的产品通过营养调控缓提高猪群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断奶猪的采食量,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以提高猪群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修复受损的肝肾等实质器官,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三、小结
总之, 猪病防疫理念必须从单纯依靠疫苗药物防疫保健的习惯思维, 回归到以恢复和提升猪自身健康活力为根本和前提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纠正防疫道路中的迷失, 找回健康的本源。
附:保健养猪饲养程序
母猪篇:
后备母猪
保健目的:促进后备母猪性成熟和体成熟,使其适时发情,多排卵;促进生殖器官如卵巢、子宫、乳腺组织的生长发育,为其以后繁殖性能的发挥打下良好基础;
保健方案:从6月龄开始至配种后10天,将牲命1号按1.5%比例加入饲料拌匀饲喂。
妊娠母猪
保健目的:充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器官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抗病力。
保健方案:产前45天开始,将牲命1号按1~1.5%比例加入饲料中拌匀饲喂
哺乳母猪
保健目的:缩短母猪自身(特别是子宫)修复的时间,子宫复旧程度高;母猪泌乳量增加,仔猪断奶重大,成活率高,母猪哺乳期失重小。
保健方案:将牲命1号按2%比例加入饲料拌匀饲喂。
仔猪篇:
哺乳仔猪
保健目标:预防初生乳猪腹泻;增强仔猪体质,提高成活率;预防细菌、病毒性的疾病发生。
保健方案:用护仔肠安有效改善哺乳仔猪肠道的微生态菌群、保护肠绒毛、补充电解质。灌服5g/次,第一天两次,第二天一次,极少数未康复的第三天再用一次。
断奶仔猪
保健目标:减少断奶时的各种应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提高成活率;预防断奶后腹泻及呼吸系统疾病。
保健方案:断奶后在饲料中添加2%的护仔康1号,饲喂15天;接着在饲料中添加2%的护仔康2号,饲喂15-20天。
肥猪篇:
育肥猪
保健目标: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增强体质,改善体形,提高免疫力,缩短出栏时间。
保健方案:30-75公斤,饲料中添加0.4%大壮素+0.2%小太素;75公斤以上,饲料中添加0.2%大壮素+0.2%小太素;或直接在饲料中添加0.5%的大莊素。
育肥阶段重点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1%的康喘1号,进行气喘病的保健护理。
免疫接种篇
保健目标: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促进生长;消除免疫应激,防止免疫失败,增强疫苗免疫效果。
保健方案:长期在饲料中添加0.25%的促免1号;或注射疫苗前10天和后10天内,将本品按1%添加到日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