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猪鞭虫病与蛔虫病病例解剖与防治措施

2012-05-29 00:00:00来源:网络作者:浏览:次 分享:
  故许多猪场兽医人员对肠道内寄生虫病,特别是猪鞭虫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缺乏足够认识,易延误诊疗时机而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笔者仅2011年就分别在上海、浙江与四川接诊到三起猪鞭虫感染所导致的猪群出血性腹泻、死亡的病例,现将其中一例报道如下。

  1 发病状况

  发病猪场位于四川,建于2009年,采用两点式饲养管理模式,仔猪断奶后转移到育肥场。育肥场采用发酵床饲养,以木屑为垫料,猪舍启用至今尚未彻底更换垫料(图1)。据猪场方介绍:该育肥场有900多头猪只,自2011年11月起,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先后出现顽固性腹泻,食欲不振,后期部分猪只呈现出血性下痢,有的突然死亡。发病期间,恰逢冬季,猪舍内温度较低(5~10℃),但垫料表面温度较高。发病率超过50%,前后死亡50多头。曾使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泰乐菌素、金霉素及乙酰甲喹等药物进行拌料或肌肉注射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故将部分发病猪作淘汰处理或提前上市。

鞭虫病与蛔虫病病猪图1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表现为顽固性腹泻,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消瘦,严重脱水(图2),粪便初期呈灰色水泥样,后期粪便中含有不同比例的暗红色或红色血液(图4),有时含有脓样黏液(图5)。病程长的猪有轻度贫血,而急性病例中猪只膘情较好,后躯常被血便污染,在急性出血性下痢后常发生急性死亡(图3)。

鞭虫病与蛔虫病病猪图2

鞭虫病与蛔虫病病猪图3


  3 病因诊断

  临床诊断:导致生长育肥猪顽固性出血性下痢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回肠炎、猪痢疾、猪鞭虫病等。从本病例的诊疗过程看,本场兽医已尝试使用泰乐菌素(对急性回肠炎有效)与乙酰甲喹(对猪痢疾有效)进行治疗,但效果均不佳。假若不存在严重药物耐药性的问题,应重点考虑猪鞭虫病的鉴别诊断。

  剖检诊断:分别剖检急性死亡猪只与病程长的瘦弱猪只,发现如下病理病变。肺脏有充血,轻度间质性肺炎,肺尖叶与心叶有“实变”(实变面积占肺脏表面积的25%左右);肝脏表面散布很多大小不一的乳白色斑块,即:“乳白肝”(图6);小肠内发现几条蛔虫成虫;盲肠与结肠的浆膜与黏膜下层散布很多圆形干燥的包囊样结节(图7,图8);盲肠与结肠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呈卡他性炎,内容物呈灰黄色(图8)或暗红色(图9),其内有大量的细长的乳白色鞭虫,长约20~60mm,直径约0.5mm(图9,图10)。

鞭虫病与蛔虫病病猪解剖图2

鞭虫病与蛔虫病病猪解剖图3

  实验室显微镜检查:从粪便中发现具有腰鼓状特征的猪鞭虫虫卵,但未发现痢疾密螺旋体。

  从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剖检病变及虫卵检查等几个方面可推断,本场的保育猪与生长育肥猪的顽固性腹泻与出血性下痢是由猪鞭虫病与蛔虫病共同感染所致,但以猪鞭虫的危害为主。同时,存在中等程度的支气管肺炎(可能由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等感染所导致)。

  4 治疗措施

  根据本次疫病的诊断结果,本场猪群两点式生产模式及垫料饲养的实际状况,对猪群采取如下措施:

  ①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对空栏期的发酵床垫料进行彻底翻动后堆积发酵两次,每次5~7天。增加对发酵床垫料的带猪翻动频率(每天一次或两天一次),彻底翻动,通过垫料发酵降低垫料中虫卵的数量。

  ②对发病猪标本兼治:将发病严重的猪只特别是便血的猪只进行隔离以单独护理,饲喂液体饲料或青绿饲料;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0.3mg/Kg体重,用药一次);肌肉注射止血敏(酚磺乙胺,10mg/Kg体重,每日一次,共使用1~2次)对肠粘膜止血;对食欲不振的猪只肌注胃复安(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mg/Kg体重,每日一次,食欲转好后停止)以刺激食欲;另外,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或碳酸氢钠,以调节猪只的电解质平衡,防止酸中毒。

  ③群体投药治疗:利用伊维菌素预混剂350g(有效浓度为0.6%) / 吨饲料与氟苯诺® 600g(5%的氟苯达唑,比利时杨森公司)/ 吨饲料或芬苯达唑预混剂1.5Kg(有效浓度4%)/ 吨饲料,连用7~10天,治疗猪鞭虫病与蛔虫病;同时添加泰农40(8.8%磷酸盐泰乐菌素,美国礼来公司产品)1.25 Kg /吨饲料,连用10~14天,用于防控支气管肺炎。

  ④调整驱虫策略:按照方案③中的药物配伍与剂量对6周龄、12周龄、18周龄的猪进行驱虫,每次用药7天,共驱虫2~3次,同时加强对转栏前怀孕后期母猪的驱虫工作,如转入产房前的体表清洗工作等;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后,第1天新增死亡12头,之后两天逐渐稳定,第4天后再无新增病例,猪群恢复正常。

  5 讨论与小结

  5.1发酵床养猪模式与猪鞭虫病、蛔虫病防控

  发酵床养猪模式是近年来从日本、韩国等地引进的一项所谓的新型养猪技术,又称“生物环保养猪法”[2]。其利用锯末、稻壳等作垫料建成发酵床,添加商品化有益微生物,通过猪只翻拱与人工翻动,使垫料掩埋猪粪尿,粪尿经微生物发酵后,被分解、转化,从而达到养猪无污染、零排放、绿色、环保等目的。在严峻的环保压力与商家大力推动下,发酵床养猪模式在一些地区推广的“红红火火”,但经过几年运转之后,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很多猪场的发酵床项目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问题包括:建设资金与后续劳动力投入(翻动垫料)过大、无法正常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及采用抗生素对猪群进行定期保健与治疗、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压力增大等等。该法是依靠垫料在堆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消灭病原菌或寄生虫虫卵,但在实践中,很多猪场在空栏期未对垫料进行充分的堆积发酵或堆积发酵过程中垫料内部的温度仅有40~50℃,无法彻底消灭寄生虫虫卵,故达不到通过全进全出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的目的。早在1987年,日本学者藤原三男等人就报道:“发酵锯末猪舍”内的猪只寄生虫病特别是鞭虫病爆发率显著增加[3]。目前我国也有多篇发酵床养猪模式下肠道寄生虫爆发的病例报道[4]。据Burden等人报道:对粪污进行堆积发酵(发酵物内部温度约55˚C)可显著降低粪污中猪鞭虫卵与蛔虫卵的数量[5],故对于发酵床养殖条件下肠道内寄生虫感染压力大的问题,笔者作如下建议。第一:猪群出栏后,对垫料深翻后堆积发酵,确保发酵温度在60℃以上(表面深度20cm处),并维持5~7d,然后将堆积的发酵床垫料外翻,进行第2次堆积发酵,从而达到充分杀灭寄生虫虫卵的目的;第二:对于感染压力较大的猪群,应及时调整驱虫程序,自猪群转至保育阶段起,每6周驱虫一次,共驱2~3次,药物与剂量可参照前述方案。第三:从肠道寄生虫危害严重的发酵床猪场引种时,猪只到场后的隔离检疫期间应加强驱虫工作。

  5.2 猪鞭虫病与其它出血性下痢病因的鉴别诊断

  本病例是由猪鞭虫病、蛔虫病混合感染所导致的,但以猪鞭虫病为主导,导致顽固性腹泻与出血性下痢。猪痢疾、急性回肠炎、鞭虫病是导致生长育肥猪出血性下痢的主要因素[6]。临床上均表现为出血性下痢,食欲下降,对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严重时皮肤苍白、贫血,甚至急性死亡,常易混淆。兽医人员曾将本案例误诊为猪痢疾或急性回肠炎。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从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等方面对三者进行鉴别诊断。

  第一:因出血部位不同,粪便颜色与形态常有一些差别。急性回肠炎粪便多呈煤焦油样、褐色;而猪痢疾粪便多呈红色,常夹杂纤维素性伪膜碎片,有恶臭。鞭虫病粪便颜色、形态与猪痢疾很相似,且常与猪痢疾等病原混合感染,难与之区分。

  第二:从药物治疗效果来看,大环内酯类(如: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截短侧耳类(如:泰妙菌素、沃尼妙林)对急性回肠炎与猪痢疾均有一定效果,而痢菌净(乙酰甲喹)只对猪痢疾效果较好,而对急性增生性肠炎无效。鞭虫对氟苯达唑、芬苯达唑等抗寄生虫药物敏感。

  第三:三者病变部位与病变不同。急性回肠炎时回肠、盲肠与结肠呈现增生、肥厚、出血等病变,病变部位主要在回肠,肠道内常有血块;急性猪痢疾剖检时常见盲肠、结肠粘膜潮红、出血、水肿,有时覆盖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而回肠无病变;鞭虫病肠道病变主要在盲肠与结肠,后期大肠内有肉眼可见的乳白色细长鞭虫(图9与图10)。

  第四:实验室确诊。猪痢疾可对结肠粘膜作抹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发现痢疾密螺旋体即可确诊;猪鞭虫虫卵呈特殊的腰鼓形状;而回肠炎须利用PCR或血清学方法进行确诊。

  5.3 猪鞭虫病与蛔虫病的流行状况与经济损耗

  据Kennedy等人在1988年的全国普查发现:蛔虫病与鞭虫病是美国猪群中感染率最高的两种肠道寄生虫病,鞭虫病的感染率高达45%[7]。据多项调查,目前我国小规模猪场或散养户的蛔虫的感染率高达86%,鞭虫病的感染率高达52%[8];但规模化猪场的设施设备较先进,多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大幅降低,其危害也逐渐被行业内人士所忽视。据Weng YB等人[9]于2000~2002年间对广东地区规模化猪场的3636头猪只的肠道寄生虫病调查结果发现:鞭虫病的感染率为5.7%,蛔虫病的感染率为5.2%,猪鞭虫是感染率最高的肠道线虫。但我国目前尚缺少全国范围内猪鞭虫与蛔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鞭虫与蛔虫感染后临床症状严重与否与感染剂量及是否存在细菌性继发感染有关[10],在很多病例中,鞭虫与蛔虫感染猪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但对猪只生长速度与饲料转化率会产生严重影响[11]。

  5.4 猪肠道内寄生虫的监测与防控

  目前我国很多规模化猪场已经建立了重大传染性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等)的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案,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策略。但大多数猪场未对肠道寄生虫疾病进行监控或对其防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鞭虫病与蛔虫病在多个猪场爆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笔者建议:猪场可以每年两次采集猪群的粪便进行实验室虫卵检查或通过屠宰场的脏器病变检查(如:蛔虫病的“乳斑肝”)来评估猪场现有的驱虫策略的是否合理。虫卵检查成本低,简单易操作,值得在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建有疫病监测实验室的规模化猪场推广。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