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原则
树立主动免疫(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只体质)和被动免疫(免疫接种)并重的观念,采取综合措施,做好饲养管理、基础免疫、消毒和保健等四方面工作,以有效防控规模化猪场的疾病。
2 强化饲养管理
“正气盛,邪气不入”。动物健康、强壮,自身抗病力强,才能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减少发病率。
动物健康、强壮又是被动免疫的基础。失去这一基础,被动免疫会事倍功半,达不到免疫的目的。只有在动物健康的情况下注射特异性疫苗,动物才能建立免疫应答,才能产生足量的特异性抗体。
2.1 饲料选择 选择通过认证的饲料企业生产的无公害饲料,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生产阶段猪只所需营养标准,科学配料和投料,以促进生猪正常生长,增强体质,同时提高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发挥不同品种的生长优势。
2.2 适时断奶 哺乳仔猪体重达6.5 kg以上,采食量达体重的3.5%以上,日龄达21 d以上,健康无疾病时断奶。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断奶应激。
2.3 适时补铁、补硒 哺乳仔猪1~3日龄肌注牲血素、生血宝等补铁剂1 mL。补铁量150~200 mg。
哺乳仔猪1~3日龄肌注亚硒酸钠针剂1 mL,补硒量100 mg。
2.4 早补料 哺乳仔猪达7~10日龄时,选择品质优良的开食料进行诱食。
早补料一是加快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促其尽早生成消化酶;二是补充仔猪生长所需营养,促进生长;三是加快仔猪免疫系统发育,提高仔猪主动免疫力。
2.5 正确断奶 从仔猪断奶前5 d逐步减少母猪料,每天大约减少0.75~1.00 kg,到断奶前2 d,母猪料供给量控制在2 kg/头?d。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步减少母猪泌乳量,增加仔猪采食量。
断奶仔猪应继续在产床上生活7~10 d。在这7~10 d中供给同样的开食料,让其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2.6 保暖降温 根据仔猪日龄做好降温保暖工作,给仔猪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
3 严格消毒
3.1 消毒药选择 选择3~4种消毒药交替应用。另外还需准备烧碱、生石灰、高锰酸钾、75%酒精、5%的碘酒、火焰喷射器等。
3.2 场地消毒
3.2.1 猪场周围及粪沟每隔7~10 d泼撒生石灰消毒。
3.2.2 猪场入口的消毒池和消毒室应用2%烧碱溶液,消毒池的池水保持2~5 cm的深度。
消毒室铺设浸泡2%烧碱溶液的麻袋,消毒室安装紫外线灯管,进场人员必须经紫外线消毒15 min,穿彻底消毒的鞋(有条件的应淋浴更衣)方可进场。
3.2.3 猪舍及运动场消毒
3.2.3.1 生猪上栏前:清扫猪舍及运动场后进行冲洗,待干后用2%烧碱溶液对地面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可用福尔马林25 cm3/m3+高锰酸钾25 g/m3+水12.5 cm3/m3熏蒸消毒),干后冲洗猪舍及运动场,再喷雾消毒,2~3 d后用火焰喷射消毒(重点消毒死角),此后生猪方可上栏。
3.2.3.2 生猪上栏后:每天清除圈舍、场地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猪舍干燥、清洁。每星期带猪消毒(预防性)。
猪场周围发生疫病时,要随时进行彻底消毒。每天对舍内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带猪消毒,选用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的药物)。
3.3 分娩消毒 母猪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清洗阴部、乳房。分娩后再用消毒药擦洗乳房、阴部和后躯。
3.4 粪便消毒 猪粪堆积发酵作肥料。猪粪、尿、污水经处理可生成沼气供利用。
4 免疫接种
根据养殖场及周围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接种疫苗。
4.1 种猪免疫程序
4.1.1 经产母猪免疫(见表1)。
4.1.2 仔猪免疫(见表2)。
4.1.3 以上疫苗,种公猪春秋两季各免一次。
4.1.4 后备种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以上疫苗。
4.2 免疫注意事项
4.2.1 免疫接种细菌性疫苗后,7 d内禁用抗生素。
4.2.2 免疫接种病毒性疫苗后,一般7 d内禁用抗病毒类药物。
4.2.3 免疫间隔时间不少于7 d。
4.2.4 免疫部位应严格消毒。
5 保健
5.1 杀虫、灭鼠
5.1.1 杀虫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在饲料中添加环丙氨氰,1 kg/t,喂一个月停一个月,至到9月份为止。这可有效减少猪场的蚊蝇数量。
5.1.2 灭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电网捕鼠,一种是用粘鼠板捕鼠。
5.2 预防
5.2.1 微生态制剂应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活性制剂,口服可调节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平衡,可预防仔猪黄白痢,促进生猪的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
常用调痢生(8501)、乳康生、促菌生(又名止痢灵)等。使用微生态制剂期间禁用抗生素。
5.2.2 定期预防:在季节变换、气候突变、整群、猪场周围发生疾病时,在饲料中添加硫酸粘杆菌肽(50~100 g/t)、林可霉素10%(500 g/t)等和黄芪多糖(500~800 g/t),连续饲喂3~5 d。
平时间隔15 d,预防性投药一次,每次连喂3~5 d。
5.2.3 中药应用:母猪产前3 d至产后3 d口服白头翁汤的散剂(黄金止痢散),每天一次,以防仔猪黄白痢发生。
麻黄散(粉剂):春秋来临前,饲料中添加(1 kg/t)可有效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夏天可投服清热中药。
5.3 驱虫
5.3.1 驱虫药有: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螨净等。
5.3.2 驱虫前按猪只体重计算好用药量。将驱虫药混入适口性较好的少量饲料中一次性投服,待7~10 d后,再投服一次。
种公猪每年驱虫三次,后备母猪配种前驱虫一次,经产母猪产前10~15 d或断奶后2~3 d驱虫一次,仔猪断奶后,采食和粪便正常时驱虫一次(一般在30~35日龄),保育期结束转生长期、转群反应结束后驱虫一次(一般在80日龄),生长育肥中期驱虫一次(一般在140日龄)。
体表驱虫用螨净,1/500~1/800溶液喷洒体表。每月定期喷一次。冬季驱虫注意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