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与综合防控

2010-10-16 00:00:00来源:绿叶公司作者:浏览:次 分享:

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逐步普及了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仔猪早期断奶有许多优点,如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母猪繁殖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和有利于控制疾病等。然而过早断奶会使仔猪在营养、环境和心理上产生应激,导致采食量减少、生长受阻、体重下降、腹泻,甚至死亡。在生产中,如不及时采取营养调控和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因仔猪断奶所造成的腹泻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乃至终生的生产力,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

1、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1.1 消化器官发育快,消化机能不完善
仔猪的消化器官在出生时虽已形成,但结构及功能尚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哺乳期至60日龄时迅速发育和增大,断奶时胃肠容积小,运动机能弱,排空速度快,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有密切关系的小肠绒毛长度、小肠上皮凹陷深度、绒毛面积和淋巴细胞等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小肠绒毛很容易被病菌和正常的断奶措施所破坏而缩小小肠对养分的吸收面积。断奶后其小肠绒毛均变短,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状变为平舌状,隐窝加深,这种变化要持续7~14 d,因而影响其消化过程中的分泌和吸收能力。
1.2 消化酶系发育不健全,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
新生仔猪本身能分泌消化母乳的各种消化酶,而且乳糖酶含量很高,并可分泌足够的脂酶和蛋白酶消化母乳中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质。但3周龄猪的其它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胰凝乳酶)含量通常少于成熟酶体系消化酶含量的50%,从而导致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性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率较低。研究发现,在仔猪0~4周龄期间,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含量及活性逐渐成倍增长,但断奶后1周内各种消化酶含量和活性可降低到断奶前的1/3水平(乳源性消化酶来源终止),严重影响仔猪断奶后1~2周内对日粮的消化吸收。

1.3 胃酸分泌不足,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易变
一般仔猪胃内pH<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失活。仔猪在哺乳期间建立了良好的微生物区系,这主要是乳酸菌等有益菌的作用。乳酸菌的生长最适宜于酸性环境。初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断奶前主要通过母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的乳酸来维持胃内酸度。而断奶后由于乳糖来源中断,乳酸生成减少,胃底细胞分泌盐酸的能力很弱,不足以调节胃肠道pH值。同时,由于饲料中的一些蛋白质及无机阳离子也会与胃酸结合,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的消化吸收,造成消化生理失调,导致胃肠道内微生物区系失衡,为病原微生物增殖、附着和产生毒素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1.4 免疫功能不健全
体况良好的母猪所产初乳中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达7%以上,新生仔猪可完全吸收其中的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而常乳中乳球蛋白含量仅0.5%左右,以及肠壁的封闭作用,此时仔猪很难再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只能依靠主动免疫。仔猪主动免疫一般在10日龄以后开始形成,但在30~35日龄前自身合成的抗体数量很少,至6周龄才主要依靠自身合成抗体。2~6周龄期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由于早期断奶正处在此过渡期,而且与自然吮乳仔猪相比,断奶后仔猪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抵抗力极弱,抗病力较差。
1.5 体温调节能力差
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且没有对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起重要作用的褐色脂肪,隔热能力差,再加上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导致仔猪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易受冷、热应激的影响,尤其是冷应激对新生仔猪影响更严重。

2、 断奶仔猪腹泻产生的原因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早期断奶后仔猪最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断奶后应激性疾病(PWSD),通常发生于断奶后的2周内,其死亡率达10%~20%,若发生水泻时,死亡率在40%以上。慢性的主要症状是采食量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直检体温正常,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病猪脱水,精神萎顿,病死猪尸体发绀,小肠臌气,水肿和充血;急性症状表现为营养状况良好的猪突然死亡,死前没有任何症状和暂短病史,死后耳及腹部常呈蓝紫色。仔猪断奶后腹泻和生长受滞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断奶后腹泻综合症(WDS)和非传染性腹泻(NID)。WDS多发生于仔猪断奶后 7~10 d,主要是由于仔猪发生消化不良及腹泻之后,肠道中正常菌群分布发生变化,某些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附着并产生毒素。毒素被积累和吸收后,进一步加重了肠道损伤,从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抑制吸收、刺激分泌,肠粘膜将体液和电解质大量分泌到胸腔内使腹泻和脱水症状加重,病症加剧,导致WDS的发生。而NID在仔猪断奶后即可发生,但一般多见于断奶后3~7d,这是由于仔猪断奶后在各种应激源的作用下引起的仔猪应激反应,最初症状表现温和、轻微,主要表现在肠道形态发生改变和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的产生。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后腹泻等问题的发生,最初都是与饲养管理不妥有关,而并不是由引入病原所致的,断奶后应激才是仔猪腹泻的根本原因,微生物感染是仔猪腹泻的继发性病因。断奶仔猪腹泻具体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2.1 断奶应激
由于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尚未发育健全,免疫和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不完善,断奶给仔猪造成营养、心理和环境等三大方面的应激。其中以营养应激反应最强烈,影响最大。因仔猪的消化机能和酶系统本来就不完善,仔猪断奶后,由于食物改变,小肠结构会发生改变,肠绒毛长度降低,隐窝加深,甚至隐窝深度大于绒毛长度,因而大大降低了肠道的功能,使肠吸收减少,分泌增加。进入消化道的食物消化不良或消化后未被吸收,不仅为肠道病原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基础,而且造成肠腔渗透压升高,引起渗透性腹泻。
2.2 采食量
由于上述断奶仔猪营养生理特点的限制,仔猪断奶后通常不能适应饲料由易消化且营养价值高的、液体的母乳向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难消化的固体仔猪料的转变,且由于断奶等应激因素的影响,造成兄碓诙夏毯?~2 d拒食、少食,而2~3 d后由于饥饿有大量进食,短时间内食入的大量营养物质在仔猪消化道内难以消化,造成消化迟滞未消化的养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易发酵,导致胃肠道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导致仔猪腹泻。
2.3 日粮因素
2.3.1日粮中蛋白质因素
日粮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和β-球蛋白是引起腹泻的抗原物质。仔猪胃肠道在产生免疫反应时会造成肠道细胞损伤及有关消化酶水平下降、肠绒毛萎缩、腺窝增生等,从而导致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诱发腹泻。同时,由于仔猪阶段的消化器官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胃酸分少,酶的活性低,尤其是蛋白酶,使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一步降低,致使过多的蛋白质涌人大肠后发酵、腐败而产生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不但损害肠黏膜,而且由于刺激作用,增加了肠液分泌,使腹泻加剧。
2.3.2日粮纤维
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类物质可刺激唾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又可降低养分的浓度和提高饱感,从而有助于维持养分的摄入量与仔猪消化能力之间的平衡;另外纤维吸附水分使粪便成形度提高,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从而加快大肠杆菌和毒素的排出,减少仔猪腹泻。但是,仔猪消化纤维的能力极弱,过多的纤维会使仔猪胃肠道黏膜机械性损伤,粗纤维的含量越高,仔猪腹泻越严重。
2.3.3饲料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日粮中含铁过量,会引起免疫系统损伤,慢性铁中毒而引起腹泻。而缺锌可使仔猪胃肠道黏膜发炎,胃肠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使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消化吸收率降低,使食糜在胃肠道内蓄积而腹泻。缺硒时,GSH―PX活性下降,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膜会因氧化而发生病变,引起仔猪消化系统紊乱,最终导致腹。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控制着机体的新陈代谢,仔猪体内维生素的缺乏很容易导致机能障碍,并有可能导致仔猪腹泻。例如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引起仔猪肝坏死,表现出便秘与腹泻的交替发生。
2.3.4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对饲料中引起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几乎所有饲料中均存在一些能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的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非淀粉多糖等。它们不但可以降低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的利用率,使一些维生素失活,而且可引起小肠绒毛的损伤和发育异常,严重损害肠壁吸收养分的功能。从而造成仔猪消化系统紊乱失调,导致腹泻发生。
2.4 饲养管理
仔猪发生腹泻与仔猪的饲养管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适应性很差。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此时其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仔猪腹泻。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最佳湿度为60%~70%。若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气污浊,湿度大时都会引起仔猪的腹泻
2.5病原微生物
引起仔猪腹泻的关键是日粮和应激引起的肠道结构变化,而使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有机可乘。
2.5.1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猪瘟病毒、猪腺病毒都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其中以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较常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仔猪主要表现厌食、精神委顿、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脱水死亡。腹泻表现与仔猪黄、白痢相似。感染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小猪死亡率为7%~50%不等,减轻体重约在10%~15%。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多发生在冬季,常呈地方性流行。仔猪的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感染率近100%,1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发生严重脱水,病死率很高,5周龄以上的小猪,病死率很低,一般取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在老疫区,发病率较低,症状较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可发生于成年猪和仔猪,感染率可达100%,哺乳仔猪死亡率平均50%,以拉水样粪便、呕吐、脱水为特征,其流行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

[FS:PAGE]
2.5.2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C型产气荚膜梭菌、弯杆菌等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其中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较为常见。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肠毒血症,主要以全身水肿和神经病状为特征,表现为四肢运动障碍、行走无力、瘫痪;眼睑、脸部、头部、颈部、胸腹、耳部等发生水肿;体温下降,叫声嘶哑。潜伏期很短,病程为2~3天,死亡率很高,急性病猪5~6小时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本病发生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并不是外来的或“临时参加”的,此类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在外界诱因(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的作用下,将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多发生于30日龄~4月龄的仔猪,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有体温升高,皮肤紫斑;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大肠坏死性肠炎,消瘦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有纤维素。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腹泻,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仔猪受害最严重,仔猪的发病死亡率可达25%~30%。该病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一旦传人猪群就很难根除,康复70d后的猪仍可以排毒引起同居者感染,以大肠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出血性下痢,粪便红色为特征。
2.5.3寄生虫性腹泻
球虫、蛔虫、类圆线虫、鞭虫、棘头虫等可引起仔猪腹泻。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可引起腹痛、腹泻、粘液性或血性下痢,猪球虫病主要危害7~10日龄的仔猪,表现水样腹泻,衰弱、脱水。

3、综合防治措施

3.1 断奶日龄和方法要科学
仔猪断奶日龄的确定要看3点:一是仔猪达到一定的体重,生长发育良好;二是仔猪在出生后1-2周龄时就开始诱饲,使断奶前仔猪采食量已达到600g左右,形成一个成熟的、不受断奶影响的消化系统;三是健康无病。否则就推迟断奶时问。不要一次突然断奶,在断奶前1~5 d适当减少哺乳次数,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将母猪迁出而仔猪留在原圈内继续饲养5~7d后再迁入保育舍,以减轻环境应激的危害。
3.2 合理配制日粮
选择易消化抗原性低的优质饲料原料,结合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配制营养成分平衡,仔猪易消化的饲料。一般,以谷物-大豆粕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乳糖和蛋白质饲料有较好效果。有报道说明,在降低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利用合成的谷氨酰胺可有助于增强断奶仔猪的胃肠功能;此外,有些完整的短链多肽可刺激猪的食欲,并有抗菌抗病毒功能。
3.3 喂料、换料要精细
仔猪断奶后一周内继续吃乳猪料,1周后开始更换仔猪料,要用3周左右的过渡期,逐步增加仔猪料混合比例,直至全部更换。仔猪料一定要选用知名厂家生产的优质饲料,少喂勤添;对断奶后食欲较差的仔猪,应适当限饲,逐步增加,避免过量采食产生营养应激。
3.4 合理使用添加剂
3.4.1 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
许多研究表明,铜、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可以改善饲料的利用率,增强猪的体质和免疫力,从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如铜可以降低小肠脲酶微生物活性,以抑制产气荚膜梭菌,锌可杀死细菌。在饲料中添加125~250 mg/kg铜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和增强免疫机能作用。另外,现已证明铬是葡萄糖耐受因子的重要成分,直接影响着胰岛素的活性,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00 g/kg酵母铬或羧酸吡啶铬,可以减少血清皮质醇的水平,从而减缓断奶仔猪应激,提高增重,改善饲料利用率。
3.4.2 应用酸化剂、酶制剂及益生素
由于断奶仔猪早期胃酸分泌不足,在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就非常必要。如可添加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甲酸钙等,不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控制腹泻的发生,而且还具有抗菌保健、促生长作用。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等,可降低断奶对消化道的刺激,提高饲料消化率;或添加活性酵母菌、乳酸杆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益生素,以达到控制仔猪腹泻的效果。
3.4.3 其他
另外,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诱食剂、中草药添加剂、维生素C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断奶仔猪腹泻。研究表明,断奶仔猪饲喂卵黄抗体后可有效预防或治疗仔猪腹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8d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3%乳清粉,腹泻率发生降低58.33%。提示了添加乳清粉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5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一是温湿度要适宜,断奶仔猪对环境温度的过冷过热、过分潮湿等调节耐受力较差。断奶时舍内温度应比断奶前略高,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温度。30~40日龄仔猪舍的温度需控制在28%左右,防止贼风侵入。同时湿度不能过大,否则不利于保温,反倒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衍,最适宜的湿度为65%~75%;二是圈舍清洁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保持干燥,定期消毒。
3.6 药物预防
仔猪断奶后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如土霉素、畦乙醇、恩诺沙星、杆菌肽锌、痢菌净等。虽然应用药物预防有时能取得较好效果,但不能忽视抗药性和残留等问题,因此要慎用。而对于病毒性腹泻防治,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对症疗法、拌饲微生态制剂(护仔肠安) ,选用敏感抗菌素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以降低病毒性腹泻的死亡率。
3.7 保健预防
肠道既是动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然而,由于断奶后仔猪面临饲料和环境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应激,使得仔猪常常出现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肠道屏障受损,肠绒毛萎缩,隐窝深度加大,进而出现腹泻和生长缓慢的现象。断奶应激是造成肠道受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实施早期断奶的最大技术障碍。目前,通过研究揭示仔猪肠道的发育规律,并通过维持仔猪肠道健康来缓解仔猪断奶应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现代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教授,根据仔猪生理特点和腹泻、水肿病发生的原因,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现代营养调控与护理理论,研制了具有防病促生长和营养护理功能的高新技术产品“护仔康1号”。本品具有促进胃肠内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增强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等作用,并能有效抑制有害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肠毒素的产生,有效提高肠粘膜屏障的防御能力。该产品中所含的肠绒毛促生长因子还能显著加快肠绒毛的生长速度,促进肠道发育,从而有效解决了仔猪由于消化酶分泌减少或酶活性降低等营养与各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


综上所述,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其营养生理特点,腹泻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这给其预防带来了很大困难。任何单一的预防措施都是片面的,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腹泻。因此,只有针对各种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综合预防措施,并加强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仔猪早期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使仔猪顺利渡过断奶关,给养猪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