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如何提高母猪窝均断奶仔猪数

2013-04-15 11:19:00来源:绿叶作者:浏览:次 分享:
也许有的人会说,提高母猪窝产仔数不就可以了么?大家想这个说法对不对?
大家要知道,哺乳阶段和断奶时期,由于个子小、免疫力低,在加上应激等因素,这两个阶段对小猪的考验非常大,死亡率也很高,所以即使母猪一窝能产12、13头的小猪,如果在哺乳或断奶后死掉了,那一切都白费,母乳、饲料、疫苗、药物、水电、人工等,都相当于浪费掉了。
所以我们说,在提高母猪窝产仔猪数的基础上,也要做好哺乳和断奶时的饲养管理,双剑合璧,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所以,我们就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提高窝产仔数、降低哺乳期死亡率、顺利渡过断奶关。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法。

1 如何提高窝产仔数
1.1 后备母猪的选育
母猪是基础,有了好的母猪,才能为多生产小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准:健康无疾患、蹄腿健壮无肢蹄病、后躯发育良好、乳头6对以上,最好选择有良好的繁殖力的母猪所产的后代。
1.2 适宜公猪的使用
养好公猪同样是提高母猪繁殖率重要一环,但目前大部分猪场对饲养公猪非常不重视,表现在公猪不用专用料、公猪长期缺乏运动、不注意使用频率、没有明确使用年限、不检查公猪精液质量、小猪场不采用双重或重复交配,以上原因所以出现配种受胎率不到85%,窝产仔猪数不超过10头。母猪情期排卵数能达到15、16个,所以保证受胎率95%左右,肯定能使窝产仔数超过10头。
1.3 配种
1.3.1 230-240日龄,体重最少达到130公斤才能配种。配种前最好能测一下背膘,背膘在18-22mm为宜,饲料中添加母猪繁殖阶段所特需的营养——牲命1号,促进母猪及时发情、排卵,增强卵子活力等。
1.3.2 在第二或第三个发情期进行配种。第二和第三个发情期排卵数多。
 第一个发情期 12.2个卵细胞
 第二个发情期 14.4个卵细胞
 第三个发情期 15-16个卵细胞
1.3.3 第一次配种后间隔8到12个小时再配一次,并且最好用不同的公猪进行复配。
这样做的话,可以使窝产仔数平均提高1-2头
1.4 母猪饲喂方法
1.4.1 短期优饲
后备母猪配种前两周进行催情补饲,达到3.5公斤/天,同时,饲料中添加必须的繁殖营养—牲命1号
经产母猪断奶后依然饲喂哺乳母猪料,并配合1%的牲命1号,3.5公斤/天。
原因:在短时间内摄入较多的繁殖营养和较高的饲料后,机体内产生大量胰岛素,在血液中形成胰岛素峰,而胰岛素可以促进生殖激素的产生。
结果:促进发情、排卵数增加、卵子质量好。
1.4.2 着床期减少喂料
在妊娠后的第1-37天,称为着床期。这个时间,卵子与精子形成的受精卵要游到子宫、粘附到子宫壁上进行生长,这叫着床。这时需要一种叫做黄体酮的激素,如果在此期间吃得过多,血液中黄体酮含量降低,将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影响胚胎数目。
所以,这一时期要少喂料,1.8公斤/天,减少胚胎损失。
1.5 母猪群胎龄结构
实验证实,第1、2胎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最差的,第3、4、5胎慢慢好转,第5胎达到繁殖性能的最高峰,从第6胎开始繁殖性能慢慢下降。因此,为保证整个母猪群处于最佳的繁殖状态,最好将3-6胎母猪的比例维持在60%。(合理的母猪群胎龄结构:1-2胎30-35%,3-6胎60%,7胎以上5-10%。)
当然,上述措施的实施,都是要在做好母猪药物保健及疫苗接种,保证其健康无疾患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 降低哺乳期死亡率
引起哺乳期仔猪腹泻的原因:温度、乳汁的问题、疾病原因。
2.1温度
温度对于哺乳仔猪尤其重要,尤其在冬季,很多猪舍的环境温度偏低,达不到仔猪生长所需,从而导致下痢,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温度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用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而是指体感温度,即猪只实际感觉到的温度。
2.2 乳汁问题
乳汁的成分:30%干物质(营养成分)+70%水。母猪哺乳期饮水不足,导致乳汁浓度高,这时的仔猪消化道发育尚未完善,摄入了过多营养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出现营养性腹泻。但只给母猪提供大量的饮水,营养(尤其是转化奶水所需的繁殖营养)不能完全满足或者搭配不平衡,母猪奶水的质和量达不到要求,仔猪生长速度也会受限,甚至发病。
所以,建议哺乳期母猪每天需要25-30斤的水(饮水器只能提供5-6斤水),要采用湿拌料,1斤料加2斤水,这样,母猪每天吃10斤料,就相当与吃进了20斤水,再加上从饮水器喝到的,才能满足母猪每天的饮水需要。同时,在料中添加1—2%的牲命1号,补充母猪在特殊的生理条件下所需的营养,不但可以使母猪奶水质和量得到满足,而且也有利于母猪子宫复旧、减少产前产后炎症和感染、母猪断奶后的正常发情及配种等。
2.3 疾病原因
哺乳阶段引起仔猪腹泻最常见的就是黄白痢和球虫病。
2.3.1 仔猪黄白痢
病原:大肠杆菌。症状:仔猪出生后前7天内拉黄色浆糊状稀粪,7天后变灰白色。防治方法:补充口服补液盐;10日龄前的小猪灌服肠道护理保健产品—护仔安,可调理猪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保护肠粘膜,并可收敛止泻,解决仔猪拉稀问题,不会影响猪后期的生长速度。

3 顺利渡过断奶关
3.1 断奶前补料
仔猪哺乳期生长迅速,其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靠母乳,母猪产奶量一般在产后15-20天逐渐下降,单靠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生长的需要,因此,应该从仔猪出生7日龄开始诱食、补料,让仔猪熟悉饲料的味道,锻炼胃肠功能,加快消化器官的发育,促使消化腺体逐渐完善,保证得到较高的断奶重和断奶的顺利过渡。
要想让仔猪很快学会吃料,一是料槽的位置,必须在母猪和保温区之间,用浅盘放在仔猪保温箱出口附近,二是放料槽处要明亮,黑暗的地方仔猪是不愿去的,三是放料槽处要暖和,四是饲料要优质新鲜,少喂勤添。
3.2采取科学的断奶方式
断奶要渐进性进行:断奶前5天,逐渐减少仔猪与母猪接触,减少仔猪吸乳次数,增加仔猪补料次数,饲料中添加断奶仔猪保健产品——护仔康1号,可显著减少仔猪因断奶应激而导致的腹泻、拉稀、生长慢、发病多等情况。
断奶时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圈舍,断奶后做到猪群、圈舍、饲养人员、饲料维持不变。仔猪哺乳、保育期间原则上不分栏,断奶一周后将仔猪转入经过彻底消毒的保育舍内,饲料也逐渐进行过渡,由教槽料过渡成保育料,为预防保育仔猪在换料过程中出现的换料性腹泻和营养性腹泻、猪长毛不长肉、异食癖、抵抗力弱、发病率升高等现象,在换料过程中,添加2%护仔康2号,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3.3 严格控制保育舍环境
仔猪在经过哺乳期逐渐降温的保温过程后,在断奶当天室温要增加2-3℃。因为断奶初期饲料采食量低,加上活动力大,能量呈负平衡状态,背脂会逐渐分解,减少身体的隔热作用,增加热损失。因此,要适当提高室内温度。而后每周降低2℃。夏天猪舍采用装排风扇或房顶喷水等方法进行降温。舍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5-75%。
3.4 做好饲喂和调教管理。
仔猪断奶后,尽可能提高仔猪饲喂次数,每天不少于6次,同时少给勤添。
刚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躺卧、饮水、排泄区尚未固定,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训练的方法是排泄区粪便暂不清扫,诱导仔猪来排泄,其他区域的粪便及时清除干净。当仔猪睡卧时,可定时哄赶到固定区排泄,经过3-4天的调教训练,可建立起定点吃食、躺卧、饮水、排泄的条件反射,造就一个清洁、有序、舒适的饲养环境,有利于仔猪健康快速生长。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