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南北方均较低,猪场若保温措施不当,仔猪最易发生猪病毒性腹泻。该病对哺乳仔猪致死率相当高,几乎100%,给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如何防控哺乳仔猪的病毒性腹泻,是摆在养猪户面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做好保健预防措施十分关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再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防控措施。
一、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具体情况
1、母猪一边腹泻,一边产仔,引致的哺乳仔猪腹泻。这类仔猪,一般l天~2天内,因腹泻脱水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100%(特别是初产母猪)。
2、母猪腹泻1天~3天后再产仔,所引致的哺乳仔猪腹泻。这类仔猪,由于母猪已腹泻,其腹泻病毒有所减弱(母猪一般腹泻5天~7天会自然康复),但母猪还未正常吃料,导致奶水不足或无奶,该哺乳仔猪腹泻死亡率为90%左右。
3.母猪腹泻完后再产仔,所引致的哺乳仔猪腹泻。这类仔猪,因母猪腹泻康复后能正常吃科,奶水较为充足,哺乳仔猪虽感染了病毒性腹泻,亦较为容易治疗(因母猪有了抗体),死亡率为10%左右。
4.母猪产后3天~7天或14天左右,母猪感染了病毒性腹泻,所引致的哺乳仔猪腹泻。这类仔猪,因吃足了母猪的初乳,并且有了一定母源抗体及仔猪由于日龄增长强壮了许多,该哺乳仔猪死亡率在5%~10%(若护理治疗得当,死亡率更低或无死亡)。
5.母猪不腹泻,其哺乳仔猪感染了病毒性腹泻。这类仔猪,主要是其母猪抗体水平较差,死亡率达5%~100%(将其仔猪转为抗体水平好、母乳充足的母猪代哺,可有效降低死亡)。
二、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
抓好母猪的管理
1、提高母猪的饲料营养水平。根据母猪各阶段的情况,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材料及预混料配置日粮,确保母猪的饲料营养均衡,无霉菌感染,提高母猪的自身抗病能力。怀孕母猪后期80-114天,日粮中添加1%牲命1号,有效补充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关键性营养物质,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提高仔猪出生抵抗力。
2、实施全进全进的生产模式。每批猪只调出后,必须严格清洗和消毒栏舍,空置1周后,再进入新的待产母猪,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分胎次饲养,对预防本病更有好处。
3、做好生物安全工作。产房必须与其他岗位有较好的隔离措施,严禁产房员工与其他岗位员工串岗,并定期做好猪场灭鼠、灭蚊、杀虫和猪群的卫生消毒工作。
4、母猪的免疫接种。母猪应在产前45天和15天左右,分别在母猪的后海穴注射猪病毒性腹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取灭活苗)4毫升/头/次,可使哺乳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保护,从而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5、母猪的保健。母猪产前l周,产后一个月内,日粮中添加1%牲命1号+0.25%奥得曼A,进行保健饲喂,有效提高母猪奶水质与量,使母猪生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对预防母猪及其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效果非常显著。
重视哺乳仔猪的护理
对初生仔猪必须加强保温工作,尽早让其吃足初乳,出生仔猪快速干燥体表,可使用绿叶护舍安进行涂抹,对于没奶或奶水不足的仔猪,及时寄养到泌乳力强、护仔性好的母猪代哺,是减少哺乳仔猪患病毒性腹泻的最好办法。仔猪5天~7天时,进行调教采食饲料,让其尽早增强胃肠消化功能,为哺乳仔猪提早断奶创造有利条件。
注意栏舍的环境
产房的栏舍必须干燥、温暖舒适。当栏舍无法干燥时,可喷撒绿叶护舍安,有效吸潮去湿、保持栏舍干燥,对预防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及改善产房环境有很大帮助。
哺乳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控制
1.当猪场出现病毒性腹泻,哺乳仔猪还未感染时,要果断做好相关隔离、控制畜舍环境工作。
2.禁止疫区员工串岗,并做好有效的隔离工作,用彩条布封锁疫区,防止疫情扩散。
3.紧急接种疫苗。母猪产前30天接种猪病毒性腹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弱毒苗)4毫升/头,哺乳仔猪0.5毫升/头,注射部位为后海穴,可更有效地控制该病。
当哺乳母猪出现病毒性腹泻时,为预防哺乳仔猪腹泻,提高其成活率,应做如下工作。
采用饮水加药法,效果优于饲料加药(因为腹泻的病猪,一般都不吃料或厌食,但喜欢喝水)。在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的饮用水中,添加干扰素+奥得曼A,连续饮用5天~7天或视病情而定。
哺乳仔猪注射药物。初生仔猪,连续3天肌注干扰肽0.75毫升/头/天。
人工灌喂代母奶。若母猪腹泻无奶时,必须人工灌喂代母奶给仔猪,1天7次~8次,夜晚还要派人值班灌喂代母奶给仔猪4次~5次,直到母猪腹泻停止后,能正常吃料并分泌足够奶水,方可不灌喂仔猪,以保证哺乳仔猪的成活。
提早断奶。仔猪已有14日龄左右,又能采食一定饲料,将腹泻母猪断奶隔离,并对仔猪加强看管,该病很快就会痊愈。
4.做好彻底的消毒措施。选用消毒粉,每天带猪群喷撒2次(上午下班前1次,下午下班前1次),连喷3天,以后每周喷1次护舍安,有效吸潮去湿,构建畜舍微生态平衡,防止细菌滋生,保护猪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