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平衡—猪场防病的基本法则

2016-06-22 08:49:37来源:绿叶作者:浏览:次 分享: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普遍现象,是阴阳两种对立面保持相对协调、稳定运动的有序状态,是自然界万物保持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平衡观是贯穿于中兽医理论的核心,中兽医理论所讲的平衡,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相对的平衡。如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脏腑的平衡,气血津液的平衡,阴阳的平衡,处方用药的平衡等等。

根据笔者在市场上了解的情况,养猪生产中的“平衡”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在做免疫监测时,经常能发现猪机体内感染多种病原,但生产却基本正常,如猪群普遍都有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感染,但感染后发病的却是少数。部分散养户猪场从不给猪群注射疫苗,猪群出栏时间不受影响。有些中小型猪场从不在猪舍内做消毒,但以某个时间范围统计全群的发病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基本正常,甚至生产指标表现更好。2006年高致病蓝耳病在全国爆发时,国内部分规模猪场采用已发生蓝耳病的病猪的病料,让全群普遍感染蓝耳病病毒,进行所谓的“蓝耳病病毒驯化”,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保护力,最终控制蓝耳病持续蔓延。

上述种种情况,均说明病原感染机体其实并不可怕,更不是世界末日,只要动物机体免疫力与体内病原毒力之间形成了相应的平衡,动物完全可能不发病。而真正该让养猪人担心的是,生产中诸多的应激因素会打破机体免疫力与病原毒力之间的平衡,造成“失衡”现象,给动物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甚至明显表现发病。如仔猪经过长途贩运或从外面引种回场后,猪场经常出现疾病爆发;滥用抗生素则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还会引起肠道内微生态失衡,肠道疾病增加;规模猪场高频次、高密度的疫苗免疫则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变异,典型的有变异伪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等;猪舍内环境条件过于恶劣,则有害微生物过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从而猪群感染压力增大;而机体免疫力过强也是失衡,会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口蹄疫疫苗的过敏现象就是如此。

因此,对于猪场预防疾病或控制疾病来说,不是过度地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去清除机体内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完全杀灭),亦不是在猪舍内部过度用消毒剂去消毒,试图将猪舍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赶尽杀绝”(大肠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残留的一个大肠杆菌理论上一天后可增加到272个大肠杆菌),养猪人应该做的是如何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持好免疫力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平衡,或者在猪舍内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达成平衡,形成稳态,最终保护猪健康。


保持良好猪舍环境


事实上,无论病原微生物,或是有益微生物,其都是自然环境进化的结果,都是大自然的“生灵”,再小的病原微生物也是生命体。既是生命体,就有生存的条件和生存的需要,当其生命受到威胁时(抗生素拌料、消毒、高密度免疫等),它会做出改变以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产中的一些现象能佐证这个理论。某种新入侵的病原或变异后的病原刚感染机体时,机体往往对新病原没有抗病力而出现大量发病,造成死亡。相反,当病原微生物或变异后的病原与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彼此“磨合”后,机体和病原微生物经过多次接触(病原野毒感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就会相互适应,最终形成保护力,这种新病原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就会逐渐降低或平息。养猪生产中,多数新疾病都会遵循这个规模,即新疾病爆发约3-4年后,而后逐渐平息。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平衡才是猪场防病的基本法则”。具体将此法则应用到猪场的生产实践中,针对机体内微生态环境方面,一是要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提高机体感染发病的阈值,二是要适度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保证其不会引起机体发病,做好这两点,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奥得曼A”,有效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提高机体溶菌酶水平2-3倍,适度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维持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平衡;针对机体外环境(猪舍内环境),可以在猪舍内喷撒“护舍安”,通过在猪栏内种植有益菌,利用舍内的营养(粪便、饲料残渣或有机物等)促进有益菌在舍内大量繁殖,并通过抢占有害菌的生长环境或分泌抗菌物质来抑制甚至杀灭有害病菌,调节舍内微生态的平衡,最终减少或控制猪病。(王国强、岳娴雯、黎智锋)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