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论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

2011-07-29 09:33:00来源:长沙绿叶作者:尹恒浏览:次 分享:

近年来,猪病日趋复杂,而与之对应的疾病控制手段却相对落后,尤其是疫苗免疫方面存在诸多空白之处;本着预防为主的疾病控制理念,一种特殊的免疫措施—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在一些地区倍受推崇,成为一些猪场疾病控制的救命稻草。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真有如此神奇吗?客观地讲,该免疫方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的优点

1.1 多种抗原成分

由于用于制备自家组织灭活物的病料采自发病猪群,其中的抗原成分基本包括了本群存在的病原,比较符合免疫保护与疾病控制的要求,较全面的抗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全方位的保护力。这是—般单苗难以达到的。

1.2 猪体组织细胞成分的特殊作用

这还只是一种猜测。自家组织灭活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猪体组织细胞,各种病原抗原的含量相比之下是次要的。解剖用过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的猪只常常能发现,全身的淋巴系统增生,淋巴结肿大明显。是否在这些组织成分的参与下,使机体处于强免疫应激状态,充分调动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了病原抗原的递呈能力或免疫应答能力,从而使含量并不高的病原抗原也产生了部分免疫应答?这种效果是否与“自体输血疗法”相类似?

1.3免疫筛选作用

实施此免疫措施后,由于大量抗原的引入,猪只机体处于持续强免疫应激状态,抵抗其它病原或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于是优胜劣汰,加速部分体况差的猪、带毒猪、亚健康猪表现症状,从而被尽早识别淘汰掉,留下抗病力强的猪只,使疾病得到缓解。

2、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的不足之处

2.1 组织免疫应激大

如上所述,自家组织灭活物含有大量的异己蛋白抗原,将使机体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强免疫应激状态(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数倍),从而使机体抵抗其它病原或环境有害刺激的能力降低。免疫过的猪易发生皮肤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和拉稀,且这些疾病控制相对麻烦;如果这些免疫猪再执行正常免疫程序(尤其是免疫油佐剂苗),容易在免疫后变得不稳定;由于过度的免疫刺激,猪只生长缓慢,料重比增加,残次比例也大增。

2.2 潜在灭活不彻底的可能

关于自家组织灭活物的灭活不彻底性,由于验证比较困难,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研究者做个试验:在探索仔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规律时,采用IDXX公司的ELISA蓝耳病试剂盒检测抗体,分析35日龄以上的仔猪抗体OD值变化规律时发现,在其它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免疫蓝耳病弱毒疫苗的仔猪抗体分布规律与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的仔猪大致相当,几乎无抗体阴性仔猪存在,OD值分布主要介于1-2之间,整齐度相当。后来又找到更多新数据的支持。而这些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猪群并未表现出不稳定或急性发病。大家知道,仔猪蓝耳病的母源抗体维持时间不长,35日龄以上的仔猪产生如此整齐的抗体应该是来自抗原刺激。现实的免疫经验告诉我们,即使采用高浓度的蓝耳病灭活疫苗,想让仔猪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整齐的抗体几乎是不可能的。试验人员也探索过蓝耳病不稳定仔猪群的OD值分布规律,几乎看不到这种整齐变化,常常是过半的猪只抗体阴性;不稳定猪群也不过如此,稳定仔猪群更不应该有如此高阳性率与整齐度。所以,有理由相信此组织灭活物中带有未灭活的蓝耳病野毒。

从制作工艺来看,由于采取大块的组织搅碎,处理后的产物中必然含有大量的组织团块。有试验表明曾将组织反复冻融数次,所得产物仍可见大量组织悬浊物,显微镜下观察仍为大的细胞团块。大细胞团块就意味着许多细胞并未被暴露与打散,如果其中包含活的病毒,分散的灭活液无论浓度有多高或使用先进的烷基化灭活剂,都会因为达不到病毒部位而难以灭活。

当然在分析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猪群的蓝耳病抗体规律时发现,也不是所有的猪群抗体都很整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①部分批次的病料中蓝耳病病毒含量较少。②病毒在从制作灭活物到使用的较长过程中自然消亡。③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④较少的残留病毒产生的抗体较慢。

综上所述,以蓝耳病病毒为例,自家组织灭活物存在灭活不彻底的可能,长期使用或病料把关不严可能使疾病病原复杂化,人为的使疾病传播(尤其是猪瘟与伪狂犬病)全面化。

2.3 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实际操作中由于病料的采集随意性大,不同来源猪只的差异性也大,每头猪的病原谱及病原浓度也不相同,病料叠加的结果只能是说不清道不明。又由于自家组织灭活物病原不确定,也就缺乏最终的质量判定标准。由于没有验收标准,产品质量必然也是不确定的,我们不知道产品中可能含有多少种抗原,每种抗原的含量是多少,分布是否均匀,有时候甚至可能出现同一批次不同瓶装之间差异也较大。由于产品质量不确定,免疫剂量、免疫时间也就很难一概而论。最终导致免疫效果难以确定。

2.4 免疫保护只能达到一定程度

临床运用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时,常常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猪群变得相对稳定(比如临床症状减轻、残次率下降等),但这只能达到一定程度,难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成绩。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疾病控制的发展,病料变得不典型,或者在免疫压力下病原谱发生了变化,或者病料中的病原浓度下降了,没有恰当种类与浓度的抗原诱导,使免疫效果下降。

3、针对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的一些探讨

3.1 免疫效果的评估

如上所述,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其免疫效果的判定不能过于简单化。由于使用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时,猪场均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此时技术员常常会争取时间,采取一刀切免疫,而很少有猪场做横向对比。即使比较,通常方法也不科学。在效果评估方面,多数人只看结果不关注细节。其实在衡量自家组织灭活物的免疫效果时,我们也应同时考虑到这些细节:①要求场方尽可能减少其它疫苗免疫。②要求场方针对免疫猪群采取特殊护理措施。比如加强全进全出与空栏消毒,减少各种应激,提高营养水平,改变饲料的适口性等。③加强猪群的淘汰(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之初淘汰量常常比免疫前更大)。④全局性免疫,应设立时间与空间对照。⑤天气或气候的变化。⑥其它因素,比如蓝耳病控制,只要不再大量引入阴性猪到阳性群,其实在疾病发生后2~3个月自然会趋于稳定;而当前流行的疾病又多数与蓝耳病有关。

客观地讲,通过减少免疫等应激,结合加强淘汰与隔离,就会较好的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再加上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原含量;这些措施综合起来本身就能改善猪群的稳定性:也许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的作用在于造成一种应激,让许多隐性感染或亚健康猪群提前发病,结合淘汰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切断了传播途径,从而使疾病得到控制,其免疫保护效果只是其次。所以,要全面、客观评估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的效果。

3.2 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缺点的补救

如上所述,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补救,现分述如下。

(1)针对组织免疫应激。主要是把好病料质量关,去除非必需成分,减少污染,采取恰当的病料破碎方式,减少大细胞团块的含量,使用好的灭活剂,严格控制灭活液浓度,使用较好的免疫佐剂等。另外要减少其它疫苗免疫、加强各种护理、减少环境应激等。

(2)针对灭活不彻底;探索更有效的制作工艺与灭活技术。比如反复冻融,超声波处理滤过液,使用穿透性灭活剂等。另外要规范免疫程序、严格区分母仔免疫所需病料来源,坚持病料来自本场。

(3)针对不确定性。采集病料要力求典型(采集发病症状相似、剖检病变相似的猪只病料);规范采集病料的组织范围;尽可能借助实验室检测措施确保抗原的一致性;可能的话,对一些主要病毒抗原实施定量;通过细菌与病毒分离,纯化主要抗原,培养扩群后增加到灭活物中,增加有效抗原的浓度,改进工艺确保抗原的分布均匀性。另外应根据一些主要抗原的免疫规律(比如蓝耳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制订免疫程序,必要时适当增加免疫剂量与次数等。

(4)针对免疫保护不持续。可考虑在发病期间一次性采集较多病料冻存起来,再分批制作灭活物;如果病料不够,可以化整为零,平时不断收集典型病料冰冻保存。另外应确保除自家组织灭活物免疫以外的所有措施的持续性,在没有典型病料后积极改变疾病控制思路,寻求其它解决途径。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