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11月27日报道,广州3家生猪批发市场的生猪交易量较上周减少1000多头。从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反馈的信息显示,这些供应广东市场的生猪输出地区的猪源明显减少,而且当地生猪价格已经超过广州的价格。
疫病风险仍然是困扰生猪补栏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前往湖南、广西等地开拓猪源的天河生猪交易市场总经理杨善忠透露,当地农民害怕蓝耳病,不愿意养猪是猪源减少的一个因素。据广西南宁饲料经销商侯先生透露,最近他们调查市场时发现,广西博白及粤西地区有高热病复发的迹象。佛山科技学院白挨泉老师认为,冬春季节继续出现高热病的可能性很大,将是检验今年国家对蓝耳病强制免疫效果的时候。
成本增大也是打击补栏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1月,广东饲料价格暴涨200-250元/吨,而近半年来,几乎所有的生产及生活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养猪成本。对农村散养户而言,好的猪苗价格偏高,大规模猪场普遍呈惜售心态,只要猪场有空栏,猪苗就不会外卖;而较为便宜的猪苗又存在疫病风险,让仍占养猪业主要地位的散养户补栏积极性大大降低。
无论是疫病风险还是成本增加,只要有足够的利润还是会吸引养猪户补栏,但养猪户对后期猪价并不看好。在今年猪价暴涨时期,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平抑猪价,这对普通市民来说并无可厚非,但却严重影响了养猪户的信心。目前养猪户普遍存在“猪价低国家不保护,猪价高国家来打压”的心理。在此前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养猪户深信猪价难有更大的突破。在疫病风险、成本增加及政策风险的三重压力下,养猪户补栏积极性难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