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掌握发展规律 稳定生猪生产

2007-12-06 11:28:29来源:农民日报网络版作者:浏览:次 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饲养快速发展,但也出现过若干次较大波动。认真分析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规律,对当前加快生猪生产恢复,以及对将来保持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产业的几次波动

  (一)生猪价格共经历了六次明显波动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生猪生产呈现波动中增长的态势。价格大体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主要标志是年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7年为3次大波动,价格的年环比增长超过50%。

  1985年为第一次波动。根据当年的中央1号文件,各地对猪肉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取消统派购,实行指导价,增加对城镇居民的肉价补贴。当年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3.5%,价格涨幅达34.8%。

  1988年为第二次波动。由于价格放开后猪肉产量大增,1986年出现了卖猪难,养猪利润大幅度下降。从1987年下半年开始生猪存栏同比下降,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猪肉供应紧张的现象,猪肉价格同比增长18.6%。1988年继续上涨并达到波峰,比1987年上涨了50.6%。1989年进入下降期,1990年跌入谷底。

  1994年为第三次波动。经过1990年和1991年猪价低迷期,1993年10月出现了生猪存栏下降、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猪价在1994年达到波峰,比1993年增长了54.6%。1995年2月开始下降,1996年再次跌入波谷。

  1997年为第四次波动。由于受1995年阶段性“卖猪难”的影响,1996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出栏减少,猪肉价格上扬,至1997年底猪价一直处于高价位。1997年猪肉平均价格13.7元,同比增长10.1%。同期粮食价格走低,猪粮比价不断增大,一般在1∶6以上,从而引发了1997年的养猪热。各地仔猪补栏量猛增,全国能繁母猪比重直线上升,达10%左右,一些主产省高达15%。到1998年生猪价格开始下跌,并一直持续到2002年。

  2004为第五次波动。随着“非典”的结束,非典期间宰杀母猪、补栏停滞所造成的生猪供求矛盾突出,2003年活猪价格反弹。2004年,因非典期间造成生猪及种猪存栏下降,而禽流感疫情刺激猪肉消费增加,同时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霉变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各地活猪价格出现历史罕见飙升。活猪价从当年3月至9月的6个月中上涨了22.3%。2005年进入下降期并于10月份快速下跌至亏损线以下;2006年跌入波谷。

  2007年为第六次波动。2007年5月至7月,短短三个月内猪肉价格上涨了45%。综合各方面数据,目前生猪存栏总体同比减少8-10%,已经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见图1)

图1 1980-2006年我国活猪价格和猪肉产量波动情况

  (二)生产和价格波动出现一些较明显的趋势

  1.生产和价格的波动平均周期大约为6年左右。从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历史情况看,二者波动的平均周期为6年左右,上升期和下降期平均分别为3.5年和2.5年左右。

  2.生产小幅波动可以引发价格大幅度波动。生产波动的平均振幅为7.4%,价格波动的平均振幅为52.3%。生产每波动1%,价格波动约7%。

  3.生产和价格均呈现波动周期加长、波幅减小的趋势。生产波动周期逐步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3-5年,增加到7-10年;增长率波动幅度由10%下降为3%左右。价格波动也呈现相同趋势。

  4.生产波动大体上属于增长型波动。除今年外,生产的每一次波动均表现为增长率高低的变化,尚未出现产量绝对下降的情况。1980年以来,猪肉产量年平均增长6.4%,进入2000年以后有所放缓,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

  5.1996年以前价格和生产波动峰值同时出现,1996年以后价格高峰对应生产低谷。从时间对应关系上看,1996年以前,由于生猪供给短缺和通货膨胀对生猪市场的影响,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出现同向变动趋势,1985年、1988年和1994年生产和价格同时出现高峰。1996年以后,生猪生产和价格出现反向变动的关系。这与我国主要农产品在1996年后全面进入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基本吻合。

[FS:PAGE]二、历次波动的共同点

  (一)几次大波动都发生于GDP高速增长时期

  每当GDP增长速度超过10%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经历一次大的高峰期,每当GDP进入平缓增长状态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进入低谷期。当GDP高速增长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农业土地、劳动力、资金急剧向工业和城市流动,生猪增产速度减缓;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市,城市居民户外活动增多,农产品需求急剧上升,国内猪肉消费呈快速增长。猪肉供需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价格也随之快速上升。我国1985 年、1988年、1994年、2004年的几次波动都发生于GDP增长速度超过10%的时期。GDP变动对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动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二)能繁母猪的变动是引起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重要警示指标

  能繁母猪的波动直接影响生猪波动的周期和波幅,能繁母猪变动可以成为预测生猪生产和价格变动的主要指标。在目前技术水平下,从二元母猪补栏算起,一般经过配种、妊娠到仔猪育肥出栏大约需要13个月时间。一般来说,生产波动首先是由能繁母猪的波动开始。当猪肉价格达到高峰时,生产者首先调整能繁母猪头数,然后逐步使产量调整到与需求适应的位置。历史上,生猪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会促进下一年能繁母猪增加0.47个百分点。反过来,能繁母猪每增加 1个百分点,都将促进下一年生猪生产增加0.59个百分点。

  (三)玉米价格与生猪价格涨跌关系密切

  饲料费用占猪肉总成本的50%以上,所以二者或受大环境影响同步变动,或由生猪价格拉动饲料价格变动,反过来饲料价格上升又推动生猪价格上升。 1994-1995年和2003-2004年的两次波动,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同时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步增减。其它年份,生猪价格波动先于玉米波动1 年,生猪价格上升,拉动饲料玉米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又对生猪价格的上升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见图2)

图2 1978-2007年我国生猪生产价格波动情况

  (四)生猪饲养的规模化程度提高对波动周期变长和波幅变小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生猪生产和市场的历次波动中,众多散养农户都随生猪生产和价格的波动,或者同步扩张生产,或者同步减少生产,有的由于损失较大,干脆退出养猪行业,直接加剧了生猪波动的幅度。由于散养户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经济行为带有相当程度的同步性。而规模养殖户面对波动,一般都能及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稳定扩大生猪生产。这次波动中规模户养殖稳定增长,散养户养殖快速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

[FS:PAGE]三、本次波动的特殊性

  根据近20多年的趋势看,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周期越来越长,波幅越来越小,但本次波动与前几次波动相比,属于异常波动。

  第一,产量出现绝对量下降。在过去几次波动中猪肉产量只是增速减缓,很少出现存栏绝对下降。2006年生猪存栏4.9亿头,同比下降2.6%;母猪存栏4700万头,下降3.6%。2007年6月底,母猪存栏比年初又下降7%。预计2007年全年猪肉产量也将出现绝对量的下降。

  第二,猪肉价格一涨再涨。在前几次波动中,猪肉价格通常表现为持续上涨后达到最高点后高位运行,而在此次波动中,猪肉价格在2007年5月上涨后,7月再次出现大幅上涨,一年内已经上涨了两次,并且随着中秋和国庆的来临还可能继续上升。

  第三,全球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成为重要诱因。去年全球谷物产量19.85亿吨,减产3300万吨。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国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增加。今年6月份国际市场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0%和40%。国内方面,2007年7月份玉米价格同比上涨了16.2%。饲料成本的增加对猪肉价格上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四,疫情对价格波动起了助推作用。2006年下半年以来,在部分生猪主产省暴发猪蓝耳病疫情。除生猪直接死亡损失外,还导致患病母猪的流产或死胎,育肥猪生产性能严重下降,最大的问题是造成养猪户的心理恐慌。

  第五,规模户饲养量上升未能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缺口。当前全国散养户饲养量比重高于规模户,所以规模户存栏量增长1个百分点,弥补不了散养户下降 1个百分点减少的存栏量。根据我部对全国20个生猪主产省的调研,2007年7月散养农户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20.5%,规模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 7.3%,散养户在本次波动中快速退出成为一个主要特征。

  四、几点启示

  (一)尊重经济和自然规律,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市场的正常波动是一种市场机制配置养猪资源的客观表现,但波动幅度过大则会严重影响到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历史经验表明,大起和大落往往互为因果,大起不好,大落也不好。应坚持平稳发展、均衡供给的目标,增强生产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二)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方面作用

  根据生猪生产和市场波动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国内外应对生猪波动的经验,要想使生猪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必须对生猪波动实行反周期逆向调控政策,建立生猪生产预警机制,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采取增加收购、补贴母猪等措施保护生产积极性;在生猪价格处于高位时,适度抛出库存平抑市场价格。在进行政府调控中,应根据市场供求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综合运用调控政策。

  (三)着力抓好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能繁母猪的波动直接影响生猪生产波动的周期和波幅,稳定母猪和种猪生产是保护生产能力的主要抓手。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扶持能繁母猪保持一定的存栏规模,可以促进生猪生产从波谷快速恢复。要尽量避免疫情对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助推作用,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对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和口蹄疫等主要生猪疫病的基础免疫工作,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

  (四)促进饲养方式转变,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要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扩大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能力,避免分散饲养形成的一哄而起和一哄而散的局面。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散户饲养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展饲养小区,提高规模化饲养水平。

  (五)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生猪监测预警体系既要包括国民经济增长、能繁母猪变动、仔猪和饲料价格等关键指标,也要包括生猪疫病早期预报系统和疫情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每当GDP增长超过10%,能繁母猪快速下降时,要密切关注,提前采取政策措施。尽快对生猪业全面实行政策性保险制度,对养猪业,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提供贴息贷款,适时推出生猪期货,实现稳定增产增收。

  (作者:农业部生猪波动规律性研究课题组)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Tags: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