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现代农业:产业化聚合能量“链”

2007-12-21 08:31:03来源:作者:浏览:次 分享:
2007年,郫县战旗村8组的村民杨开元没种地了,可全家的年收入却比往年至少增加了两万元;

  2007年,双流县永安镇凤凰村村民陈昌福花了10多万元,在成都荷花池附近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住进了城,家里的承包地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

  ……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浪潮中,杨开元、陈昌福如果单靠传统的土地耕作,是刨不出“金娃娃”的。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才能聚集效益的最大能量。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在政府、市场、农民的合力中寻找到了最佳组合。

  2007年,一个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撑着成都农业不断实现着新突破。

  经营链

  农民当上股东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在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中,它只能安身,不能实现富裕梦。这是新津县方兴镇花碑社区62岁的诸士如的切身体会。可在2007年,当了20多年“生产队长”的诸士如,觉得把田流转出来,交给有实力的公司种才划算。

  2007年,我市提出了“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的思路,与花中花公司、省农科院水稻科研所达成了合作协议,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采用土地租赁和经营权入股的方式组建集种植、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集约化经营公司,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每亩至少增收20%,加上春季的科学套种,一年每亩地至少增收1000元。而诸士如不仅当上了股东,有了固定的承包地租金收益,还被花中花公司聘请为生产组长。

  建立农业利润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农民收入与社会收入同步增加机制,需要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创新制度。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产供销、农工贸、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都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破解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把“金钥匙”,可这把“钥匙”使用起来顺不顺心,农民们都有一本账。市场有风险,收益要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能不能满足?土地上产生的效益如何和农户利益更紧密挂钩?在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70岁的村民李清全心里踏实了:有了股权证,法律要保护。土地种啥子,村民不仅要清楚地知道,而且还有发言权。汤营公司发放的股权证就是作为村民入股公司的依据,村民在年终领取分红时要出示这一凭证。目前,全市已有近70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占总农户的35%。

  “土地就像是块海绵,三分满,不会渗漏,九分满,它还是一滴不漏。从某种程度上说,土地整理,就是要在同样的土地上,产生更大的效益。”这是蒲江县复兴乡党委书记李茂君的感受。

  优化土地资源

  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一个个链条必不可少: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加快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将链条连接成线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农民的集中居住和就业问题一并解决,土地使用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流向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7年,成都农业在由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和现代经营方向发展的进程中,亮点纷呈。

  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第三圈层县市按照“2000亩以上、整村推进”的原则,各选择一个村进行扩大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综合试点。邛崃市在深化完善原有试点的基础上,再扩大2000亩试点,其他7个县市在水稻主产区选择一个耕地面积不低于2000亩的村进行综合试点,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8月,我市《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首次提出“农村土地资本化”,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的鼓励政策。在锦江区,规定涉农社区居民不仅拥有股权保底收入以及分红收入,而且股份还可以依法继承。

  10月21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提出,凡是在城镇有合法固定居所、相对稳定收入或生活来源的农民都可将户口迁入城镇,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在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权益和义务可保持不变。

  资金链

  让“蜜蜂”有“花粉”

  几只蜜蜂看起来微不足道,而一旦聚集在一起,就能形成令人惊叹的威力。在经济学的理论里,全民创业、小规模、大群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蜂群”经济。但是,如果一大群忙碌的蜜蜂没有创业的资金“花粉”,创业之路就会格外艰辛。邛崃市固驿镇仁寿社区村民苏蓉就是这样一只“蜜蜂”。苏蓉家养猪,规模长期在20―30头,流动资金短缺。她曾经想贷款5万元买猪仔,可提供不出担保。有项目无资金,不少想创业的农民被堵在了银行的门槛外。

  12月5日,经过一年筹备的邛崃国民村镇银行成立。村镇银行成立的目的,就是支持苏蓉这样的农村“蜜蜂”。在未来两三年,我市还将积极争取更多村镇银行试点名额,让农民储蓄的钱能更多服务于农民,让参与市场经营的农民获得合理的资源配置通道。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来,我市逐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框架,形成了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部分资金难题。可是,政府的投入有限,如何利用财政杠杆和政策支持,做大做强融资担保平台,扩大财政贴息规模,吸引进入农村的各家金融机构探索股权质押登记等新业务,将散布在乡村的微型企业激活,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我市2007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提出,积极探索组建村镇银行,拓宽现代农业的金融服务渠道,促进社会资金进入现代农业。同时规定,社会资金可直接参与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现代物流业建设和参与小城镇建设、拆院并院,不仅可以参股,还可以控股。

  给“蜂蜜”保险

  “以拨改投”放大资金效应,撬动的不仅是市场。

  2007年,我市成立了政策性的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市级财政将用于发展农业的财政性资金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集中注入该公司,今年注入资金达到6亿元,今后将保持每年不低于10.0%的增幅。投入的资金14.7亿元,拉动金融和社会资金15.3亿元。农投公司自筹建以来,从全市266个农业化项目(总投资额度180亿元)中筛选、考察和评估,确定了第一批产业化项目31个(总投资30亿元,土地流转35万亩),采用信用担保、委托贷款、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参股等五种投资方式对项目进行支持。以此为杠杆,2007年农投公司仅使用农发行农业项目信贷资金就将超过40亿元。

  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是农投公司的五大职能之一。传统的弱势农业如今在保险公司眼里,成了香馍馍。而支撑保险公司信心的是,我市日益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10月31日,市农投公司和承办保险的人保财险成都分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四川分公司正式签署了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合作协议。继法国安盟2万亩水稻保险、人保公司2.6万头能繁母猪保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之后,面向更大范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开。11月22日,邛崃市24个镇乡分管领导代表种植业主与人保财险邛崃市公司签订了保单,主要涉及的农产品是水稻和玉米。

  2007年12月,邛崃市临邛镇养猪大户杨学军缴纳保费6600元,为养殖场里的1300头猪买了保险,最大保额70万元。养猪的风险大,可过去,这个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今年8月6日,杨学军参加了第一批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试点,向人保财险邛崃支公司投保能繁母猪500头,个人缴纳保险费2500元。母猪因故死亡后,杨学军得到了保险公司105000元的巨额赔款。

  服务链

  给你一个支点

  2007年,双流县科技局局长郑树明和机关干部给全县农民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假如给你1万元,你能为农民增收致富做些啥?答案五花八门:给四季韭薹换代,按市场价估算,全村农户每亩可增收3000元左右;引进些海椒新品种回来,今年市场价很不错,村民种起来也会有积极性……

  其实,郑树明心里清楚:1万元科技支农资金,表面上看是1万元,但是找准支点说不定就能撬动几万元甚至是十多万元的收益呢!

  但是,单靠农民闯市场、学技术,找支点很难。

  3月,《双流县科技兴村富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打破科技专项资金下拨到镇的传统做法,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村上,支持村两委主动承担科技项目;同时邀请村民参与决策、监督,管理“自己的钱”。首批共有47个村拿到支持资金。永兴镇三新村是拿到1万元的村之一,全村由此引进推广“苦瓜套养菜椒”栽培技术。

  给你一串支点

  2007年,我市提出,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健全生产、加工、流通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在整合市农业科研和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组建集科研、教育、培训、推广于一体的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建设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的推广,将解决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难题。

  于是,农业服务链条从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多层面拓宽领域,不断拉长。

  在西南特大型国家级无公害韭黄生产基地――郫县唐元韭黄基地,县农发局组建的韭黄产业推进办常驻镇上,专门指导韭黄产业的发展。

  彭州市对熙玉园区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技能特点、增收愿望等进行认真调查摸底,户户建立了“家庭档案”。实行“点菜”式培训,由农民确定“什么时间讲”、“在什么地方讲”、“讲什么内容”。在把农民工人化、菜商老板化后,做起了“菜田文章”,延长蔬菜产业链条。目前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专业化采收、专业化育苗、专业化货运中介、专业化保鲜、专业化营销。分工越细,意味着产品越精、产业链越长、附加值越高。在三界镇,净菜每天外销3000吨,“莴笋棒棒军”专业队伍已突破7000人,采收范围不断向周边辐射。

  专业化分工,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市场难题,还培育了新的农业中介组织。2007年4月28日,双流县永安镇的“沼气能人”罗贤均组织了30来个沼气技术人员成立了沼气物管合作社,服务的对象有1600余农户。近30名技术人员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双流的乡村道路上,只要农户一个电话,就能上门服务。[FS:PAGE]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农业的规模经营在聚集规模中扩大,农业的要素资源在聚集中优化配置,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在聚集中有效提升。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Tags: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