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图什么报酬,就是想让乡亲们致富。只要是讲诚信的人,哪怕他一贫如洗,我也愿意为他担保。”谈到为啥给村民提供贷款担保时,河南省武陟县大刘庄村农民贷款担保协会会长马金娥笑着说。
截至目前,武陟已成立202个民间农民贷款担保协会,其中高标准、规范化的有23个,涉及14个乡镇、136个村,协会成员1315人,贷款余额6097万元,协会成立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贷款3.98亿元,助农增收2645万元,贷款回收率达100%。
“贷款两难”下的选择
“这个民间协会之所以能诞生,主要是‘信用社放贷难和农民贷款难’起作用,农民无钱经营、无物抵押,也无人担保,但又急着用钱,怎么办?被逼无奈,急中生智,就想出此招。”河南省焦作银监分局高凤桐分析说。
“贷款两难”问题在全国农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从深层次看,主要是由于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了“两难”窘况的出现。
“我们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经济潜力很大,种养业走在焦作市前列。信用社贷款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我们深知农民需要信贷支持,但面对大量的不良贷款,信用社真是不敢轻易放贷。”河南省武陟县副县长姚五洲说。
“两难”的关键就是“担保难”。那该怎么办?武陟县农村信用社联社理事长王大同回忆说:“在2000年全县贷款方式大调查中,嘉应观乡东后庄村,靠养殖业先富起来的杨长喜等6位农户提议,能否成立一个担保小组,为本村农户贷款担保?这个提议对我们启发很大。随后,我们就在该乡进行试点。2002年10月,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农民贷款担保协会。”
运作便捷 有可持续性
“只要是本村的种养殖户,我们都可以担保。”马金娥说,“我们不光担保,还对贷款用途、效果进行全程监督,帮助信用社收本付息呢。”
该县农民贷款担保协会一般由6人自愿结合组成,其经济基础较好、信用程度高、责任心强,本人及家庭成员在社会上无不良行为、在信用社无不良贷款记录。此外,每人自愿向信用社交5000元担保保证金,其可担保金额是其保证金的6倍。
担保协会运作方式非常简单高效,本村村民需要贷款时,首先,向协会口头申请或文字申请,如协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即可到信用社办理相关贷款手续,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当天就可办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同等条件下,担保协会担保贷款不仅可以优先,而且还可以不进行公证。担保协会为村民服务都是免费的。
“当然,我们信用社也会根据协会的工作业绩,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如协会成员贷款,在现行农户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20%;协会成员担保的非会员贷款,在现行农户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10%。同时,按贷款利息收息额的1%奖励担保协会,保证了协会的持续运行。”王大同说。
目前,该县联社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同时,切实把担保协会作为支农的“突破口”,秉承“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全县逐步推广。此外,联社还成立了贷款担保协会指导小组,专门负责对该县组建贷款担保协会进行指导和管理。
效果明显
破解了信用社四大难题。基层农信工作人员认为,它有效缓解信贷人员惧贷心理,规避了风险,节约了办贷时间,扩大了对“三农”贷款的投放空间。调动农民致富的积极性。现在,只要自己讲诚信,资金不愁了。催生农业产业化。据马金娥介绍,大刘庄村在信贷担保协会成立前,村里仅有7家养鸡户,鸡存栏只有7000只;协会成立后,全村养鸡户已达60多户,鸡存栏达18万只。同时,该协会又成立了大许庄金桥养殖合作社,对全村养鸡户从鸡苗、饲料进购、防疫,鸡蛋、淘汰鸡的销售及信息的收集进行“六统一”管理,提高了养殖规模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詹店镇大许庄村贷款担保协会成立后,积极支持村民养鹅,全村从原先4户养鹅发展到现在60户,鹅现存栏是原先的40倍,全村每年养鹅可创收40多万元。营造“诚信光荣”的社会氛围。“我不可能不还钱的,我在村里是一个信用很高的人。”大刘庄一村民说,“我们墙上都写着呢,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
农民贷款担保协会是一边连接着农民富裕,一边保护着信用社贷款安全,是一件一举多赢的好事。
河南省银监局纪委书记周勇说:“我认为,它在激活农村经济方面是一条很值得探索的路子。不仅如此,它还是缩短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距离的纽带,更是两者利益最佳平衡点,为从根本上消融‘两难’坚冰提供了可能。”
对此,农业部原副部长万宝瑞也曾撰文指出:“农民贷款担保协会是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创新,它对帮助农民致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村风气的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一举多赢的组织形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关部门应当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扶持,将其纳入法律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