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陆建銮)为贯彻落实省、市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昨天下午,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再次组织召开“瘦肉精”中毒事件紧急工作会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有关领导以及主要生猪批发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法定代表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市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通报了“瘦肉精”中毒事件的最新进展,广州连续3日无新增病例;并要求各部门配合检查执法,有效阻止“瘦肉精猪”扩散蔓延。
相关部门召开第二次紧急会议
自从“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后,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要追根溯源,确保百姓吃上放心肉。为贯彻落实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昨日下午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主持召开由市应急、农业、工商、卫生、公安、食监等相关部门,各区(县级市)有关领导及主要生猪批发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场法定代表人参加的第2次紧急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要求:第一,要全市行动,全面行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查处不让“瘦肉精猪”流进广州、流进市场。第二,全面加强检验检疫工作,争取在全广州12个县区不漏一个生猪屠宰场、不漏一辆运输生猪的车、不漏一只猪,绝不允许有问题的猪再流入市场。第三,全面加强上下联动与沟通,争取上游、中游、下游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特别是放心肉的工作,外省市的问题,要及时向省、国家反映,请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第四,各区、县级市要立即行动,主动负责在辖区内全面清查,保证不再出现“瘦肉精猪”。第五,市属各部门要加强互动和联动,全面行动起来,不推诿、不推卸责任,按各自职责做好工作。第六,各屠宰场、生猪批发市场、经营肉品企业要负起法人的法律责任,建立企业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一整套的管理制度。第七,公检法要介入这次事件,加大打击这起事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第八,宣传媒体要继续依照省、市要求,抓好舆论的正确导向。第九,封堵“瘦肉精猪”的同时,要保证肉类的市场供应。第十,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总结经验教训的工作,立足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放心肉的日常工作。
本地猪未发现问题
广州市卫生局通报的情况显示,从21日开始,已经连续3日无新增瘦肉精中毒病例,留院观察治疗的病人已经全部康复出院,接下来,卫生局将加派人手,加大对餐饮、集体饭堂等人员集中地点的检查监控。
广州市农业部门介绍,目前广州市场供应的生猪三分之一来自本地,三分之二来自外地,此次“瘦肉精猪”的来源地已经明确,是湖南省冷水江市、涟源市、新化县、衡阳县几个地区。农业部门已加大对猪只的检查力度,加大抽查率。经过连日来的检验,广州本地猪只未发现有“瘦肉精”问题,农业部门将保证本地生产,确保市场上的猪肉供应。农业部门要求各批发市场,对“瘦肉精猪 ”的来源地设防,绝不能让“瘦肉精猪”流入广州。
工商部门截获300多头问题猪
在“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后,广州市工商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24小时进驻三大生猪批发市场的措施。查封了12家生猪批发档口,其中8家在天河牲畜批发市场、4家在金戎牲畜交易市场,截获问题生猪300多头。工商局要求相关企业加大规范化管理,屠宰场建立起索证索票制度,进一步加大检查密度,做到逢车必检,逢猪必验,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私宰行为。
广州市公安部门介绍,“瘦肉精”事件涉案9人,其中天河区5人,已全部被刑拘;增城市1人,已被刑拘;白云区3人,1人被刑拘,两人在逃,现已掌握线索,目前正在抓捕过程当中。涉案的9人中,8人来自湖南,1人来自广东化州。
谁谋财害命,
就罚到他倾家荡产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刘晓星、文远竹、任珊珊、刘旦、练情情、王鹤、方利平)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余波未平,如今广州市民又遭到了“瘦肉精”的侵害。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吃上真正放心的猪肉?保障食品安全的出路在何方?昨天,广州市人大代表陈雪在做客本报“报网直播室”时认为,应该对违法企业进行重罚,而另一位市人大代表谭钜添则认为,食品生产企业要按照打造“百年老店”的要求,自觉对产品进行自检。
陈雪认为,作为企业,肯定要追求利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追求利润必须有两个限制,一个是道德,另一个是法律,现在两者的威慑力都不足以让不良厂商对违法行为望而却步,因此必须再加强惩罚的力度。陈雪说,不管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还是道德感,自律肯定是需要的,然而,“现在不法分子真的是在谋财害命,那就需要在经济上重罚,一旦违规,就罚到他倾家荡产。”如果惩罚的力度够大,那么不法分子可能就不会因为这点利润而冒风险。
对于有害食品的控制,谭钜添认为应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猪有无“瘦肉精”靠目测?
“当时(1996年)调研时,生猪市场的管理人员就告诉我们,他们一般不作‘瘦肉精’检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检测太慢,二是检测费用很高。管理人员说,他们主要是靠目测!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朱小勇 李朝涛 熊佳焰) “瘦肉精”仅靠目测?!昨日下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在参加人大荔湾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表示,目前广州的猪肉市场问题非常严重,有生猪市场管理人员曾告诉她说,生猪入市一般不作检验,有无被喂食“瘦肉精”仅凭目测判断。李力表示,这暴露出有关部门在监管上的漏洞,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并对目前广州的屠宰体制进行改革。
“生猪市场一般不作检测”
在昨天下午分组讨论临近结束时,坐在张广宁市长边上的李力打开了面前的麦克风,说她想讲一下备受市民关注的“瘦肉精”事件。
“我可以很客观地讲:目前广州的猪肉市场问题非常严重。”李力说,如果我们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不去做的话,可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譬如目前的“瘦肉精”事件。
李力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曾在2006年出台了《广州市生猪屠宰和生猪产品流通管理条例》的法规,所以她也了解一些情况。据了解,出现“瘦肉精”猪肉问题是有原因的,“当时调研的时候,生猪市场的管理人员就告诉我们,他们一般是不作‘瘦肉精’检验。”为什么不做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检测太慢,检测结果要几个小时才能出来,等结果出来后猪都已经卖掉了;第二,检测费用很高。2006年时说有两种检测方法,“一种相对便宜,但失误率很高,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在20%左右,就是呈现假阳性,检测结果不准确;另一种检测成本较高,检测一份就要上千元,没有人会愿意去做这种高成本的检测”。
“当时的生猪市场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说,他们主要是靠目测!”李力说,当时那个管理人员很自信地说,“我一眼就能看得出生猪有没有吃‘瘦肉精’,猪屁股比较窄的就是吃了‘瘦肉精’的。”据称,这种“目测能力” 还被形容成如同医生“望诊”般,觉得你脸色不好,一眼就能看出你毛病出在哪里。李力说,但事实上,监管在这一块存在漏洞。
“屠宰环节肯定有问题”
李力说,当时制定生猪屠宰条例规定的时候确定,管理重点不在生猪市场这一块,而是放在了屠宰场这一块,要求检测合格才能屠宰。其实,国家在生猪屠宰技术上要求非常严格,可以说每一刀下去都有一个规范。“在这个环节要求每一头猪都要检验检疫,但是我们这里就有问题。如果按着目前媒体报道的那样,这个‘瘦肉精’猪肉是公宰肉,那么它在屠宰环节肯定有问题,肯定不是每头猪都检了的,否则为什么‘瘦肉精’检不出来?”李力说,按照国家检验检疫技术规范,“瘦肉精”这种物质假如存在一定要检验出来,不能让“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而在这一环节,有关部门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李力说,有药监局的人说,部门之间在执法过程中的不协调和不合作,虽然屠宰条例当中已经把部门之间的协作规定成了一种法定义务了,但实施过程当中还是有问题。有些部门的人说,部门之间的协作是需要关系好通过吃饭这种方式去沟通,然后才比较好地协作,所以在这个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
“公宰肉实为代宰肉”
“广州这么多屠宰场,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肉联厂,而是一个代宰场。”李力说,目前,广州的屠宰体制是卖猪肉的在生猪市场买了生猪,拿到屠宰场去宰,完了再拿去零售商那里去卖,如此这般,中间商从中获取了很高的利润,代宰场里出来的猪肉成本便会大大高于私宰肉。李力建议说,政府要认真考虑对目前的屠宰体制,并进行改革。一定要引进‘真正意义上’的肉联厂,买猪、杀猪一条龙,有自己的产品。这样,方可降低公宰肉的成本,让私宰肉没有生存空间。
李力还建议,要严格执法。在食品安全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落实责任。同时,要打击黑恶势力,这几年来,基本上一出现一种新的健康的市场,马上就会出事情,到市场门口泼煤油,去毁人家的猪肉什么的。李力还建议说,应该发动公众参与,让老百姓都来监督并积极举报。
张广宁市长在听完李力的发言后表示,接下来,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经过这一次的事情,真的要下决心。
屠宰场宰的就是放心肉? 想法太简单
“猪在屠宰场屠宰的猪就是放心肉,这个(想法)太简单了。”昨晚,大洋网直播室邀请市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雪和市人大代表、白云区江高镇江村党委书记谭钜添,就近日发生的“瘦肉精”事件把脉问诊。代表认为,要解决包括“瘦肉精”问题,仅靠百分之几的抽检率不可靠,必须建立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的监管链条,确保餐桌安全。
政府像灭火队仍出事
两位代表一致认为,发生“瘦肉精”事件的主因是缺少长效机制,使得政府“像灭火队一样”,“奶粉出事了就天天检奶粉,猪肉出事了就天天检猪肉”,虽然做得很辛苦,但食品安全事件还是不断发生。
谭钜添认为,由于一些企业生产者法律意识差,缺乏公德心,为追求利润非法使用“瘦肉精”,加之生猪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只作抽检,从而导致此次“瘦肉精”事件发生。
“不是检不检的问题”
这次“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漏检:天黑没看清检疫合格证的真假,2%的抽检率太低。但代表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检测。陈雪表示,猪太多了,“检不过来”。谭钜添也表示认同:“政府安全检查人员(对)每一头猪都检查是不可能的。”他举例说,加拿大一小时屠宰1万多头猪,是从生产源头进行把关,从种猪到苗猪,再到猪饲料,层层负责。[FS:PAGE]
对此,陈雪认为对那些不良生产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让其倾家荡产,因为“这种作假,跟谋财害命没什么区别”,而且“经销商和生产者都要处罚”。
建议广州自己养猪
据了解,由于成本问题,本地很少养猪,广州市场上生猪大都来自外地,这就增加了猪肉安全的风险。谭钜添表示,猪饲料大都来自北方,成本相对较高,“现在广州郊区很多农民不养猪了。”据了解,省里给广州市生猪自给率任务是要达到80%,为此,谭钜添建议尽快发展产业化养猪,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达到一定的生猪量,广州便可以建立一个屠宰厂,从生产到销售都由企业负责、市场监督。”政府则负责监管与抽查,“检验过程中若发现有问题就写通报,老百姓便不会买企业的东西。”
谭钜添还建议政府从源头管到餐桌上,“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允许进来广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