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遇到困难,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处于产业链最末端的饲养者。生猪产业该如何健康发展?养殖户如何规避风险、重建信心?养猪户有什么期待?连日来,记者走村入户,采访了一些养殖户,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产故事。
养猪不赚钱 急坏养猪户
“价格降得太厉害了,卖一头猪亏150元,真闹心!”4月8日上午,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郝村养猪户武锁利一见记者就这样说。
回想起2007年生猪收购价高涨时,武锁利对记者说:“那时国家实行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养猪利润很高,不少农民抱着赚钱的心理预期,懵懵懂懂地闯进了生猪养殖市场。”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少养猪户猜测春节生猪价格大涨,因而将“宝”一起押上,遗憾的是春节成了生猪价格的滑铁卢——
如今,让武锁利犯愁的是,目前养殖场还存栏500多头猪,养一天赔一天。武锁利说:“虽然大家知道过一段养猪还可能赚钱,但是很多人坚持不到下一个出栏期了。目前我的养殖场就靠卖母猪产床、自由采食槽维持运行。”
武锁利告诉记者,他之前主要是做饲料业务的,2001年开始养猪,当时发现生猪养殖有利可图,于是就办起了养猪场。谁料,这几年,生猪养殖业一直没跳出“生死轮回”的农业养殖怪圈。武锁利无奈地表示,行情难以判断,千万别再跌了!
但是,市场的运行是不为个人意愿左右的。武锁利的困惑,也是多数养猪户的困惑。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不少养猪户和武锁利一样,生猪价格“跌跌不休”已左右着养猪户的信心,养还是不养,多养还是少养,都是两难选择。
点评:不仅是最近两年,国内生猪养殖业一直是在跌跌涨涨的循环中求生,行情也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面对收购价格持续下跌的现状,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都应要理性看待,同时要进一步科学饲养,抓好管理,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标准化饲养抵御养猪风险
每天清早,高平市寺庄镇寺庄村养殖户杨德水老两口就开始检查、配料、清洗等程序,一个不落,年年照此法饲养。老杨说,这样的必备工作就是保障自家的猪舍成为华康猪业有限公司的标准生产“车间”。
现在老杨的猪舍年出栏140多头,杨德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养土猪,不仅生长慢而且价格低,标准化养殖不仅猪生长快,而且价格高,这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强了。
老杨所说的华康猪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我省同行业中第一个注册生猪商标的企业。但是,土地的紧张、养猪风险的不可控等因素,让公司扩大规模困难重重。
[page]
2002年,高平市制定出台了《无公害生猪生产标准》条例。借助这一契机,华康猪业有限公司也制定了《华康牌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饲养模式、统一防疫、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并走出了一条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标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华康养殖示范园区内,记者看到了华康猪业有限公司的专利 “节能环保型猪舍”。这种猪舍是在阳面设计了一个凉台,凉台上培土,夏天可以种瓜果蔬菜,很容易就达到了降温的要求,而且降低了猪舍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到了冬季,用塑料薄膜把凉台盖起来,就可以给猪舍保温。当地百姓形象地说,冬天有膜夏有瓜,温度掌控全靠它。据悉,这种猪舍已经在高平市及周边市县推广起来。
在华康猪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当地的农民把养猪当成了致富的 “铁杆庄稼”。据悉,目前公司带动养猪户1500多户,覆盖高平市16个乡镇118个村。
点评:随着生猪养殖集约发展的加速,一部分农户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并与养殖企业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养殖企业为农户提供配种、繁育、防疫等服务,不仅有利于养殖户降低成本,而且还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盼猪价不坐“过山车”
4月8日,说起当前的生猪市场,家住平遥县宁固镇的王军直摇头。王军经营的是一个家庭式小规模自繁自养的养猪场,目前存栏20头,有3头母猪,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给他带来了巨大打击和压力。
“养猪就像炒股票,有赚就有赔啊!按目前的市场价格,今年养猪肯定赔钱,卖一头猪要损失150元左右。”
养猪是个辛苦活。为了省钱,王军舍不得雇人,常常是早上6时就起来弄猪食,晚上10时左右才去睡。因为母猪下崽大多在半夜,怕猪崽被母猪压死了,老王睡得更晚。去年压死了5只猪崽,王军伤心了好一阵子。
苦叹之余,令王军稍感安慰的是,仔猪是自家母猪繁殖的,不用买仔猪的本钱,要是仔猪从市场买回来的话,将亏损得更大。王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头育肥猪为例,从15公斤仔猪到100公斤出栏,按5个半月165天计算,饲料费约550元,疫病用药30元至50元,再加上仔猪成本和水电费用,不算人工钱,一头育肥猪直接成本约1100元。按当前收购价9元/公斤计算,一头猪可卖900元,不要说赚钱,连成本都收不回。
王军说:“经历了这几年猪市的起伏,养猪户们都希望能够尽快设立养猪保险。生猪市场价格起伏大,风险高,同时还存在交配率、产仔率、成活率等多个养殖环节的风险。设立养猪保险,即使赔了钱,也不会伤了养猪户的‘元气’,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此外,由于养猪投入大,周期长,需要的流动资金多,农民想扩大规模却缺少资金。王军希望政府能够多给养猪户一些资金支持。
点评:升—降—升—降,如果要勾勒近几年生猪市场行情,那么,这条曲线应当是最为准确的概括。农民是生产经营环节最薄弱的一环,我们不能总让他们为市场行情的变动垫底、付出代价。在生猪养殖方面,政府如何作为,其力度、方法应如何,业内人士认为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