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猪为何总是“兴风作浪”
之所以说病死猪又重出江湖,是因为近年来关乎于此的事件,总是时有发生。在被曝光后的严查震慑下,可能会短暂的“退隐江湖”,然而时间不用太长,就会在另外某个地方死灰复燃。譬如,2012年3月,福建警方侦破一系列病死猪案件,查获病死猪肉1300余吨,并对相关违法人员依法判刑。而到了2013年5月,福建漳州南靖县两名政府雇员,就将至少40吨病死猪肉送上了广东、湖南等地的餐桌。
病死猪不能安全进入无害化处理的流程,总是“诈尸”般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既暴露出了农村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短板,也成了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一大顽疾。一定程度上,能不能彻底切断病死猪与食品市场的关联,反映着整个食品领域的安全状况,也检视着我们食品安全监管与防范制度构建的成效。如果说此前的参照物是奶粉,现如今屡禁不绝的病死猪肉已是当仁不让。
揭开上海福喜的黑幕,记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卧底。与此相仿,揭开江西成规模的病死猪收购、屠宰、流通黑幕,央视记者用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潜伏跟踪调查。表面上看,还原一只病死猪在市场上的“诈尸”过程,似乎要费尽周折与艰辛。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揭开乱象的总是记者而非职责在肩的有关监管部门?无论从行政赋权上,还是从地缘熟悉度上,抑或是专业检测技术上,当地有关监管部门都要比新闻记者更具优势和便利。
病死猪收购屠宰在当地俨然成了一种“地下产业”,有两层信息尤需重点打量。一者,按照生猪3%的正常死亡率,当地每年应约有9万头左右的病死猪。最简单的办法,当地有关监管部门可以直接核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数量。但显然,如此作为并未实施,才导致部分病死猪屠宰场存在已达十年之久。十年间,想来当地已是街闻巷晓、尽人皆知,监管部门不过在掩耳盗铃。例证在于,今年3月,丰城市畜牧水产局通过被抓的猪贩子了解到一家病死猪屠宰黑窝点,结果这家屠宰场一夜之间失踪,监管再无下文。
另一方面,每年7万多头的病死猪经过收购、屠宰,然后流向七省市的食品市场,这其中到底要经历多少环节的检疫检测,虽然不得而知却绝非小数字。然而,一道道应然而正规的检疫检测环节,似乎在近十年内并没有发现异常,最终让异地的病死猪肉平稳落地本地的消费市场,直至端上市民的餐桌。这种形同虚设的跨省间的检疫和监管链条,让人倍感失望与惊心。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侵害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再次加码,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监管与检疫检测的不到位,往往让法律鞭长莫及,或者隔山打牛。这种状态下,作为填补行政监管失灵与节约行政监管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大力度推动有奖举报制度与证人保护制度入法,就已成当务之急。
一只总在市场上“诈尸”的病死猪,揭示出的无外乎两个问题,一是监管漏洞,二是制度漏洞。修补漏洞,应该即刻起步。
说到病死猪肉,相信每一个消费者都会避之不及。但正是这种人人避之不及之物,一旦缺乏监督,往往就成为暴利的载体。过往,关于病死猪肉零星出现于市场的消息并不鲜见,如果说这只是偶然性的市场失范,那么,在作为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的高安,每年“9万头左右的病死猪”,以及“买卖病死母猪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显然更指向一条常态化的病死猪产业链条。
病死猪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根据相关法规,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然而,在高安病死猪肉不但大行其道远销多地,而且其“检疫票又是真的”。于此荒诞之下不难判断,病死猪在当地的几近公开产业化,显然不会止于偶然性的监管失范与个别商贩的无良,更或有监管链条的病迹斑斑。
一边是病死猪肉的“合格流通”,一边是病死猪肉贩卖者“把公安搞定就什么事也没有”的露骨表白,一切都证明,理应禁止流通的病死猪肉在当地获得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漂白”。在此语境下,所谓的“监管”有可能成为病死猪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沦为共同的作恶者。
作为全国畜牧业百强县,按照正常的生猪死亡率,其死亡的病猪数量之大,天然蕴藏了一种非法产业链的可能。在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生态中,明知这样的生猪死亡数量蕴藏了非法商机,就应该有针对性地监管防范,遏制不当谋利冲动的释放。更何况,仅就当地的畜牧业名声和长远利益而言,这样的制度监管也理应强化。但令人遗憾的是,与百强县相伴的是一条病猪肉贩卖产业链的兴起。这或也间接暴露出了当下畜牧业监管效率之低下。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条产业链的兴起,放行者恐怕还并非检疫一个环节的失守。新闻中的一个细节是,一家处理病死猪肉的作坊常年受到附近居民的举报投诉,“但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一点事,因为他们都有很硬的关系”。这意味着在某种“硬关系”的保护之下,一般公民的举报投诉这一监督渠道,在当地也已失效。由此可见,要根绝当地的非法产业链,挖出背后的“硬关系”,或才是最根本的起底与纠偏。
河南省一位养殖户表示马上元旦了,又见抛猪潮。扎堆出栏的现象再次导致了生猪价格下跌。冬季猪难养,杂病疫情一同袭击猪场,很多同行人已经开始放弃养猪出去打工了。元旦前的猪价未能如期上涨,部分地区反而出现下跌,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生猪供应仍较多,虽然南方各地大范围腊肉制作已逐步开启,但是猪肉终端需求量的小幅提升并没有给猪价上涨提供有力支撑。加上养殖户的出栏热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猪市场仍然处在弱势调整的阶段。
如今养殖户的心再一次慌了,元旦了行情无意上扬,而央视曝光病死猪仿佛有让大家不淡定了,很多人心里都在打鼓,猪肉怕是涨不上去了吧。现在利好猪价的因素确实比较弱,所以大家还是尽量不要以这些为重点,这样只能一再的刺激我们的心理预期。不如管理好自己的猪,是福是祸留给时间检验,涨与不涨也需要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