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越小,体温调节能力越弱,允许的最大昼夜温差越小;体重越大,调节能力越强,耐受温差可适当放宽,但仍需避免极端波动。以下是不同体重阶段育肥猪的最大允许昼夜温差标准及关键注意事项:
一、育肥猪不同体重阶段的最大允许昼夜温差
二、关键注意事项
1、优先控制“基础温度”,再谈温差
昼夜温差需建立在“适宜基础温度”之上,若基础温度本身偏离适宜范围,即使温差小也会有危害。各阶段育肥猪的宜基础温度范围为:
30-60kg:20-24℃
60-100kg:18-22℃
100kg以上:16-20℃
例:若某猪场60kg育肥猪舍白天温度25℃(超适宜上限),夜间降至16℃(温差9℃),则会同时面临“白天热应激”和“夜间温差过大”的双重问题,危害更严重。
2、避免“骤变温差”,缓慢波动更安全
即使未超过最大允许温差,若温度在短时间内骤升/骤降(如1小时内变化3℃以上),也会引发猪群应激(如扎堆、张口呼吸、采食量骤降)。
建议通过通风、保温设备(如卷帘、热风炉、水帘)实现“缓慢调温”,例如白天升温速度不超过1℃/2小时,夜间降温速度不超过1℃/3小时。
3、结合湿度和通风调整温差标准
高湿环境下(相对湿度>80%):需降低“最大允许温差”1-2℃。因为高湿会放大冷热应激(如低温高湿易导致猪只受凉,高温高湿阻碍散热),此时即使温差5℃,危害也相当于干燥环境下的7℃。
通风不良时:需严格控制温差。密闭猪舍若通风不足,夜间有害气体(如氨气)积累,叠加低温刺激,会大幅增加呼吸道疾病风险,此时最大温差建议控制在标准的下限(如30-60kg猪只按≤4℃管理)。
4、关注“弱势猪群”,单独调整
同一猪舍内的病弱猪、掉队猪(体重低于同批次平均10%以上),体温调节能力更弱,需将其最大允许温差再降低1-2℃,可通过隔离饲养、局部增温(如红外灯)等方式保护。
育肥猪的最大昼夜温差管理需“分体重、看基础温湿度、控波动速度”,核心目标是避免应激导致的健康问题和生长损失。实际养殖中,建议通过温湿度记录仪实时监测,结合猪群行为(如是否扎堆、躺卧是否均匀、采食是否正常)动态调整,而非仅依赖固定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