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养猪的三大法宝是多生、少死、长得快。多生也就是做好育秽工作;而少死就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在疫病的防控管理上;长得快主要依靠营养充足供应,只有做好了这几项工作,养殖效益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而当前导致养殖效益低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疫病的危害,也就是不能实现“少死”这一目标。对此,笔者近两年就危害严重的四大疾病——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以及猪蓝耳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监测,下面将其监测的情况与同仁做一分享。
1.1疫病流行季节性分析
2014年l—8月份对四大疾病(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以及猪伪狂犬病)进行的抗体监测。可见猪瘟的抗体水平在2月份以后逐渐上升,同样的疫苗冬天产生的抗体相对夏季来说要低,这表明猪瘟抗体是有季节性的,所以,冬天就要加强免疫,否则猪瘟抗体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从今年的l—7月份来看,猪圆环病毒病是没有季节性的。猪蓝耳病在1—3月份整个冬季抗体水平是下降的,到4月份以后抗体开始上升且稳定,可见该病的流行也具有季节性。由此可见冬季病毒性疾病多发,夏季是细菌病多发,对此,笔者提出了“夏季重消毒、冬季重免疫”的观点。
2013年病毒性疫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也十分明显,从4月份开始疫病的流行开始趋于平稳,发病率减少,但到9 月份以后,由于天气变化无常,又成为病毒性疾病流行和高发的季节。
1.2养殖生产阶段性分析
笔者将其养殖生产分为五个阶段:产房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经产母猪以及后备母猪,这里不包括公猪。
得出保育猪在这五个阶段中的抗体是比较低的,抗体提高不上来的原因:一是产房早期感染;二是母源抗体水平比较低;三是母猪免疫血球较差时,造成的垂直传播,如蓝耳病、圆环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造成早期感染,引起保育猪抗体低下。
根据2013年1—12月份监测结果分析,在保育猪阶段猪瘟的抗体水平偏低,蓝耳病的抗体很高,然而猪蓝耳病这种较高的抗体并不是保护率抗体,这是感染该病的阳性率,猪瘟的抗体低下是由于蓝耳病的感染严重。
1.3感染模式分析(2014年1—8月份)
2014年1—8月份猪圆环病毒病的感染率呈直线上升,一重感染率在66%,远超过2013年的感染率。另外,在2014年二重感染中猪圆环病与猪蓝耳病混感的发病率也高于2013年,猪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是十分严重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单纯的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很低,猪场使用伪狂犬病疫苗后,发病率也应该很低,之所以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高是猪免疫抑制造成的,也就是猪圆环病毒病与蓝耳病混感后引起猪免疫抑制,才引起了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再看猪瘟,猪瘟也常与蓝耳病混合感染,不同的疾病引起发病的核心疫病不同,所以,控制猪瘟的前提是蓝耳病一定要防控到位,控制伪狂犬病的前提是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要防控到位。
在这里笔者提醒大家,猪丹毒和猪肺疫近两年有流行的趋势,尤其是每年的5 月份以后。9月的中下旬也要预防猪丹毒和猪肺疫的二次到来,因为这个季节的气候不稳定。
1.4对耐药性的分析
笔者对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进行了耐药性的实验,整体看是有规律的,对四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对β一内酰胺类(头孢类)耐药率低,对四代头孢耐药率最低,所以在发生疾病时我们可以选用头孢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保健而言就不要选择使用四环素类、土霉素类的药物了。
随着大气候的变化,首先,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可能是一个主流,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或伪狂犬病的单一或混合感染。
第二是产房腹泻。笔者预测今年冬季还是会发生腹泻病,除了管理不到位,温度控制差的猪场发病率较高外,霉菌毒素也会导致猪群发生腹泻,但该病发生的主因还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在诊断该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猪只在5日龄以内发生腹泻主要考虑是流行性腹泻造成的,5日龄以上的腹泻则应考虑是猪伪狂犬病造成的。近两年来猪伪狂犬病的发病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5日龄以上的猪群多发;二是生长育肥猪以干咳、消瘦、苍白为主要特点;三是猪群以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发病比例偏多的猪场,往往有猪伪狂犬病的参与。所以,产房腹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温度、饲料安全以及猪场的病原等都有影响。
第三,霉菌毒素。这里主要指玉米中的霉菌毒素。
第四,口蹄疫\病。
对于疾病的防控笔者提出三个方面:①脱霉和抗应激(这项工作是做好其他预防措施的前提);②做好核心疫病的免疫预防;③科学使用药物保\健。
3.1基础方案:脱霉与抗应激
3.1.1脱霉:长期添加脱霉剂,药物很多,用户可自行选择。
3.1.2抗应激:长期添加氨基酸、多维素等,另外,一定要使用肝肾排毒的药物,目的是快速缓解霉菌毒素中毒造成的免疫抑制,如皮炎、腹泻、呼吸道病等。
3.2核心疫病的免疫预防
笔者将临床的免疫分为三类:基础免疫、关键免疫和效益免疫。
3.2.1基础免疫: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是基础免疫。建议选择最稳定的疫苗。可以使用一种疫苗后对其进行监测,一年、两年用下来很稳定,就不要随意更换疫苗。
3.2.2关键免疫:猪蓝耳病和口蹄疫为关键免疫,因为免疫效果差,就会导致猪群不稳定或出现大的死亡。选择使用最安全的疫苗,也就是经典毒株,经典毒株有三种:人工致弱、自然弱毒以及人工致弱高致病性毒株,最安全的是自然弱毒的经典毒株。
3.2.3效益免疫:通过免疫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益,如猪圆环病毒病。建议选择标注抗原含量最高的疫苗,因为灭活苗产生保护的根本是抗原含量要足够。
3.3秋冬免疫原则
3.3.1抓核心:4P+1C,4P为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1C为猪瘟。
3.3.2重强免:冬季防控的重点是病毒性疾病,由于冬季产生的抗体比夏季的低,加上冬季的饲养管理环境加大了疫病感染的几率,所以要重视冬季到来前的免疫工作,建议在9月初免疫,间隔一个月,10月初\再免疫一次。
3.3.3母子同免: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猪圆环病毒病和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
3.3.4防产房感染:这里主要做好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的预防。
3.3.5母猪免疫程序:猪瘟建议细胞苗与脾淋苗交替免疫: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采取普免的方式,3次/年;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细小病毒病采取普免的方式,2次/年。
3.3.6仔猪的免疫程序:猪瘟在21—25日龄首免,60—70日龄二免;猪圆环病毒病可以在7~14日龄,肌注l头份;猪蓝耳病在3—5日龄滴鼻免疫,50—60日龄二免肌注1.5头份:猪伪狂犬病在1日龄滴鼻免疫1 头份,40—50日龄二免肌注1.5头份,70~80日龄三免肌注2头份,紧急免疫时3头份。
3.4预防性抗菌保健
3.4.1为了预防猪蓝耳\病;支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及链球菌病等疾病的发生可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药物。如保育猪可以选用替米考星+阿莫西林+维生素,生长育肥猪可以使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抗应激药物。笔者想说的是氟苯尼考对仔猪是有毒性的,最好不要用在仔猪上。
3.4.2腹泻病的防控方案:猪发生腹泻后,建议母猪与仔猪同时注射干扰素,母猪在产前5天注射干扰素,仔猪出生后注射干扰素,死亡率可以降低30%。
3.4.3猪口蹄疫的免疫措施:笔者认为应该做好O型+亚洲I型的疫苗免疫,建议在9月初、10月、12月各免疫一次。
3.4.4猪圆环病毒病的疫苗必须免疫,其原因一是该病的发病率高;二是该病与猪蓝耳病同时存在;三是猪的均匀度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得到提高,可降低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
最后,除了做好上述几项工作之外,还需要对猪场疫病进行监测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