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本周有一个家庭作业:发现并传播一个家风故事。于是我们一起阅读了《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叶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相传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六尺巷”是一把尺子,律己宽人,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测一测;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和睦谦让,值得我们一起修一修。
律己宽人、和睦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律己宽人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道德行为准则。律己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言行上善于约束、规范自己,勇于改正过失,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宽人,则是指一个人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宏的气度,与人为善的言行举止,不伤害人,时时体贴人和谅解人。张英、张廷玉是清朝有名的父子宰相,张廷玉的成就,不仅仅是自身的修养,也与他父母塑造的良好家风、家教分不开。
和睦谦让要求人们在彼此交往中要尊重他人,以礼相待。这样就能避免矛盾,化解纷争,营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生活坏境。“让”是让贤、让功、让利,但是在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们决不能推让,必须“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提倡和睦谦让的美德显得更为重要。
做到以先人为榜样,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是自觉做到律己的思想源泉和行为动力。志存高远,才能善于严格要求自己,又才能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自然难以做到严格的律己。其次是在言行上要善于自控和严格约束自己,做到用纪律、制度、守则、公约和各种文明礼仪自觉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对自己不故纵、不迁就。再是要善于 “自省”,善于用正反面的人或事例给自己“照镜子”,做到经常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己有了缺点或过失,要进行自我批评,自觉改正,而不文过饰非。四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宏的气度。同志之间相处共事,同学之间同窗学习,朋友之间彼此交往,都难免因见解不同,性格各异,或出现矛盾、或发生分歧,甚至有时出现误会。因此,要善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彼此谅解,互相忍让。
为了集体的团结,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目标,在帮助别人改正缺点和错误时,要做到诚恳热情,决不讽刺挖苦、恶语伤人;同时,自己也要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是不赞同自己的意见。对别人要设身处地,对自己要反躬自问。即使是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人,也要大度和宽宏,决不能此后视如仇敌。
做一个律己宽人、和睦谦让的人,就要时时、处处、事事都做到有益于进步,有善于他人,有益于团结,有益于共同的事业。
谢瑶
2017.2.19
作者:谢瑶,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