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网站。围绕养猪相关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 兼营饲料、动保、养猪、屠宰、深加工等相关产业,产业链比较健全,综合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大都是一些很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如广东温氏以养猪养鸡业为主,正在发展动保业、屠宰业、深加工业;河南牧原、海南罗牛山、天津宝迪以养猪业为主,正在发展屠宰业、深加工业、饲料业;江西正邦以养猪业为重点,带动饲料、兽药(动保)、屠宰业发展;双汇、雨润以屠宰业、深加工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双胞胎、正大、希望及六合、大北农、金新农,以饲料业为主,已经进入养猪业或正在进军养猪业、动保业;四川铁骑力士以饲料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屠宰业、深加工业。
2专业化模式
专业化模式也可称其为单元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其特点是:只从事养猪产业,基本不经营养猪相关产业链中其它产业,即使其兼营饲料业等也主要是自给自足。国内绝大部分养猪企业、规模猪场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优点是: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易于养猪专业化;对于其中的一些高端种猪场来说,有利于养猪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缺点是:与多元化模式相比,养猪市场不好时,无以祢补亏损,市场风险大;综合竟争力与盈利能力差;受相关产业的制约,综合抗风险能力差。如中山白石、长江食品、深圳农牧、广西农垦、北京华都、北京育种中心、杭州大观山、杭州钱江养殖、杭州灯塔养殖、重庆金山谷、河北裕丰、湖北桑梓湖、湖北天种、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山东日照原种猪场、辽宁阜新原种猪场等,均属于此种模式。
二、从养猪生产经营者来分类,主要有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养猪小区模式等。
1 公司独立自养模式—中粮、双汇、雨润、宝迪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全部猪场自建、自养,固定资产投资大,环保压力大,但管理及疫病风险最低,食品安全性有保障。以独立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为主的牧原模式也应属于这种模式,河南牧原公司环保工作做得很好,综合采用水泡粪工艺、沼气等环保工程,但其环保投资过大。
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又分为一条龙养猪模式、阶段性养猪模式。
大型养猪企业(集团)多采用一条龙养猪模式,自建自繁自养原种猪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包括生长育肥阶段)。中小养猪企业多采用阶段性养猪模式,有的只搞原种猪场,有的只搞祖代场,有的只搞父母代商品场,还有的只搞商品仔猪繁殖场或者只搞育肥猪场(购猪苗,只养生长育肥阶段)。
2 公司+农户模式—温氏模式
公司自建自养种猪场、仔猪繁殖场,农户按公司设计建设育肥场并饲养生长育肥猪,合同回收育肥猪,公司为农户提供猪苗、饲料、兽药、养猪技术及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其优势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小、公司占用土地少(不用自建生长育肥舍,而生长育肥舍建筑面积约是猪场猪舍总建筑面积的一半左右),扩张速度快(农户加盟积极性高),最大的好处是:能带动农民养猪致富,所以,农民欢迎、政府支持、融资能力强。缺点是农户育肥阶段有管理及疫病风险(但育肥阶段管理及饲养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通过配套完善的服务体系,管理及疫病风险基本可以控制),要求农户诚信度要高,否则,市场好时回收育肥猪、收回赊款风险较大(温氏农户的猪苗、饲料、兽药等费用基本都是公司垫付的),但这个问题在温氏基本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海南罗牛山早期一直是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前些年开始也在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国内类似模式转变的企业也不少,也有两种模式共存的企业。
有别于温氏模式,国内很多企业搞公司+农户模式,由于资金不足,大都会让农户花钱买公司提供的猪苗、饲料、兽药,虽然公司资金风险降低了,但也很难发展养户并快速扩张(农户养猪缺钱,贷款也难,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很多企业搞公司+农户模式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有些企业通过公司担保+银行贷款的模式进行操作公司+农户模式,效果不错。
有别于温氏公司+农户的模式还有:有的企业把仔猪繁殖场甚至于种猪场都让合作农户去经营饲养,管理及疫病风险太大,几乎没有成功的。
还有的企业搞公司+农户,看上去基本与温氏模式一样,但对农户育肥场的选址及设计建设、猪群饲养管理等管理、服务不到位,即公司与农户关系不紧密,导致管理及疫病风险增大,往往以失败告终。其实,温氏对农户育肥场的管理几乎与管理自己的育肥车间一样,农户散而不乱,这也是温氏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