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粮网
上周三国家正式公布增加第二次托市收购计划,其中下达给黑龙江省国家临时存储收购计划大豆为103万吨、玉米为130万吨、稻谷为260万吨。此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收购质价政策和收购截止期与已经开始收购的第一批相同。同时,明确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研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
在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的销售方式上,明确这次收购的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择机在粮食批发市场或网上公开竞价销售。但业内人事普遍认为,由于收购数量与市场预期相同,占黑龙江玉米产量的比重过低,即使全部收购进来,也仅仅是260万吨,在没有其他多元化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的状况下,同全省1800―1900万吨的玉米产量相比无异于“九牛一毛”,对当前国内持续走弱的玉米市场拉动极为有限,加上国际玉米价格继续呈下降通道,仍没有出现止跌迹象,尤其是美国玉米到广东的理论成本已经降至1200元/吨,与广东港的国产玉米平舱价存在400元/吨的差价,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如此大的倒挂现象,更加剧了南方贸易商的观望情绪,对后市悲观情绪加重。目前国内养殖业低迷也制约了饲料厂商对玉米采购的积极性,尤其是关内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手中存量仍接近90%,对东北地区玉米的需求几乎没有。因此,总体来看,近期如果国家不出台更加强硬的托市举措,我省玉米市场价格仍将走低寻求底部。
近期重点关注国家是否能有新的托市政策出台。其中较为可能的办法就是国家在东北实行国有粮库敞开收购,一方面国家可以增加库存掌控粮源,另一方面吸引了多元化收购主体入市收购,形成竞价购粮的局面。但这种方式操作起来仍有较大难度,一是资格认定问题,二是资金拨付问题,三是入市时机问题,这些问题将拖延多日,很难能马上实施。2009年春节是在1月底,较常年提前15天左右,春节后气温回升将较快,对玉米保管难度加大,因此如果没有更好的托市政策尽快出台,后期即使敞开托市收购,烘干、存放、保管等难题将制约贸易商入市大量收购,农民坏粮的可能性也将增大。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更加有利的调控措施,尽最大可能的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避免农民的余粮出现坏粮的现象,并尽可能的是农民增产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