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大连玉米呈现反复震荡格局,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笔者认为,玉米现货消费的节奏是影响期价的关键。
一、玉米现货价的稳中有升支撑期价短时走高
目前,玉米现货价以平稳上扬为主,受其支撑,玉米期价仍可一时走高,回抽上升通道下轨。不过,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不利于玉米保管,以及农民售粮备耕,现货玉米价格面临压力,而现货价格的回调自然使期价失去上行支撑。另外,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没有丝毫转好迹象,这必然影响到整个商品期市联动走弱,大连玉米料难逃弱势格局。
二、中国对玉米市场政策调控力度加大
从中国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笔者预计2009年玉米市场的政策市会比2008年更浓,预计政府会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比如对玉米种植户进行补贴、提高玉米收储价等。玉米收储将进行到4月底,后期市场上仍有增加收储的期待,这有利于短期玉米保持强势。即便收储结束,中国仍可能通过国储玉米跌收涨抛,使其价格稳定在1,600至1,700元/吨。
另悉,除了收储之外,中国还将下达玉米出口计划,预计2009年总共发放500万吨的玉米出口配额,用以拉动玉米消费。中国连续出台玉米收储和出口政策体现了中央政府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托市意愿。短期内,政府持续在东北产区收储,玉米现价格稳中有涨,但随着市场消化收储利多,大连玉米期价亦开始回归基本面。尽管玉米收储行之有效,但因玉米不可长期保存,随之而来的中国储备玉米拍卖将会增加玉米供给并抑制玉米期价的反弹,因此政策刺激对玉米期价的推动终不会长久。
三、下游现货市场需求不振
中国国内玉米现货价近期一度强劲上扬,但饲料养殖业需求无根本好转,禽流感、猪蓝耳病等疫情仍可能爆发。在整体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市场预计玉米现价也会回落。
具体而言,养殖业受疫病及季节性需求淡季影响走弱,华南地区瘦肉精超标致人中毒事件使生猪市场一蹶不振,国内猪价下行。尽管肉鸡和鸡蛋价稳,但是养殖户饲养积极性低。所以,内养殖业低迷制约了饲料厂商对玉米采购的积极性、压制了饲料用玉米需求。从饲用玉米来看,要解决东北和黄淮海玉米滞销的问题,就必需等国内饲料玉米需求恢复。
玉米深加工企业因农民手中玉米储存日减而收购困难,不排除继续上调价格的可能,所以东北产区玉米现货价暂时还能维持坚挺。但如果经济面继续呈现疲弱状态,整体市场仍可能继续下滑,玉米及其深加工业也难逃脱池鱼之灾。
综上所述,强力的政策扶持与偏弱的玉米基本面将彼此角力、此消彼长,进而导致玉米期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宽幅震荡。
(期货日报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