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生猪价格上涨问题,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和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
向欣:现任商务部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主任、市场秩序司司长。
王斌:曾担任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现任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最主要的品种。生猪、猪肉供求和价格变化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对上牵动国家领导人的心,对下涉及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猪价过低,将直接影响8000万养殖户的收入问题;猪价过高,则会对城乡居民特别是5000万城市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本期对话邀请商务部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主任、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对近期猪价上涨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自1998年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请您介绍一下生猪屠宰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和近期猪肉市场运行动态。
向欣:目前,我国居民猪肉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总消费量的60%以上,人均居民猪肉年消费量已由1990年的20千克增加到2008年的39.6千克,增长近一倍。全国共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0639个,较1998年实施定点屠宰制度前减少了80%左右,2008年全
年定点屠宰量达3亿头,呈现猪肉消费增长快,屠宰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态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屠宰企业发展迅速。2008年,年屠宰量2万头以上的规模定点屠宰厂(场)共2200余家,较2007年增加了约10%,年屠宰量达到1.86亿头,占企业实际年屠宰量的68%。根据对全国222个大中城市的调查统计,大中城市初步形成大型现代化屠宰企业占主导的经营格局,近50%的城市排名前5位的屠宰企业销售总量已占该市猪肉年销售量60%以上。
近期猪肉市场运行动态情况是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大幅上升,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1.87亿头,同比增长24.3%。
市场猪肉销售量稳步增长,2009年12月份,全国30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猪肉批发交易量同比增长6.8%。
生猪及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2009年12月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12.22元/公斤,较11月上涨5.6%,较6月上旬国家实施冻猪肉收储前上涨27.9%;大型批发市场猪肉平均批发价格16.83元/公斤,较11月份上涨4.5%,较6月上旬上涨20.1%。但与上年同期相比,12月份生猪收购及猪肉批发价格仍分别下降9%和7.9%,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一种恢复性的上涨。
记者: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猪肉销售的旺季,猪肉的质量和价格备受老百姓的关注,可谓“牵一发动全身”,请您谈谈如何理解当前猪肉价格的恢复性上涨?
王斌:分析这个问题,需放宽看待猪肉供求和价格的历史视野,从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4年1月说起。
据商务部监测,从2004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价格长达两年半时间处于低位运行,到2006年6、7月份猪价跌至谷底。毛猪收购价每公斤6.45元,同比下跌25%,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9.81元,同比下跌20%。当时全国养猪已经出现大面积的亏损,杀母猪现象比较普遍,生猪存栏下降,引发了后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此后猪价开始持续回升,2007年疯涨了一年,2008年1季度达到历史顶峰。毛猪收购价每公斤17.24元,同比上涨92%,比2006年最低点上涨了167%。猪肉批发价每公斤22.88元,同比上涨67%,比2006年最低点上涨了133%。为此,国家2007年下半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补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措施,并着手建立防止生猪产销大幅波动的长效机制。
在市场机制和扶持政策的作用下,生猪生产显著回升,存栏恢复到4.5亿头左右的较高水平,猪价逐步回落。到2009年6月,全国毛猪收购价每公斤9.56元,同比下跌40%,猪肉批发价跌到每公斤14元,猪粮比价已低于6∶1的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养猪又开始赔钱了。按照此前制订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出生猪供大于求的预警信息,并及时启动了国家收储。截至目前,猪价已持续半年小幅回升,2010年第一周毛猪收购价12.36元,比去年6月收储前上涨29%,但同比下降8.4%。猪肉批发价17.08元,比收储前上涨22%,同比下降8.3%。